《此时此地》经典影评集
《此时此地》是一部由乌塔·布里兹维茨 / 艾伦·鲍尔 / 杰雷米·波德斯瓦 / 明基执导,霍利·亨特 / 索茜·贝肯 / 雷蒙德·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时此地》影评(一):此时此地,我还是很喜欢的
现实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精神问题、性别问题......各种敏感问题的大杂烩,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关注点。可能刚开始会觉得摸不到头脑,理不清思路,但是随着一集一集的讲述,线索仿佛在潜移默化中浮现,这尤其吸引我,有些迷幻,又有些真实。一个家庭既有融合又有矛盾,随着剧集的不断推进,四个子女的冲突点也逐一出现,很期待后面的展开与交织会有这样的精彩。
这部戏的角色没几个能让人喜欢的…最烦其实就是最大悬疑的拉丁裔小哥这个人物…对比隔壁Shameless同样有Mental illness 和也是 gay 的 Ian, 这个角色真的太让人喜欢不起来…那个妈妈的角色也是,各种自以为是一点都不像做非营利性的人该有的气质。反而是爸爸这个角色,刚开始很不喜欢,但慢慢会体会到一个经常思考哲学的人在年岁越大带来的无奈。越南裔小哥是一个吸引人的角色,不过感觉还没发挥全部~黑人小姐姐的问题也是很值得探讨,小女儿也是一个可爱的角色。重申一次,哥伦比亚小哥的镜头真的很想快进…
意外的好看,目前看到第三集,之前也没看过《this is us》。开始以为悬疑剧,看着看着觉得是讨论种族、文化、意识形态,当几乎确定时,悬疑的双11又出现,就这样几番反复。不知道为什么目前注意到这个悬疑元素的人是Ramon和Simon,因为每个人在当下都体验着个体意识与主要族群的差异和冲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寻找出路也曾一度让Simon崩溃,以为无解。百感交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又能理解他人的不同,即使这几乎在当下是不现实的,否则也不必去深刻广泛的探讨,而越探讨越引发其他的问题。最后再期待一下悬疑元素在接下来的聚集到底有何功能性。
《此时此地》影评(四):涮火锅咯?
奔着不想破坏第一次记录的心情不想再编辑只想用照片发个朋友圈动态,但是觉得这种动态很无聊而且圈子里朋友少应该也没多少人看这个剧,于是还是决定发在这里啦,留个念吧……
这礼拜还在等更新刷了豆瓣才发现已经完结的我一脸懵比,照片是前不久吃完晚饭走路时用我妈手机拍的,当时觉得很蹊跷,有种类似于认识了一个人后来几天一直碰见的巧妙感,或者说是学了一个新单词就一直重复看见的感觉,其实可能只是因为原先你也一直遇见ta,只不过一开始你不认识ta而已。
这也是我一开始对继哥伦比亚小哥哥出现11.11幻觉后,他父亲和心理医生(性别流动小哥他爸)相继出现11.11幻觉的理解,后来发现我太天真了……
anyway...只希望还能有更多的解释及第二季吧
《此时此地》影评(五):可惜可叹
2019年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剧版《守望者》结尾如此粗浅、编剧如此畏缩。看看这部2018年的剧,同样是hbp出产,它努力在社会问题上进行有深度、不流俗的探讨,试图摆脱一贯统治美国文艺圈的中产趣味(标语化的平权场面、历史遗留的阶级负罪感、快餐水准的娱乐内容、英雄胜利的团圆式结局)来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自我认知,民族认同,排外主义,对民权失去信心,现代社会带来压力和愤怒),这种尝试最终却在口碑和收视上双双失利,美国编剧怎么敢继续放开手脚描写有深度的问题?影视厂商又怎么敢继续投资支持这种风格的作品上线?我不能说2019年的烂尾剧、平庸剧或那些“差了一口气”的美剧都是由这部剧的埋没而来,但我希望日后当人们继续抱怨电视上找不到有真正深度、锐度的作品时,可以回忆起2018有这样一部好作品,但它失败了。
《此时此地》影评(六):shameless的粉丝表示略失望
说是精英版shameless,实际上并没有shameless那么吸引人。
两者对比下来最深的感触是,太细微的种族和宗教话题只有有钱人去较真,因为穷人为了生存,大家都只是人。
第一季豆瓣7.9,和八季shameless都在9.0以上的成绩相比,这回有钱人输给了穷人。
但为了拉美小哥的颜值,磨磨蹭蹭了大半年,我还是追完了一季。
《此时此地》影评(七):Baby Jesus
一天刷完一季。情节紧凑,人设精彩,条线丰富。基本上把外焦里嫩的美国当下社会问题扒了个遍,不同的是,情节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和量子能量纠缠的铺陈。。(神走位)
显然小儿子应该被划重点,感觉第二季基本上要围绕这位最后的人类之光了。。爸爸的存在主义和妈妈的多元民权理想等等相继扑街,姐姐边缘认同,哥哥童年阴影,妹妹寻找自我里都隐藏了巨大的深渊和无法弥合的分裂。每个人都极度不稳定又小心翼翼维持平衡,随时可能分崩离析,确实很像最后喷发的火山。。
对波特兰这座城市和胡德山如此熟悉,出现很多亲切的场景。作为最激进最高举理想大旗的州,这个剧操的真是国运衰颓之心。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哎。。
这一季小儿子的一些线索包括,在家里被昵称为baby jesus,porous mind,11维宇宙和弦论,real 好奇编剧怎么填这么大个坑。其他人,其他点还有太多。对于该剧到底上到多高维度有所期待。。
《此时此地》影评(八):结合赵薇的新闻
今天先看到微博上赵薇夫妇的新闻,被罚30万,5年不能进证券市场。下面有一堆人骂赵,但有人给她洗白:说她做很多慈善,资助白血病病人等等。
非常像剧中的billionaire!赚血汗钱然后雇佣妈妈给他发展慈善啦宣传公司政治正确的一面,对,他们就是这么干的。我相信微博上的不是水军,而是真的有人看到他们做的那些慈善就会发自肺腑地相信他们的人设。
TW,电视剧制作精良,拍摄画面和场景也很精致,台词也犀利到位,然而这剧本吧……这故事发展吧……真是怪能忽悠人的。扯了一堆美国现实社会问题,啥都扯到了,但真不知道编剧准备什么朝向。
这火人可真厉害啦,不说别的超能力啥了,还会编程!行吧,本来觉得能有4颗星,但我真的好讨厌讲故事不好好讲,非要故弄玄虚的。你一季十集这么长还不能好好讲了?觉得自己牛逼要几季才能讲清楚?简直放屁!一看就是编不下去了,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圆了。稍微有点完整性行嘛?要不你就单纯讲讲家庭的鸡毛蒜皮也行啊,又怕没人看非要搞一堆玄乎的,早晚被砍!
《此时此地》影评(九):你可以不会爱,但能看懂的爱。
每个人,每种性别,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家庭剧的视角,社会化的话题,《此时此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平淡的生活化场景和故事,变得生动起来,每个人的快乐,苦闷,纠结,痛苦,都有根源,也都有开解的方式,在积累-压抑-释放的循环中不断重申着人性的多变和坚韧。
或许每个观众,如你如我,都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陪他们哭笑的每个场景也是对自我的一次全新认知。
这部剧最大的主题或者主线,我想应该还是有些看似老调和腻歪的“爱”。多种族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在挣扎着,但也在陪伴着彼此,爱牵系着他们,也是他们在与生活抗争的勇气的来源。
你可以不会爱,但从中能看懂爱,相信这就是这部剧最熠熠生辉的可贵之处吧。
《此时此地》影评(十):被压在标签下的我们
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充满爱也带着伤痛,Duc的生母,Ashi的肤色,Kristen的善良,耶稣宝宝的同性爱,哪怕三好丈夫Greg。这些问题基本源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对多元化社会的追求,多元化表面可以造就乌托邦,但现实又怎会美好(身份认同的问题)。
01E06"Fight,Death"也许会是冲突最大的一集,值得期待,今天看S01E05片尾Kristen把我拉回了小时候害怕父母争吵时候的自己,《Rhiannon》恰如其分的点题,歌里面有两下大釵,又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乐队打过小釵。
第五集是我共鸣最大的一期,但到了第六集,仔细回顾之前的五集,家庭冲突反而只是最表面的一层冲突。
优秀影视剧里的人物其实就是各种符号的集成,《此时此地》里人物的内在逻辑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我不相信Duc经历的一切Ashi没经历过,Ashi也不会头一次面对这样的窒息感(拳击课),家庭危机只爆发过一次吗?
社会学家孔德认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这样看来,这部剧的模式套美国社会,中东和平,LGBT,少数裔都行的通,也不仅仅只局限在贴标签这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