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能在佛前求这三件事,果报深重 !
很多人都会到寺庙烧香拜佛,在佛菩萨前诉说自己的祈求,希望佛菩萨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要知道,佛菩萨并不是有求必应的,有些东西绝对不能求,若是求了不该求的,果报深重!
1
不为自己求
一天范仲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上前就问:“你帮我看看,我长大能不能当上宰相!”
算命先生被眼前这个小孩的话震惊了,然后说道:“年纪不大,口气却挺大!”
范仲淹不好意思的又说:“那你帮我看看,我以后能不能当大夫?”
算命先生听后心想两个志愿如此悬殊,便问:“你为何选这两个志愿?”
范仲淹说:“因为只有好的宰相和好的大夫才能救人啊!”
算命先生听后很是震惊,一个小孩竟然有如此志向。于是对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你长大一定能当上宰相!”
大丈夫之所以能立于天地,是因为不为己求,只为人利。不为己求,则无所畏惧,无所迷恋;只为人利,则有所弘毅,有所舍弃,有所守望。
范仲淹从小就有不为己求的志向,最终成就了自己。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只为己求,殊不知刻意求的永远得不到,最后只会使自己堕落,痛苦终生。
2
不求不劳而获
《佛说坚意经》中说:“譬如种谷。随种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
有个乞丐每天四处乞讨,省吃俭用,终于攒钱买来一张彩票,并且竟然幸运的中了大奖。
一天,乞丐路过一条河,他突然想到等自己领了奖就能永远摆脱现状,再也用不着拐棍了,于是随手将拐棍扔到了河里。
第二天,乞丐准备去领奖,才突然想起彩票还在拐棍上,一场发财梦就这样破灭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实生活中那些“白吃”的午餐不一定就真的好,它往往会让你陷入艰难的困境,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
在这个世界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坐享其成。
人生贵在行动,只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3
佛经有云:“若为名闻,而作师长,行于布施,如商贾人,非真施也。”
就是说若是为求名利而布施与人,如同商人买卖一样,布施真正的布施。
一次出门,官吏经过那人的家门,那人赶紧出来拜谢官吏,并邀请官吏留下吃饭。
酒足饭饱后,早已酒醉的官吏对着那人喊道:“当初要不是我,你连命都没了,又怎么会拥有现在的一切!现在你变得富有,而我依旧贫穷,这是为何啊!”
说着官吏就倒下睡着了。
那人听后,心想:“只因当年救我一命,便一直惦记我回报他。这样的人就算我报答了恐怕也不能满足他,若是不报答恐怕会惹祸上身,不如杀掉他,一了百了。”
于是,那人找来绳子将官吏给勒死了。
真正的善良从不贪图回报,从不计较得失,否则就成了以善易善,把善行当做交易。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种下的善因,终会结出善果。
古语云:“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施恩与人就不要求回报,给了别人的就别后悔。否则,必将招致灾祸。
▽
我们求佛,是因为觉得佛陀拥有神力,普渡众生。其实,真正让佛陀有神力的是因果,是善念。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所遭遇的福祸际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决定的。
其实,求佛,就是在求自己。
偈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佛不在天上,不在寺庙,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心正了,态度就正了;心善了,人生就顺了;心宽了,生活的路就宽了。
修好一颗心,别迷失了自己!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论道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