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分随缘,七分进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三分随缘,七分进取

2020-07-07 21:18:29 作者:蓝心觉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三分随缘,七分进取

  “佛系”,这个词流行了有一段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佛系”就是“都可以无所谓没关系”的随便态。

  其实不然

  追求内心平和活法是可以有的,但不是丧,而是三分随缘分进取的自我鞭策

  平凡我们,还是要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会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我们的生命珍贵

  

  佛法中,有句话是“暇满人身难得”。

  我们得到人的身体,是十分难得的。

  经中有说到得人身的种种因缘,其中之一是做人几率犹如盲龟浮木

  就是说,海面漂浮着一块穿了孔的木头,海里有一只瞎了眼的乌龟,这只乌龟一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浮上来的时候,头刚好伸进木头的孔里。

  我们做人是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因为生命。

  猪马牛羊同样是生命,但我们人能够听懂正确言论,能够思维,并能够在善恶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所以人是可以修正完善自己的。

  《人字发隐》上说:“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

  人者,任也。力任孝悌,忠礼仪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知道自己的珍贵,珍视自己的珍贵,履践生而为人的应尽责任,让生命价值最大化、最优化修养身心,澄明心性,不虚度人生,才不枉得到人身这一机缘

  做人要有人生定位

  一个年轻人师父:“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说我是笨蛋,依您,我到底是天才还是笨蛋呢?”

  师父反问他:“你认为呢?”

  那年轻人一脸茫然地看着师父。

  师父说:“一块石头,在艺术家眼里是艺术品,在建筑师眼里是奠基石,在妇人看来可以用来压酸菜,要是出现大马路边就是绊脚石了……石头还是那一块石头……”

  年轻人恍然大悟,说:“我看待自己的方式才能决定我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父微微一笑。

  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把自己成一个坏人,是不会去做好事的;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好人,就每一天都在慈悲喜舍中。

  设定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强大自己的心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受外境障碍,不受杂缘所牵绊脚踏实地去行进,一步一个脚印,尽管慢一点,总会到达的。

  只要有人生定位,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纯粹理想主义,而是理性理想,并能够理性地去追求,都是可以趋近乃至于达成的。

  因此,人一定要有理想,理想就是人生定位,有了定位才能明确成长方向

  佛陀当年选择离开王宫森林修行,有自己的信仰,也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是逃避,而是将合理欲望转化积极能量

  在前进的路上,持这种能量,超脱各种魔障干扰,成为清净强大的人,再来度脱被烦恼缠身的众生。

  人生定位是路标

  我认为,学佛是完善生命的好方法,把佛的价值观融进自己的价值观。

  人活着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财富几乎人人都在追求,但如何获取却不是人人懂得。

  当今物质水平高度发展,但幸福水平却严重下降,这种矛盾说明错误的财富观会让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背道而驰。

  学佛,学习佛陀的智慧,修持佛陀的行为,在获取和管理财富的时候,深信因果,谨慎取舍,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是被其奴役。

  因为有信仰,有定位,所以“取之有道”。

  财富不是只有世财,还有更重要的法财,也并非有财就是得福。

  由于来源、使用方式的不同,财也有万恶之源和净财予人的天壤之别。

  在佛法中,最究竟的财富是法财。

  佛法救度众生的威力极为广大,但唯有精进学修,法随法行,才能获得法的甚深意趣。

  优渥的物质基础固然有利于提升幸福指数,但真正的快乐却唯与自心有关。

  我们凡夫因贪瞋痴三毒而汩没身心,乃至于郁结成病,原因在于缺乏对治烦恼、解决内心矛盾的有效方法。

  佛系人生,我从不认为是对物质追求无欲无求、可有可无的态度。

  我更愿意将佛系当成不骄不馁的心态和厚积薄发的过程,是认真感受过的沉淀,是欲扬先抑时的匍匐。

  有幸出发是坦途,也愿躬身走好每一步,甘心走过泥泞路,再悄无声息地迎上另一种更精彩的路程。

  保持物质独立基础上的精神独立,踏实地享受孤独,懂得跟不理想的人事和环境相处,并通过借力和变通善巧地让他们变得理想。

  在被生活猛捶时,理想状态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比生活还刚,见招拆招,达到自己定义的成功。

  但实际情况下,我们努力改变,但心慌慌,脚彷徨。

  知道自己的大方向,但每一个选择到来时,还是免不了徘徊,像是攀登到半山腰,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拥有佛系价值观的人,会与现状言和。接受处境,调整心态,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能把控的情况下,认真把控;失控了,就让事情随风,让它自然发展。

  在无奈和困顿前,巧妙地绕过,向生活做个鬼脸,抖个机灵,打个圆场,把金刚钻化为绕指柔。

  风过后,看云卷云又舒,依旧是一条好汉。

  遵从业力法则,也依止业力法则处世。

  在荣辱得失面前,清楚一切都是众缘和合,一切也都是无常的,一切都不必执着,“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聚生于因缘,散也生于因缘,拥有该感恩,失去当祝福。

  坦然面对,也更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

  说人话,活得像个人

  从我有记忆起,我的邻居就常在里播放《大悲咒》,常念《地藏经》,会跟我说“报应”“业障”“地狱”等词语。那时候,听多了会害怕。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她看到我便说:“你业障太重了,赶紧忏悔,阿弥陀佛!”

  我听后,心里堵得更慌。

  那时候,听到“阿弥陀佛”就反感,只想离她远点,她跟我们这些人的邻里关系也不太好。

  我们学佛,精进念佛是要的,但是要学出个人样来,修出点人味来,不要把冷漠当作看破。

  “业障重”“忏悔”不是用来说别人的,而是对自己说的,用来鞭策自己反省内观,因为在修行的是自己,并不是把修行当作表演。

  我也做功课,我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只是我做功课的时候,别家人不知道我在做功课,自家人知道我做功课会静静地陪伴着我。

  日常里,很平凡,也很平常,不必作怪,也不必一脸佛气、满口佛话,跟师兄聊天用“阿弥陀佛”开头,跟同学朋友聊天用“亲”开头,初次见面用“你好”……诸如这样,大家都会舒服些。

  别人舒服了,自然会去亲近了解。

  如果你的出现让人尴尬、不适,那么往往很可能你其他的品质都将会被掩盖。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居士,我们行走于世间,接应不同的人,真得修好自己,活在这个世间,但不属于这个世间,对一切都不执着。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珍惜每一场相遇,更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在颠倒的红尘里,和光同尘,但也相信尘尽光会生。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