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乡愁》读后感摘抄
《思想与乡愁》是一本由崔卫平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性是很高,却总感觉不够豁达和开朗,阅读感不好,可算作教材。
●深刻犀利,是本有极有思想的杂文集,但只适合在白天且头脑非常清醒的情况下阅读。其实有思想也可以在文字上很有趣的,比如王小波。把杂文写成论文,倒是可惜了书里那么多的好素材。
●人性的幽暗是与生俱来的。承认并接纳不完美的自我。不必事事苛求,也不能总为自己开脱,正如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蓝天里有一颗会唱歌的星
专业与业余
我与这个世界
力挺我的老乡
《思想与乡愁》读后感(二):崔老师是共产党员
书,我没有看完
但是崔老师言语让我无法下咽。
我不知道此书为什么会被推的如此之高
心中的幽暗?得了吧。没有阴影的世界只有黑暗,没有小人的社会永不存在。自由在于相互限制对方,相互制约制衡。若要光芒普照大地,它会把所有人灼烧而死。
《思想与乡愁》读后感(三):看不懂。。。
不知道为什么看她的书总是觉得晦涩混乱,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作者的问题,看别的作家的书从来没有过这种艰难的感觉。而且有一点让我很愤怒的是,这本书里有的地方写作‘费尔巴哈’有的地方却写成‘×尔巴哈’(忘记哪个字了),而且把‘布封’写成‘毕封’,作为一个有深厚修养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写成这样我有点疑惑,又不是翻译来的书籍,怎么会一个人写出两个名字?而且应该挑最通俗的最广泛的那个译法吧?
混混沌沌的过了三十年,迷惑很多,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也缺乏深入下去的方向,但是心和头脑都不会因为你不会就停下来。这种感觉可以说很难受,然后我开始借助广泛阅读,像很多人说的,读这本书有点被打开一道门的感觉,如果对那些“思想的褶皱”都已经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且不人云亦云的人,可能不会那么喜欢这本书,毕竟最愉悦和受用的阅读是与自己状态匹配的阅读。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一些开始思考最初的人。
《思想与乡愁》读后感(五):看不太懂
这本书里都是崔卫平的随笔,有很多对于书籍,电影的评论。
其中,安提戈涅这一张是说:安提戈涅的小哥哥和国王的女儿结了婚,但大哥哥却不肯交出王位,于是他们打了起来,最后都死了。结果,安提戈涅的舅父克瑞翁当了新王。他对安提戈涅的小哥哥下了“禁埋令”,要让他暴尸荒野。可安提戈涅不同意,便于克瑞翁产生了冲突。。。。。。
崔卫平对这个故事写了评论,并在书中付上了歌德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评论。
还在代序中写了他那个年代的事,听起来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