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精选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是一部由泷田洋二郎执导,二宫和也 / 西岛秀俊 / 宫崎葵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一):来自日本的美食雷片
美食反战题材,就像中国人很喜欢在抗日神剧里意淫一样,日本人同样在影视里面意淫了中华美食。一个只喜欢生吃和油炸的民族是无法体会理解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的。影片讲述的厨艺最高境界是超过满汉全席,只能说是特殊时代没什么追求了。故事套路化严重,叙事矫情,拍摄不够精美,但其推崇的匠人精神是足够热血的。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二):最后的菜谱,承载三代人回忆的螺旋
很久没有看电影流泪的情况了,在公司用分了两天用午休的时间看完了,后半段真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料理本身只是一个引子,贯穿全剧表现了佐佐木一家围绕菜谱的因缘,也有着反战的意味。片子本身有着多次的跌宕起伏,从人物描写到剧情发展基本上都做的很到位。影片的最后,相信这已经不是一本带来不辛的菜谱,而是承载着三代人珍贵历史回忆的纪念册了。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三):看着不错,7.4分还可以
大致剧情是让孙子找外公的过去的故事,一开始以为要讲伪满的太平盛世,后来还是揭穿了表面风光,起码政治正确了。山形的菜里有各族一体的反映,说明他有的是温和的帝国思想。事到临头选择了慷慨赴义,着实是一个按良心办事的人,但是在开拓帝国的年代里果然无能为力,只能说是一个适合盛世的普通人,再有才华也是生错了时代。之前倒是没想过满汉全席地位这么高。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四):垃圾电影 不建议看
剧情极其狗血 看这部电影感觉像日本人看鬼子来了 选的日本演员长得都不赖 那个满洲助手尖嘴猴腮的 还说这一口蹩脚的国语 听着真恶心 钓鱼台主厨是日本人 北京饭店厨师长也是日本人 整部电影都在宣扬日本人多认真 多善良 多伟大 对历史一概不提 只说了 卢沟桥战争爆发 然后就战败回国 对侵略和屠杀的事只字未提 看这部垃圾电影 真的恶心 想吐 导演泷田洋二郎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五):看完差点就赞成中日友好了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看片名是食神争霸,看开头是职业类型,接着感觉是讲工匠精神,往下看是祖孙三代食谱悬疑,再往下是战争忏悔录、民族大义、中日友好……这电影越看越大,很不简单,不错不错!看完《最后的食谱》,差点就赞成中日友好了,但理智告诉我,看完《二十二》再做决定。果然,差点上当,中日友好还是先缓一缓吧,等以后有机会也让我们侵略一下再说。目前,还是要保持清醒的愤怒。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六):料理人的进阶之旅(我的家族史)
天才料理人小和也为了300万寻找食谱,最终发现被套路,探索家族史的故事。挣钱行长/愁眉苦脸天才角 人设不倒。
中途被立派的西岛叔和刚哥的手臂肌肉吸引。
从最后的由衷一笑,感受到小和也对料理的热情、对同伴的信任、还有作为料理职人的信念。
电影的镜头太细腻了,缓慢的节奏把故事说地很圆,人物刻画丰满。在处理中日关系的时候,不偏不倚,传递了对战争的反思。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七):美食即回忆,人人皆有麒麟之舌
和看《入殓师》一样,最后泪目到稀里哗啦。两部电影中表现的生命最后一刻,是相互照应。家国爱恨情仇,在食物的味道中传达。战争,阴谋,宏大的故事线索中穿插入细腻的情感,收放有度,也把泪点降到最低。最后对于“料理即爱”的命题在曲折婉转中立意,不由得情绪被瓦解,还好最后还有佳肴分散注意力,不至于太狼狈。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舌头是最容易留下回忆的东西,小时候的味道,长大了也无法释怀。其实世间哪个人何尝不拥有麒麟之舌呢?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八):到最后才感到这个电影的涵义
简而言之,充哥就是食谱的直接继承人。(知道充哥是食谱的直接继承人之后有点起鸟肌) 充哥继承了(?)外公的麒麟之舌? 原本是一本冰冷没有人情的食谱,在历经二改、母亲和院长的补充下,变得在充哥翻看的时候感觉到了温暖和感动。
麒麟的ost还不错,舒缓且温暖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到最后原来是要救赎一个人的过程中把故事讲了的电影。有点温暖。 最后一幕,镜头缓缓切换西岛叔和充哥做料理的画面,最终停格在两个大厨由衷的笑脸上,像是实现了两代人的对话,通过料理的对话。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九):看完竟然有种共鸣
看完很感动,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吧,我的曾祖父二战前在上海南市区的南仓街开了一家小笼包店,后来战争爆发店铺毁于战火,曾祖父母死于战乱,我爷爷那时候只有七八岁吧,跟着他的叔叔逃到了霞飞路,当时的法租界,唯一留下的就是当时店里的印章。
前些年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印章,三十出头的餐饮业门外汉的我突然去学了中式点心,其实我当时报名学习只是想要学会做小笼包就满足了,但这一学没想到也坚持到了现在。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希望能在横滨的中华街开一间小小的小笼包店,告诉每个来我店的客人,真实世界其实有好多电影里类似的故事。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影评(十):泷田洋二郎,没有以前拍的好
《last recipe 麒麟之舌的记忆》2017年日本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他最著名的片子应该是08年的《入殓师》,获得0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我看来,导演99年的《秘密》和09年的《钓鱼迷三平》要比《入殓师》更好。后者靠配乐大师久石让荡气回肠的大提琴加分不少。说回本片,本片是我看的导演的第九部电影,以寻找食谱寻找美食为主题,是我喜欢的题材。麒麟之舌,据电影中说,是中国古书上说的拥有超人的味觉,品尝一道菜,就能记住菜的味道,而将这种味道复制出来的人。本片拍摄中规中矩,镜头运用及过度巧妙自然,可以看出还是很用心的,满洲街道的3DCG复原,也是一丝不苟,可圈可点。连片尾山形直太郎作品和佐佐木充作品的对比展示也处处透出电影制作的认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