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读后感1000字
《战胜华尔街》是一本由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 约翰•罗瑟查尔德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8-06-29
●调研+访谈+财报
●讲了很多故事和实例,相比来说还是更喜欢《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如果现在按照这本书所说的方法去选股,刻舟求剑的方法肯定会被市场狠狠教训。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1.对选股时刻保持兴趣,有兴趣才能发现好股票,进而去分析商业逻辑,财报;2.不断自我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公司,不了解的公司不要投资;3由于对公司的不断了解,才能在心理上抵抗市场的巨大波动。…林奇的时代,windows95还没有出现,更不用说excel的应用,那个时代林奇们的勤奋可能带来某种信息优势,而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机构们的优势呈指数增长,想要持续打败市场几乎不可能。巴菲特打赢了与对冲基金的十年赌约已经证明了市场极其“变态”的有效性。
●2018.8.1【1】
●这是三年后再读林奇。林奇是伟大的基金经理,年化29%是神迹,但也不能否认是遇上了好时代;林奇文风幽默,是工作狂,更是段子手;林奇的投资理念似乎略简单粗暴,投资经验并不是太适用于普通投资者,建议学巴菲特是更佳选择;林奇对估值讲得很少,对商业理解讲得少,对公司调研讲得多;看林奇,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就可以了,这本《战胜华尔街》差一些。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票才是最方便的投资渠道,但是股票市场不是赌场,不是随机掷色子的过程。在众多股票中,要认真选择,谨慎分析,有策略性的买入,然后耐心等待。孤独的守护者比跟随更能挣钱,人云亦云的结果往往就是割肉出局。价值投资不一定是最挣钱的方式,但是是最安全的方式。林奇对于他选股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深有启发,在平常买卖股票中要实践。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二):彼得林奇
书中通俗易懂的介绍了其自身管理基金的选股策略变化由高频换手到比较长期持有;挑选股票的理念,关注身边的发展,选冷门有发展潜力公司,关注市盈率指标。介绍了其管理基金以来典型的所选公司的案例剖析。
作者推崇业余投资者仍然可以像专业投资经理一样甚至更有优势的做好投资:如业务投资者有自身的专业优势,推荐选不超过五只股票,有精力维护关注和深入研究公司发展,无投资限制,定期调整等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三):林奇的实盘记录
林奇大师的第二本著作,回忆了林奇自己在管理基金的时候一些重大操作和对公司的研究过程。是一本不错的操作记录。 由于作者的年代关系以及美国的公司的地域性原因,我其实对作者说的众多事例并没有明显的共鸣,所以从阅读体验上并没有林奇的第一本书给人的冲击强。 不过作者在前门几章的文风怎么感觉都有点李敖的感觉,如此的一针见血又放荡不羁。尤其是说到想发财就要买股票的论断,让人热血沸腾。加上后面的25条军规,总得来说本书的含金量和阅读体验还是可以的,加上林奇大师的威望,总得来说我给4颗星。推荐!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四):股票的选择之道
彼得•林奇过人之处在于把艺术、科学和调研完美的结合,依靠重股,轻市场或势,实现10多年的完美操盘履历,即使在崩盘的1987年也实现了1%的绝对收益。
林奇选股重视行业的景气度,在足够行业数据判断及多层次人群的调研下敢于人舍我取,如2度重仓的汽车股。这也许就是操盘人最应该有的逆势之道,敏锐去发现行业复苏的萌芽,在获胜大概率下再出手。
对于个股重视财报的研究,以数据来研判。分析公司在一个周期内不会有破产危机为核心,再判断企业的主业务构成,以合理利润分析为导向。这也是前去克莱斯勒、福特,后取通用的原因,不和股票谈恋爱。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五):几个比较有心得的点
经典书籍,很多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很多理念还值得继续咀嚼回味:
1.不买自己不知道的公司;
2.买组合,不买单只股;
3.崇尚长期投资,说明投资的意义在于信赖这个公司,而不是随着公司价格浮沉;
4.公司裁员未必是坏事,控制成本也是工具;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