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容好多与《沉默的大多数》重复,也许是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后,先入为主,更喜欢前者,更幽默
●没有王小波的命,得了王小波的病。//希望自己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干个样子出来。//另外,里面推荐的一些读物有空好好读读。//胆小鬼可成不了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真是个高级的段子手,印象中头一次让我因看书而笑出声,不自觉,太有才了
●有意思
●“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必须就低不就高。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应该对他们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 他们不在乎有多少看过“不良”书刊的青少年犯了罪,而意在指出有多少性犯罪的青少年看过“不良”书刊或者黄色录像带。在概率论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反验概率,没有确定的关系,也不能够互相替代。
●这是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集,一篇篇文章短小而精悍,文字精炼而风趣幽默,叙述作者所见、所思、所得,表达自己的社会观点、读书心得和领悟洞见等等。 开篇文章就是与书同名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知青们喜欢它、羡慕它,甚至是尊敬它。喜欢它有思想去特立独行,羡慕它有能力追求自由,尊敬它有勇气敢于反抗。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如猪,当人有能力去追求自由的时候,有没有智慧去思考?即使有了思想后,有没有勇气去冲破牢笼?只能说这样的人很少,这样做很难得,正是因为稀少和难得,才更加的可贵!
●第一次看杂文集,内容有一些杂乱,或许应该叫涵盖面太广才够准确,好在每篇不长,可以随时停下来。需要些时日消化,还会再多看几遍。王小波确实是个有趣的人,不免又会想到几个以有趣著称的名人。有时候自己不够有趣,那就多看点有趣的书。
●想念您。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笔记 20190605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笔记 20190605 作者:王小波 文化发展出版社 170千字 32开,221页 书名是篇短篇小说的名字,念大学的时候在网上读过,那个时候还特意将贴吧名字改成这个,因为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整本书都是各种文章,评论,摘要的汇总。 涉及的话题很多,各式各样,最主要是作者的观点很犀利,说白了就是都是大实话。 这个作者还有几本小说,听说很逗,有空要拜读一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二):有趣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有趣提现在字里行间。在劝说外甥放弃摇滚时显示了幽默。这本作品可以说是杂文集,写了作者写作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写了旅外期间的感触。
王小波对写作的态度是要有趣,不要太多刻意的说教。我比较赞同。正能量固然重要,在人心中埋下美好的种子。但王小波这种对于有趣生活的追求,一种直白坦诚的自我展示有益于读者的生活。正能量的书鲜谈为了推荐上大学所以装作好好干活,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王小波对这些事情直言不讳,这种坦诚可能会让人茅塞顿开~
我也觉得要做的事情,要有意思。就是说要么有意义,要么有趣。两样都占着那才叫好。如果真有这样的事,请一定珍惜,努力做好。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三):不懂 半懂
其中有三篇,推荐给孩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工作与人生》
听说,王小波同志的标签之一是“愤青”,
如果解释成有生命力的青年,先生会同意吧;如果换成热血青年,就不一定了,大概也热也不热。
刚听人唠,有一次团建,到了王小波的墓地。因为不知道这人,一走一过。非”纯正“的文艺青年。
话说回来,先生要是知道自己有点”名胜古迹“,肯定会来几句”名人名言“,嘿嘿嘿。
另外,书中提到一些小说,等疫情过去,图书馆开馆就去借阅。
免不了担心,读了就能明白点啥啊?!
只是明确了生活的彷徨,默默地过着不缺钱就只做家务吃闲饭的日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四):感悟
看这本书有很多感悟,总结如图
并有许多被种草的书,王小波对那些书的评价都很高,打算读一读,看看能有什么新的收获。
其中包括李银河的几本书,虽然感觉王小波爆吹多好多好,有情人光环的因素在里边儿~还有《老人与海》、《巴巴拉少将》等等~
这本书里,最意外的一句话: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要努力的去做事,拼命的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五):没有不可破的牢笼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大概两三个月,不是因为看的认真,是因为最近几个月的变故太多所以经常间断,后来书签丢了,不知自己看到哪儿了,所以就落下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自己猜多看了几次其中的篇章,让自己更加的印象深刻。
只是觉得王小波的确是一个思维严谨,逻辑清晰的人,可能这是作为理工科出生的他的优势,文章不存在过多地矫情,只是单纯的就是说事,讲道理摆事实,谈逻辑。
这本书是一本文选,涉及到的领域很多,更让人觉得是那么充满人间烟火。文章难能可贵之处是在于小波的真诚揭露某些问题,而又不失幽默,是一种带有自嘲的黑色幽默,不张扬,但是让人看了忍不住笑一笑。虽然后来很多人模仿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或者文笔,但是终究少了一些真诚,让人觉得只是一味的感情发泄。
书中的很多生活化的场景被作者描写的格外的深刻。年轻的清华外甥一门心思痴迷艺术,大行摇滚,其实真要是个音乐的苗子也就罢了,关键是音乐并不好,而且清华考前突击的熬夜因为摇滚也免不了增多,人因此也不精神,循循善诱,外甥终于明白别人的痛苦才会是艺术的源泉,自己的痛苦只会是别人艺术的源泉。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很封闭,记得之前的思修老师说过他们那个年代邓丽君的歌曲是色情歌曲,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听得,所以国家在性方面的资料管理的很严格,但是王小波很直白的指出其中存在的合理之处,不能因为认为的禁止就不承认这些现象的存在,比如同性恋。
与我个人而言,小波告诉我他对生活或者工作的态度——仅仅是或者还不够的,还需要一点花的芬芳,他不允许劣质的文章冠他之名出现在报纸上,所以他对生活的态度也是这样,尽可能让自己往好的方向走,不接受仅仅只是活着。或许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积极一点,也许每天过得的确很像咸鱼,无精打采,但是还是可以往好的方向驱动。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应该成为年轻的我们的现在,任总应该去尝试下某些极限下的失败。
就现在的自己来说,可能现在的自己还是会很怀疑一些事情是否真的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或者在畏惧即将来临的前方,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比如古代妇女不能当巾帼英雄,只能当家庭主妇,所以不得不承受着三纲五常。解决这一切的答案很简单,拼命做事,拼命想问题,只有不断进步才是自己的救星。
是啊,是该自己想办法拉自己一把。
收获颇多,还会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