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读后感锦集
《密室》是一本由(荷) 波姆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治这世界的能力不系于我们的饶恕,也不系于自己的良善;乃系于神自己的饶恕与良善。但他吩咐我们去爱我们仇敌的时候,跟着这命令而来的便是他所赐给我们的爱。-密室
●读这本书不动容的必定是铁石心肠。打动我的不是书中人物的英勇行为,而是在那样的苦难中神的同在与这家人对神的顺服和信靠。作者的写作功底也超强,草蛇灰线啊~
●灰烬中藏着钻石,黑暗中闪耀的人性,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值得让人一读再读的好书!
●非常感人的真实故事~ 非常真实的神的同在,还有因着信心和顺服带来的祝福。
●不错
●荷兰一家人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身处集中营的大姐碧茜,想的是如何在战后帮助这些没有怜悯心和公义的德国士兵,而自己却最终病逝在集中营。信仰的本质是爱,爱是胜过仇恨的惟一力量
《密室》读后感(一):为什么,信徒们?
我讨厌这个译本,重新翻译了,与原来的版权方联系,他们承认这本书是1976年的老译本,没改过一字,四十年后弄成简体出版,这是负责任吗?请问?我们在日常口语里会说,这乃是爱情吗?
被基督徒的虔诚所震撼。尤其当柯丽姐妹为德国鬼子祈祷时,这种震撼的力量达到最强。
越到后面越感人,贝茜的去世以及她去世前脸上的荣光,柯丽释放回家后为获释者们所做的工作,甚至为那些德军占领期的叛徒所做的工作,为德国人所做的工作,等等。她们的虔诚信念是最感人的。
《密室》读后感(三):在苦难过后,还有没有诗?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有风有浪,我们的船就随着飘荡。 我们是悲惨世界的受难者;我们是风雨飘摇无人认领的孤儿。
所以这句话听上去很有道理: 在(犹太人遭受的)大屠杀之后,世界再也没有诗。
但密室讲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如果上帝在我的船上,如果祂允许风雨临到这艘船上,如果祂要把我们埋在地里像麦子死了,好在最深的苦难里的把爱带给人。
如果你说,主啊,我不配,但我在这里。
那么任何的苦难,都是上帝为了用来写成像《密室》这样美丽的诗。
《密室》读后感(四):这本书不在乎销量,但是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因为作者想把爱和温暖带进你还有我的心里
文章是一个女人几乎一生的叙事,朴实的语言叙述着撼动人心的经历。
我问父亲:什么是性的罪。 父亲没有回答。等到下火车时,父亲要求我去提那个硕大的行李箱,那是当时作为一个小孩的我无法拿动的。我跟父亲说:我无法拿动。父亲说:是的,有些知识的重量是你现在无法承受的,等到你能够承受的时候它自然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是第一段触动的我的文字。
还有母亲病倒后还惦记着给需要的人给予帮助。
我的奇怪的梦以及后来那梦里的场景成为现实---我们被扣押在离开哈林市在车上往窗外看街道上的场景以及感觉。
我在集中营里的遇到的不幸和感悟,那些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拥有的感悟。碧西,此位上帝虔诚的信徒在黑暗、恐怖、脏乱里把神的话语带到人们的心里。集中营里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寒冷的、残酷的、身体上的。另外一种是温暖的、有爱的、心灵上的。后者在对上帝的虔信中愈发荣耀。
碧西的大爱再次撼动了我,她为集中营中的监管们祈祷。
关于后面提到的柯丽的被放出来是因为一个错误,而在她放出来之后集中营中的妇女都被煤气集体处死。太多的巧合发生在了柯丽的身上。我心怀敬畏。我不是一个教徒,我想会不会为了使战后更多的人能更好的康复在这本书上的这些巧合是作者的一番好意。但是我又想,如此虔诚的信徒不会为了好意而破戒。我还是偏向于相信着一切的巧合是事实,因为此种巧合我亦曾经见过,虽然没有如此背景。我亦一直认为,信不信不是你或者我或者他本身信不信,是你的际遇让不让你相信,我把它看作:有没有被召唤。
这篇文章确实撼动了我,让我看完后心里一直在起伏。
这本书不在乎销量,但是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因为作者想把爱和温暖带进你还有我的心里。
《密室》读后感(五):道,真的是可以活出来的
合上《密室》全书,为神奇妙的作为欢呼雀跃。
他就是这样奇妙的策士,他在最黑暗的地方彰显出自己作为;他在最阴深的幽谷中掌权。
神啊,
你是怎样做到在我们凡事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还掌管着未来的一切事呢?
你是怎样把偶然背后千头万绪的必然性牵扯到一起的呢?
你的忍耐到底有多大?你赐给你儿女的忍耐到底有多大?
你到底是怎样的出人意料之外?
我不想从幸存的作者那里去思想这个故事,我想站在集中营里死去的父亲,姐姐,还有作者二十岁的外甥吉儿的角度上思想这个故事。
父亲毕竟是年岁大了,暂且不说。那作者的姐姐和外甥呢?他们的人生没有作者那样的“幸运”,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迎来“胜利”和“获释”。
那么对他们的人生来说,神公平吗?我们常说,“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对他们来说,一切“好”起来了吗?
如果不抬头向上看,那么这个故事对这些“配角”来说,真的很残酷。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往往不也是这样吗?主角各种幸运,各种大难不死,配角纷纷落难。
感谢神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编剧是上帝。
我很欣赏作者得到父亲逝去的消息时,写下的一条简短日记:某年某月某日,父亲获释了。
还有当作者的姐姐逝去之后,作者再一次在监中受屈辱的时候,她感谢神,让姐姐不必再承受这些了。
于是我想起那段经文来。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太10:28
世人各种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且把生命等同于身体。他们为自己的身体预备了一切的享受;更可悲的时,当他们翻开圣经,看着神指着人的生命所说的一切话,都把它们理解成了指着我们的肉体说的。
于是他们认为重生可笑,他们认为死后有永生荒谬,他们指着我们嘲笑,你们的神如果爱你,为什么不救你脱离(身体的)死亡?
是啊,他们听到却不明白,看到却不晓得。
对于人的灵魂来说,神把人的身体真的看得很轻。神不是不爱我们的身体,只是,如果把身体放在患难中比放在享受中对我们的灵魂更有好处,那么神宁愿不把患难从我们身上移走。
好比一个装满了信息的移动硬盘坏了,我花上好几百,只是为了把硬盘内的信息拷出来。硬盘若能修好,固然更好。可如果真的修不好,或者说硬盘即使修好了,但是它有让我的信息损害的隐患,那么我宁愿舍弃那硬盘。信息还在,我就很欢喜了。
道理是这样,可是有几人能真的做到将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呢?所以彼得说,肉体的私欲是和灵魂征战的。所以保罗说,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求神加给我力量,让我靠着他得胜。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道,真的是可以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