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1000字

2020-09-08 16:5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1000字

  《孤独可耻的》是一本由[美] 约翰·卡乔波 / [美] 威廉·帕特里克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是可耻的》精选点评

  ●161 体内平衡就像第一小提琴手,严格遵守乐谱;稳态应变好像乐队指挥,在允许范围加入元素,这也可以作为例子说明原始生命体人类都以成对出现的相反量为基础活动,在简单狩猎会面大自然威胁时,这能发挥作用可惜随着各种系统复杂可能会让我们变成瘫痪循环状态,所以任何和进化扯上一点关系的书都让我感到,其实人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落伍的东西~虽然这不是本书的主题;读起来不怎么顺畅翻译只是部分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很好的系统,由于难以理解所以读者很容易把本书理解成一本没有多少具体操作建议励志读物

  ●放屁,无味的屁

  ●bullshit

  ●孤独对人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损伤

  ●可与《所罗门网的魔戒》一同阅读比对研究。由封底开始社会动物的N条守则——亲缘选择、直接互惠、间接互惠、关系互惠、群体选择。配合生物学发展简史书籍作为背景知识更妙。

  ●完全不喜欢不同

  ●是的,本书详细阐述了孤独各方面危害,人是社会性动物,然后呢?完还是很孤独啊→_→

  ●这本书基本看标题就好,孤独是可耻的,要多和人有社会联系才能幸福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协作。如果感到孤独要行动起来。

  ●学术性略强

  ●除了让我认为自己可耻而倍感自卑外,别无他用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一):被撕掉的一页

  想问一下,大买的这本书,第二页都是被撕掉的吗?我已经看了好几本,第二页都是这样的

  看了B站上的一个视频“孤独史”,介绍了社会连接重要性,从原始社会至今,人类是无法脱离其他人存活的,视频做得特别好。

  视频简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3Xv_g3g-mA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人痛苦却如影随形。从中世纪到现在,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孤独。我们牺牲了与好友相处时间,换来网上信息刺激,却也因此患上了致命疾病:慢性孤独症。

  视频结尾推荐的这本书的原版书籍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二):对于孤独感的理解

  1,孤独的对立面,是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ion)。

  2,最能强烈唤醒感情事情,都涉及社会纽带形成结束

  3,孤独干扰人类的行为,在生理层面上还会增加应激激素破坏免疫心血管功能

  4,孤独的影响院子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对孤独的承受力;自我调节能力;对他人的预期、推理和评判

  5,孤独感,增强了我们对社会信号敏感度同时增强了负面解释的倾向。

  6,自我描述分为三个层次:个性自我;联系自我;集体自我。

  7,孤独感和抑郁感,是控制人类前进和后退的力量。孤独感驱动人类建立联系;抑郁感驱动人类自我保护。但是现代人类的大脑过于复杂,以至于两者可能构成恶性循环。

  8,被剥夺了触觉快感的猴子,身体发育、意识和情感的发育都会滞后,患上类自闭症。

  9,长期孤独的人容易觉得自己命中注定会在社交上失败,而不去控制环境中的变量。

  10,友善、慷慨的行为帮助获得社会的承认,带来健康的社会联系感;自私、孤僻的行为损害身体,导致社会孤立的痛苦

  11,当我们对社会联系感到满意的时候,我们感到安全。而当我们感到安全的时候,我们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P.150

  12,长期孤独的人,如果要走出孤独,首先要不理会自己的痛苦,而给予他人真诚的兴趣,打开社会联系的良好开端。

  13,建立社会联系的步骤:Extend yourself;Action plan;Selection;Expect the best。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三):读完此书,孤独依旧

  这本书并不适合普通大众,因为你看完全书,发现他讲的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而你想知道的并没有讲。本书主要阐述了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孤独的危害,二是联系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想不孤独必须要增强联系。

  所以,看完此书,你无法不孤独。

  从学术上讲呢,任何被大众认为正确的东西都有研究的必要与价值,所以研究孤独的危害,联系的重要性都没有问题。

  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我需要更切合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而不是一个心理学家跑来告诉我:你千万不要孤独,否则你会......。所以我才说,读完此书,孤独依旧。

  此外,增强联系本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联系并不是简单地和人在一起谈话、玩,那些做销售的、公关的,整天和人打交道也孤独。联系的关键是一个正确的对象,而这个对象或者说是知己恰恰很难找,那么没有知己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做可以减轻孤独的影响呢?这是我想知道的,也是作者没有说的。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四):主要知识点摘要

  孤独感干扰行为、增加应激激素分泌,破坏免疫系统和心血管功能。最能唤醒情感的事情一般设计社会纽带的形成和终结。孤独的影响源自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对社会脱节的承受力;对负面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他人的心理的预期、推理和评判。良好的联系能够降低双方的压力、稳定双方的情绪。自我调节可以发展为人之间的相互协调(co-regulation)。孤独感增强了对社会号的敏感度、引发恐惧感、降低信号的准确度,导致人容易理解错误。自我的三个基本量:个性自我,联系自我,集体自我。在进化的意义上,孤独感驱动建立联系,抑郁驱动远离联系以自我保护。现代人类的问题在于环境过于复杂,容易进入两者的恶性循环。人类健康发展的动力来自早期的接触。对婚姻或其他的亲密关系来说,真正的享受并利用好积极的因素,比共渡难关更为关键。找到爱,不再孤独,的第一步,是给予,这意味着要主动地不去理会自己的痛苦,不让它干扰自己。当我们对社会联系感到满意的时候,我们感到安全。而当我们感到安全的时候,我们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社会联系:Extend yourself;action plan;selection;expect the best。人类之间最理想的联系,应该是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愉快和满意,而不是根据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判断。

  《孤独是可耻的》读后感(五):孤独并不可耻,感到孤独的人才是可耻

  这本书之所以会找来读,是因为是我对此观点极度持极度相反的意见。

  抱着否定其观点的想法打开了书,首先是它的推荐序,居然是经济学家写的,所有的评价是基于经济学角度评价。我是学经济学的,所以看了第一句话我就释然了。从经济学角度,人类必须是共生的,只有共生才能创造价值。正如推荐序最后一段黑体字所述,“人类的社会属性,即人们彼此依赖的事实,能够充分肯定市场的价值”。如释重负似地继续翻开了书,原来这是一篇基于经济学角度来谈论孤独的。的确,在美国,在欧洲,甚至亚洲的日本,人越来越喜欢离群索居,这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是不对的,甚至是错误的。

  然而继续读下去,作者的论述却又不让我满意了。作者是希望基于研究得出结论,而整篇的论调是基于已有的观点对论据进行了拼凑,因此论证的过程是空洞的。文中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案例我都曾在很多书中看到过,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当我发现在论证过程中些案例与论点的脱离时,不免产生论据堆凑的感觉。其实,从经济学角度谈有何不可呢,为何要堆砌这些心理学的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共生是其发展的基础。虽然从精神的角度来看,离群索居是人思想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对经济的发展是没有贡献的,这又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掣肘的问题。文中各篇章虽均有提及,但作者的探讨缺乏深入,在此不做展开。

  但是,两星评价主要是译者拉低的。

  英文的题目是Loneliness,补充的文字是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为何中文的题目为《孤独是可耻的》。为此我百度了一下,原来94年有一首歌的名字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作为一首爱情歌曲,这样的说法无可非议,但是作为严肃的课题,这样的套用是可耻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外国文化是罪感文化,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因为西方人基于宗教的信仰,很多的问题是基于有罪,而中国基于儒家文化是基于耻辱的。虽然这样的说话并不如定理般存在,但我又不得不说译者的哗众取宠。我没有读过英文原文,当然即使读过我的英文水平也不足以校正,但是从精神层面、从主旨层面的错误,就注定了对原著整体把控的缺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