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浪地球》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流浪地球》读后感摘抄

2020-09-12 20:3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浪地球》读后感摘抄

  《流浪地球》是一本由劉慈欣著作,天海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60,页数:200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地球》精选点评:

  ●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剧场版!

  ●我不得不承认,末日真的太迷人了

  ●科幻其实是在讨论伦理。

  ●再次被大刘的想象力深深折服,一边是绚烂而易逝的美丽,一边是厚重而压迫的现实。

  ●就看小说的话,本人的幻想力不够,不如电影来得直观。感谢中国的电影人拍出了如此好看的电影。而就小说来讲,我还是比较擅长幻想别的题材的剧情,科幻真的不行。

  ●宏伟奇幻的想象力,在一个中等篇幅内描绘出一个瑰丽的时代,又将希望与绝望描写的很动人,非常棒,也激发了我的灵感。

  ●在真相和善良中间请选择善良 因为真相只是某些人的真相……

  ●太有想象力 流浪的地球设定太好啦 可能篇幅果断 很多东西无法一一铺垫再呈现 略遗憾

  ●想象力!!!

  ●致敬所有为真理献身的人们。人们不可能永远保持理智的原因是,他们失去了希望。

  《流浪地球》读后感(一):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严格说来,这部小说我是听的,分为三集讲完,时间并不长,但却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演播者做的很用心,背景歌曲选的很好,以我不太多的音乐知识,应该都是一些带有哥特摇滚风格的歌曲,或苍凉或恢弘或悲伤的曲调,配合刘慈欣那诗一般的语言,不禁让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半人马座三颗金色的太阳在地平线上依次升起

  ◆ 第1章 刹车时代

  gt;>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gt;> “死亡。”

  gt;> “孩子们,我们要去看日出了。”

>> 这个时代,死亡不再是黑色的,它是闪电的颜色,当那最后的闪电到来时,世界将在瞬间变成蒸气。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刘慈欣《流浪地球》阅读小记

  刘慈欣《流浪地球》。 篇幅实在短得很,文本很粗糙,比《三体》要粗糙不少。优越的地方还是在于充满想象力的小说世界的构建,这是小说家的最大价值。 视野仍旧是阔大的,这是他一贯传达的人之渺小。 我想要特别标记的两点。 一是我很欣赏科幻小说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孩童的一套语言可以给小说世界的奇、幻以加成,这套语言在表述科幻小说里有关毁灭,有关变迁时,它的悲哀感更有冷酷的张力。 二是刘慈欣在小说里写的一段男主人公和日本女人爱情与婚姻叫我感受到苏联气质的浪漫,一种革命浪漫。

  《流浪地球》读后感(四):死亡是什么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忽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堵墙是什么。” “这墙,是死亡。”

  这是我对《流浪地球》全文印象最深,后劲最大的一句话,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把死亡描述得这么具象。死亡是生命的终止,是所有可能性的终止,永远无法逾越。甚至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你和你的亲人,朋友,走在这片平原上,那堵墙的突然出现阻止了你的前路,阻断了你所有的计划,向往和梦想。不论你如何敲打呼喊,都找不到回应,你的亲人朋友在墙外看着你,呼唤着哭喊着,你同样也听不见。后来,他们带着对你的怀念继续向前出发,你永远成为了模糊的记忆。

  真的真的,好害怕死亡。

  《流浪地球》读后感(五):怎么“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豆瓣上见那本书名,我是怎么毁了自己的一生,忽然就想到被家人同学无数次怨念过的:当初坚决的抛弃了自己擅长的文科,选择了自己学的不好的理科。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大刘的这些短篇小说,流浪地球啊,朝闻道啊,中国太阳啊,充满了恢弘的场景,浪漫的情怀,对科技和未知的追求…………这一切,实在太打动当年那个单纯的心了。

  若说后悔算不上,“毁”也只是开玩笑,只说对我影响之深远。

  长大了,才明白对于普通人来说,那些极端理想的东西也许只能存在于心怀之中。

  只是偶尔翻起大刘的小说,就又忘记了生活的一切琐碎,回到了那个房檐挂着冰琉璃的清晨,我捧着流浪地球,让自己化成宇宙的一粒尘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