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山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金山读后感锦集

2020-09-14 16:4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山读后感锦集

  《金山》是一本由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5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山》精选点评

  ●“张翎结结实实地给国内作家上了一课,她教给我们的是基本的现实主义写法的ABC。从扎实细节考证认真到几乎较真写作态度,张翎的工作令人敬佩。”——李敬泽

  ●09年书展买的书,终于花时间读完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因为书的底面有着“竹喧洗衣行”而印象深刻,这洗衣行也见证了男主人公方得法人生的起起伏伏,读到最后反而羡慕小说中的人物,羡慕他们有着多姿多彩人生

  ●家族历史国家命运。俱往矣!

  ●当年还特意去了她的演讲会,一个儿科医生文学

  ●一部百年海外华人奋斗史,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想起了陈忠实的《白鹿原》、黄蓓佳的《新乱世佳人》、衣向东的《牟氏庄园》... 小说有很多新鲜东西可以预期这又将是一部较好的影视题材

  ●多抓二手书店购入。以前老师讲《人民文学》有一期讲华人远赴异国他乡闯荡的作品,《金山》就是其中代表作。在北京的一周天天熬夜凌晨一点多躺下,天提振精神组织会务。最后一个晚上心想能睡个饱觉,却迷上这本书,一个晚上+第二天的高铁行程竟读完了。小时候知道年轻时靠着使不完的力气做着买车祥子,和在寒冷密林一里一里修建铁路落下病根保尔柯察金。无非也是这样的故事,讲尽人的一生。远赴重洋,修铁路开洗衣房经营农场,省出水来换成银,变卖家救济国难。与妻子团聚的金山梦,拾骨归根的买舟梦,数十年光阴奋斗,方得法一个也没实现。南洋十四载,颗颗血汗钱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万两,返来买房又买田。一代、二代、三代移民梦想一样,一样的是都勾回不得家乡。你个衰仔,丢你老母啊。

  ●『我现在不签合同,是因为我要趁碉完全属于方家的时候,在里面举办一场婚礼。』『天哪,你总得给人,一个时间,准备啊。』『那是你的事,我不管。』

  ●为什么这么有意思的题材能写得这么四平八稳脸谱化 太不精彩

  ●买了很久 昨天终于拆开来 好久没有这么沉浸在一个故事里了 那些也可能是我的故事 三天读完,最大感想就是人生无常,live the moment June 07 2016

  ●写得比《扶桑》好

  《金山》读后感(一):一幅苦难中国人的群像

  一幅苦难的中国人的群像。方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剧,然而这悲剧又都是他们的亲人以及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卑污地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可是,人仅仅把活着作为目的时,他们不但不能好好地活着,而且可能连活着都做不到。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剧。

  《金山》读后感(二):小农大国的奋斗史

  大气磅礴而又悲痛厚重,看完后对近代华工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群广东贫农历经艰险远赴重洋来到加拿大,他们修铁路,做尽苦工,繁荣了当地经济,养活了一家老小,大半辈子在故乡和异国之间来回奔波。虽是贫苦小农,但系国家安危,小农,大国,方家三父子的奋斗史、家族史、爱国情怀跃然纸上,激荡心灵。

  过一生,有所求。

  《金山》读后感(三):生死博弈

  看惯了都市小说中的灯红酒绿,红男绿女的觥筹交错,西装裙裾间的寒暄虚假,会让不少人以为人生就是光鲜亮丽。张翎的笔触,却是生生地撕开了人生原本就附着着的条条伤痕,让苦难赤裸裸地凸现在世人的面前。才发现,原来所谓光鲜所谓成功的背后,也许就是人生难以承受的重,是生命的旦夕消逝,或是命运的盘剥削刮……小说再一次还原了生命的苦难本质,从而使得每个个体厚重起来。也许在与命运的博弈中,很难有人能够轻易胜出。但是,小说主人公方得法在与命运纠葛中的坚守,却依然能够唤起对生命尊严的呵护。

  《金山》读后感(四):那些小说告诉我们的事

  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常常会拉伸出一段好的故事。《金山》把一个家族的故事从历史的碎片里拣出来,用宏大的背景将它们拼凑在一起,还原了一张家谱,也还原了一个时代。

  历史从来只存在在当代的叙述里。所有的历史都在讲述者的词语里一点点迸发着,而当我们合上书,闭上嘴,历史就消失了。我们无从知晓真正的金山客们曾经历过的欢喜和苦难,无从了解在一个又一个所谓变革的大时代里挣扎过的生命的形态。我们只能从小说里读到一个模糊的表情,读到一壶等了几十年的茶,读到主人公一一死去,读到一个未知的结局。

  有人说,有时候历史像小说一样虚构着故事,而小说却讲述了历史的真实。不管谎言和真相是怎样交织在一起迷惑着我们,至少,当我们用多一种视角去观照历史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分接近真实的可能——虽然可能永远都只是无限接近而已。

  《金山》读后感(五):瑕不掩瑜

  全书有三处地方看得我眼眶湿润,一处是看到阿法和劳工们咬着牙拼命苦——当时正值70周年国庆;第二个是艾米看到六指那已经模糊了的两句诗:“X将玉砚笔中情,寄在金山X里人。”;第三处是看到艾米和欧阳给方家人立碑,看到一个个名字,泪水一下子冲出了眼眶。

  对艾米来说,这是一个寻根的故事;

  对方延龄来说,这是一个与自己过去释然的故事;

  对阿法来说,这是他平凡而充满苦难的一生;

  对六指来说,这是她永远赴不了的约。

  这是一个不断,不断,不断,反套路的故事。每当我们以为阿法要时来运转,或者六指终于可以和阿法团聚时,总会有变故降临到阿法他们身上。终于,在几十年的嗟磨中,阿法佝偻了腰,磨平了锐气,迷上了同样落魄却又散发着独特亮光的戏子阿云,最后在锦河死讯所带来的打击下得中风死去。

  锦河——这个不被父母看好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强壮的青年,谁能想到他最后竟然参军了,战死沙场?

  锦绣,阿元——到底是谁对不起他们?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述的另一拨中国人的故事。

  揭开沉重的绸布,是一双黑漆乌亮的眼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金山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