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休》读后感精选
《浮休》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多么哲多么禅的中心,然而这故事当真对不起这名字。
●就是老版的瞬间美人
●情人之间从来不缺激情,和不相爱的人结婚生子,然后再和相爱的人偷情,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嘛
●讲婚外恋的,感觉人生确实有时候要及时行乐,在历经了生死,悲喜之后,才会知道,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时多么的重要。梓的陨落是为了保全美好,也为这段畸恋留下了美丽的句号。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原谅我看到一半弃掉了这本书,可能因为年龄小,我实在无法理解婚外情的激情与无奈,对了还有所谓的爱情。
●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是短暂的。这一次感觉比失落园似乎更加的美感。梓的和服很美,雪国越后很美,爱情的协调也很美。如果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捕获美丽的短暂的记忆,我想只有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才能明白吧。浮休,短暂,刹那间。因为短暂,也许书信,默然觉得是那么的浪漫。开始略嫌结局啰嗦,但是看到最后明白,这是一个最好的解释。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浮休,短暂。
《浮休》读后感(一):我之浮休
浮休是我最喜欢的书了。对于阿梓对爱的追求,和对爱的奢望,是一种妖艳的绽放。想到那句“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真是慢慢理解了那种超脱的感觉。对于阿梓最后的选择,开始感到震惊,然后再由渡边先生的手慢慢将心释然,理解了阿梓的选择,阿梓的爱。
平淡而又深刻。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期盼着剧情的反转,或许梓已经没有了家庭,跳出婚外情的丑陋,可作者并没有如此,这本书确确实实是在描写两个中年人的婚外情,炙热而平淡。“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好好肆意的活着啊。梓也并非一开始就纵情,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开始放浪形骸,突破了道德的束缚。作者一直在淡化婚外情的事实,很少描写双方的家庭,像是普通男女的恋爱情节。可女人终究是比男人用情深,而梓也了解男人的本性,即使久我在为梓的离去难过,他还是会对蓉子产生欲望。男人终归会考虑太多东西,自己的声誉,家庭,不会抛弃一切,所以久我也只会在梓离开后意淫,或许提出带梓离开她就会追随,夜里不敢去梓自尽的地方,害怕被梓勾魂。说白了,爱的还是自己。
《浮休》读后感(三):“月亮还是映在水池里的最好看 如果是映在江河大海里的话 会因水流和波涛被割得支离破碎”
关于婚外情的一本书 看完之后竟然不持很厌恶的观感 本来的确觉得蛮无聊的 仔细一想 好像又有很多不那么简单的地方
作者减弱了对家庭的描写 转而强调了所谓的 再遇见的围城外的真爱 加上女方后来的不幸境遇 如此这般就自然而然突出了人生苦短要为自己而活的理念 多少有部分美化 让人忽略了现实的社会道德
另一方面 一些人性本质的情欲与幻想 通过男方的行为和或偏离或有指向性的梦境展现出来 那种矛盾和贪婪 是任何人的生活中都存在 不是谁捏造而成的 这也就把那违背伦常的事普通化了
还有浮休二字 出于《庄子》 "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 意思是“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 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
题目刚好与阿梓最后的归宿相照应 切中全文 有时候好死和赖活着之间 也就是一念之差 但又都只是当事人的一种选择
《浮休》读后感(四):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短暂的
——“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短暂的。”
日本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通病:少而缓慢的情节推进,大量的细节与生活。
也可以说是风采。
同类风格,我个人是更偏好川端康成的。渡边淳一在某种程度上显然有着川端康成的影子——事实上这本书在内容上甚至直接提到了《雪国》一书,并以此作为一个高点;在情节和人物上也能模模糊糊地嗅到不少《千只鹤》的味道。
我对渡边淳一的情欲文字并没有多少好感。我也相信欲望与爱并非可分割的,而书里有些过剩的情事的描写反而无意淡薄了这种“爱”的意识,却进而想美化“婚外恋”这一大而有议的主题。
回看《千只鹤》,同样的题材,却不让人讨厌。
渡边淳一显然试图做到同样的事——表面看起来他似乎也做到了。可浓郁而味苦的电影般的小说背后,却让人安不下心。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觉得有点可惜啊。
《浮休》读后感(五):她
读完全本,感叹梓是如此的自由,一直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从最简单的一直穿着和服,到和久我的爱情。似乎总是完美地将自己装扮成不同的角色:母亲,妻子,情人,插花讲师…她尽自己的热情、责任,完成了角色应有的责任直到最后投海自尽。但这样快意的,自由的人生只对她自己是无憾的。人的心力,人的感情我相信是有一定的限度,感情的付出也同样得到等量的回报,梓的自由感情带给她的是什么?是超越正常伦理的刺激?还是弥补自己年轻时错过感情的慰藉?我只知道在她女儿心理,母亲的死似乎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在久我心里,他确实是爱她,但是什么阻止两个人更进一步?一直侧面出现的,梓的丈夫,似乎也不曾表现出悲伤…… 梓一直按自己的想法活着,但人在世间生活,不能只活一个人,和久我的婚外情本就是错误的,所谓完美的角色转换,将心里的爱慷慨分给每个和自己相关的人,因为不能忍受伤疤的丑陋而离世,都是自私贪心的幌子。什么都不愿放弃,什么都无法舍弃,不是慷慨,不是体贴,是软弱自私。
全书一直以久我为主人公,而似乎不是在写久我,而是在以久我的眼光,心理来审视梓。他对她的爱,对她时常无端消失的疑惑,不安,愤懑,都显现出的是两人之间都有很多不愿点破的事实,不愿主动迈出的步子。久我不能评判出谁更自私,是谁更懦弱,结尾处久我的从悲伤但愤怒再到迷茫,只能说两个人的爱情确实真切,一方的突然离开将这份爱生生挖走,留下无法填补的缺憾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