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左手》的读后感大全
《黑暗的左手》是一本由(美)厄休拉•勒古恩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脑洞大开
●在面馆吃着大盘鸡烩面读着结尾时,旁边坐着几个大嗓门互骂的北京大妈,但……还是差点哭了。光明,是黑暗的左手,这一隐晦注脚的书名,就如全书般,充满了各种两分论的奇妙杂糅:双性人,外星人与土著,信任与怀疑;政治与理想,无所谓与“尊严”……如果非要做比,爱库曼即现代民主制,卡亥德是封建小农制,欧格瑞恩则是共/产/国/际。眼见的未必是真实,矫饰的美好,比简陋的现实,更为严酷和可怕。伊斯特拉凡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棒!
●这么好的故事,但为什么无论中英版的封面都难看的令人窒息……
●上午突然飘起大雪,为继续读书放弃了午饭,因为房间太冷而中途躲进被子意外睡着,或许这契合了角色们的行为,带来别样意味。读罢久久不能平静。故事可能平淡,我几次想放弃,却被千丝万缕的联系所引诱,跋涉在这个贫瘠却有纵深的星球上。而你能跳出性别框架来解读TA么?
●冬星的冰与岩石、雪与灰烬、火焰与黑暗。伊斯特拉凡伟大之处在于,在日复一日面对苍白和茫茫雪地的一生中,他的眼睛依旧可以看到天上的另一颗星球,并为此付出。这本书的设定很宏大,完全不是很多评论里说的只是一个简单基情的abo故事,政治、探索、爱、灵魂、时间、思维方式的设定都非常棒。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种寒冷星球生存的单性人类的文化和生理状况,我还是喜欢危机事件——英雄人物这种套路。
●太神奇了!
●【文明输出】很罕见,作者想到了文明的文明输出会经历的艰辛,类似于西方使节到达东方海岸,拜见东方领主的过程。
科幻新浪潮时代的作品,老实说,当初看完这本书我用了整整2个多礼拜,它并不是我所喜欢的科幻类型。书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全书涉及东西太多,神话学,心理学,人类学。品味很高。值得一读。你可以不喜欢,但是必须承认它的本好小说。
《黑暗的左手》读后感(二):9.22
短篇读了两本。初看感觉坐在湖上的天鹅绒面的沙发上,舒适宁静,可用手划水完全不用担心掉进去,你和水面有一段最佳距离,越读越发生出要掉进去的危机,跟随主人公度过的时光让你喘不过气,同他们一同几乎要在水下窒息,但也尝试努力挣扎浮出水面。 结果你回到了安全的沙发上,却想要再次跳进水里。无法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中取舍,几乎着魔。
《黑暗的左手》读后感(三):《黑暗的左手》
这本书是看了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推荐才看的。又因为《冰与火之歌》的作者很崇拜这本书的作者才耐着性子读了下来。
每当我发现一些和冰火相似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很开心。也体会到老马丁的确受到了作者的影响。
很多人都说这里面有很多隐喻,我却没能体会过来。不过读完的那一瞬间却觉得特别回味。特别是西勒姆的儿子的反应让我特别感慨。西勒姆的牺牲终是有巨大价值的。
《黑暗的左手》读后感(四):黑暗的左手是光明
在我从厦门归来的那辆37小时车程的火车上时,我开始阅读这本书,那是清明节。看了半本,觉得没有什么故事性,然后一直扔在那里,继续看海伯利安系列和安德系列,以及中间穿插的各类图书。上周把书拿出来,发现我居然还完整的记得两个月前这本书的内容,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想,也许这并不是一人类文明扩张的一种体裁,也不是想要创造一种新的生物类型,也许,我看到的,仅仅是人和人之间无间的心意相通,那,或许才是文明发展和前进的根本。黑暗的左手,是光明。
《黑暗的左手》读后感(五):真cp应该是特使和预言师
小说反映了对性别、战争、各种制度、人类的社会发展的各种假设。不过,最显眼的还是双性人的设定和貌似耽美关系。
小说的大体情节是来自星球联盟的特使来到星球,与原国家首相患难与共的故事,首相无私的帮助他,是为了自己星球的未来。貌似他们是cp!但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不过是联盟和战友的关系,至于貌似情侣的感情不过是他们寂寞了而已。真cp应该是特使和预言师!看看特使见到预言师的表现吧,他明明就是被预言师迷住了嘛!如果让我写续篇,cp就是特使与预言师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