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子纪元》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原子纪元》影评100字

2020-09-18 17: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子纪元》影评100字

  《原子纪元》是一部由Héléna Klotz执导,Elliot Paquet / Dominik Wojcik / 尼尔斯·施内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原子纪元》精选点评

  ●密集知识点不懂啊我是理科生

  ●松散琐碎节奏又慢。

  ●事实证明,为了装逼而去看一部独立制片的法国文艺片是很愚蠢的……然,法国的基佬们还是很帅的……但是你一不滚床单二不接吻,甚至连露个小蛮腰都没有,看什么啊?

  ●文艺?反正看不懂

  ●只有法国片里还能看到迷茫小青年吟诗了,男主角之一如此眼熟当年的dior homme boy

  ●比我预期想象的差多了,还期待有点小激动戏份结果真是细水长流

  ●我竟然看出说教意味啊……

  ●莫名其妙

  ●法国基片就是人美。

  ●太慢,太琐碎,不欣赏导演路数

  《原子纪元》影评(一):一部很压抑的电影

  我与此部影片的导演算是有缘相见,她本人非常的和善,不管是照相还是攀谈。我还记得我问她她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她说中国是一个很不可思议国家,这个国一定会发展兴盛,因为中国人在她眼里是很有思想独到见解的。她还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她本人以前生活的一种写照。这部影片很多的镜头是在两位主角不经意时候拍摄的,画面自然,两位主演也并不是专业演员,只是她在大街上看到了觉得适合就拉来拍摄,仅仅花了12天的时间进行制作。很佩服她,这是一部好电影。

  《原子纪元》影评(二):诗意批判力量

  在大牌着装逼格、滥情香味肆虐、电音迷醉、情深遭鄙的一夜速度激浪里,保持渴求丰盈是有多边缘?看上去多么毫无必要?十几岁有的孤独感可以让人潸然泪下,二十几岁也还是会有。诗对心灵的催化和煽动带来的美感强过哲学作用逻辑形式维克多和海勒之间的对话很美,维克多直面逼格的勇气有撼人的尊严,但人保护自己伪装不是轻易因为年纪就可抛洒,逼格之人也有一方天地。导演海伦娜喜欢Gus Von Sant,致敬很彻底,彻底地贬低了女人——妈妈少女,诗性本来就在女人体内,你也是个女人,而桑特是个男同。特写头、诗意台词、特效光晕、复古音乐拥有女人眼的男演员、反差强烈片尾远景,都表明这是一部电影达意手法明确的好处女作

  (2012.10.29)

  《原子纪元》影评(三):文学革命

  我认为本片想要表达东西或许和影片表面呈现大相径庭。首先,我们找不到故事中那些最需要被证明的实质存在的——例如,主角们的关系、他们是偶然相遇的人还是老朋友,莱纳究竟来自于哪一个国度,他们为何在回到维克多的家要走那么漫长道路;这些疑问同样是在质问我们:“身份、可鉴别的外在是否真的重要。”

  所以如果回过头去想想挑衅维克多的卷发男子的言辞,我们就可以知道——话语权与身份权力几乎是被许多人认为有着绝对的关系,而导演试图挑战这一无形的权威。如此再回想夜店的故事便不难看出——人们受身份以及由于在他人眼中误认了自己的身份会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我们误以为“是那样的”在别人眼里却并非理所当然(维克多与夜店女子),而我们以为“不是那样的”在别人眼里却认为理所当然(莱纳与夜店男子),我们原以为的身份感与确认感在一些问题上,是完全无法付诸语言,并且一经认定,便会真的造成重大的问题。所以在片尾,导演运用间离效果来带领观众们确认,主角们的互诉衷情是否是一种约定,还是一种感受,或者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最终的结局是连他们都没有找到答案,找到所谓的“故乡”。

  所以……以至于言语被赋予的力量,等同于柔软无力的幻象。剧情中最具真实感的部分,反倒是一个陌生女子来和维克多搭讪后,莱纳在劝说维克多不要离开的时候,叙述的诗一般的境界。

  生命看似在继续,而幸福不过是爱的狂喜。

  《原子纪元》影评(四):。。。。。。

  20岁出头那年,有好一段时间用”我撞上难以置信的弗罗里达,披着人皮的海豹的眼睛和花朵相混淆“做签名档,只因为这些词语组合出我自认为很酷的意境,现在回想,还暗合了当时自己浑然不知的逃离心情,这个基本是人生的基调了,这辈子,都在设计各种逃离路线,却又没有胆量完全脱离。

  对,一定是冬天,或者天越来越冷的季节,穿着不合身的皮衣,抵御不了寒风;总在寒冷的夜里去看演出,期望总是失望,耳机里听到的和舞台上表演的,总不是同一群人,他们就像童年时看到大街上穿着卡通服的小丑,我从不会缺心眼地跑过去要糖,知道可爱面具的背后一定是一张木然的大人脸。我打小就是这么别扭的一个人。

  获得认同感在初入社会,缺乏经验的穷文心里是如此重要,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不会理会你,在巴黎如此,在中国就更占压倒性的绝对值。因此也才会有同样激烈的挑衅——面对那些衣着光鲜的行尸走肉。看到维克多、莱纳和尼尔斯发生冲突那一段,我竟然如此激动,完全把自己代入维克多,过去似乎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记不得了,但我完全同意他!争执中途,大家互相点烟,缓和一下再干架,这种桥段总是在法国人那里出现,比如不管争吵得多激烈,你以为快打起来了,可他们会拥抱一下,甚至一起吃个饭。

  我很喜欢打架那一段,自己代入维克多一边,真希望导演拍得更冲动更理想一些,把光鲜男搞个头破血流!而导演克制了,符合现实地安排小男孩被夜店保安痛捶一顿,这就是现实。之后是一路克制,各种压抑,最后在荒山野岭,镜头拉远,模糊景深,STONE ROSE响起,结束!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曾经也经历过的青春-变中年的过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