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2020-09-19 16: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1000字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是一本由贺雄飞 主编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精选点评

  ●无聊的书,德国教授为什么那么推崇呢...

  ●太扯淡了!

  ●这是我读过最扯淡最垃圾恶心的一本书了!!!!

  ●中间有些章节读来还是不舒服

  ●为了写东西小心到的垃圾书。一面在套封上用骂街的语言踩中国不高兴,一面搭着中国不高兴的车用攒起来的鸡狗碎骗钱,一面还要在各自的文章里标榜“知识分子”的遗世独立伟大寂寞。。。Orz 中国不高兴固然不是什么好书,但傍着人家卖钱的又算什么呢? 顺便,章诒和还真是劣质书的品牌标志

  ●没评论的那么糟, 但比较雷就是如果不留意是联合作者,你会被吓死,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内容是相互敌对的。。

  ●雷书,自带避雷针,我不知道为什么抽了跑去看= =

  ●这两本书就是意淫

  ●拼拼凑凑的一本书,二三着实偏激,第四部分还算有可取之处吧。

  ●中国不为什么!就是不高兴!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一):给跪了

  先是《中国不高兴》,然后是《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接下来是《中国凭什么不高兴》、《中国怎么那么不高兴》、《你说中国怎么那么不高兴》、《凭什么让我说中国怎么那么不高兴》、《凭什么不能让你说中国怎么那么不高兴》、《我他妈哪知道中国怎么那么不高兴》……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二):无语中

  本来不喜欢中国不高兴,认为是烂书一本。无意中看到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以为会是有着温和理性分析书籍。于是买来看看结果——误入歧途

  论点自相矛盾,文章东拼西凑观点或是落后,或是激进,毫无建设性可言。更搞笑的是,除了封面介绍,我没看出这本书对中国不高兴有什么针对性反驳

  中国不高兴搭了极端民族主义的便车,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搭了中国不高兴的便车。炒作而已。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三):鼓吹中国文明救世界与中国文化大酱缸并列一书

  这本书算是应景之作,我只看到了前三章,第一章讲中国文化始于黄帝,没落与儒教,第二章王?却是鼓吹儒教,巴不得中国马上恢复礼制,第三章是黎明反儒急先锋对儒教彻底的批判,虽然只是选择片段文章,并没有严密展开论述,但也算和前一章观点迥异,更囧的是这本书只有目录里有作者,到正文时候反而没有作者了,一下从鼓吹儒教到彻底打到儒教,却是有点觉得不是一本书。

  话说回来能将观点迥异的文章放到一本书里编辑也算有胆略了,就是不知道这两作者私下里该怎么PK呢?会不会觉得很不耻和对方并列啊,说实话,偶并列看到这两文章都觉得纠结。

  总的来说比中国不高兴这种垃圾好多了,看了中国不高兴然后欣欣然买这本书准备回味一下,反刍一下刚刚酝酿出的大国豪情的人,看了这本书真是有吃了苍蝇的感觉吧,哈哈。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四):看得我叫一个气啊!

  序里第一句话即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以高姿态出场,然后是连续一串措辞强烈的对“老愤青”的抨击,我觉得这下书该好看了吧。

  然而,越看越让我生气,只能用不知所云来形容该书。中国不高兴一书差劲,这本书差劲程度与其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

  至少中国不高兴一书在核内容上具有一贯性,而该书纯粹拼凑,与序中所谈的解释“为什么不高兴”完全不搭边,拜托请找几个思想具有一致性的作者来拼凑好不好?

  尤其黎鸣所写的第三部分,对传统文化的抨击可谓淋漓尽致,几乎有要把孔夫子从坟墓里拖出来重新处死的愤恨。我想请问,您生的是哪门子的气?中国不高兴一书中的表现出盲目乐观也比你这种浅薄的背弃要好很多。

  为何在第四部分开始讲文论,对现代小说创作作一番深刻的批判?后面还夹杂着章饴和南方周末的两篇文章,您能告诉我这想说明什么,对历史作一番深刻的检讨?

  第五部分,贺雄飞虽然在某些地方把自己的委琐写得很直白。但后面的几篇文章还是不错的。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读后感(五):越看越不高兴的《中国为什么不高兴》

  今天在书店闲逛,发现《中国不高兴》旁边摆着《中国很高兴》《中国为什么不高兴》

  两本书,小囧了下。前者我觉得书名有点傻就没看,后者在封面上标着"章诒和 黎鸣 王

  文元 李建军 周非 贺雄飞 对《中国不高兴》联手说不",一时兴起,就买了。我本来是

  想看看这书有什么好观点,跟《中国不高兴》对照下,尽管书名有跟风的嫌疑,但章诒

  和这种也算比较知名的学者了,这书应该不会太水,结果是大失所望,真服了这批专

  学者了。

  从贺雄飞写的序言开始说吧。一开始他就把《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定义为一帮具有民

  粹主义情结的"老愤青",把那本书看成是"精神鸦片"。这让我有点不爽,觉得说那批作

  者有民族主义倾向是可以的,上升到民粹主义就过头了。但也许是矫枉过正吧,我就继

  续看,想知道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没想到贺雄飞下面不说原因,指责完那批作者后,花

  了序言近一半的篇幅,说中国目前哪些人很高兴,这过渡能力让我咋舌,但更囧的是,

  我看不出他列举的那些现象和《中国不高兴》说得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然后序言的倒数第二段又把我雷了。原文如下:

  如是我闻。智慧是有境界的,常人乃小智小慧,学者之俗智俗慧,二乘之空智空慧,照

  见五蕴皆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之大智大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关于什么原因

  、什么本原的科学才是智慧……在全部科学中,那更善于确切地传授各种原因的人,有

  更大的智慧。"按照佛教的逻辑,本书探讨的是"中国不高兴"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所以

  比前者有更大的智慧。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编这本《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的根本原因。

  先说几个小问题吧:

  1、 文白夹杂并不是不可以,但这里的"如是我闻"很突兀,为什么不删掉呢?

  2、 "佛教的逻辑"这词不妥当,我认为谈论宗教时,少提逻辑的好。。。

  3、 什么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按照佛教的逻辑",是要说亚里士多德的话符

  合"佛教的逻辑"么?既然强调依据是"佛教的逻辑",那把亚里士多德扯进来干什么。。

  。

  这些问题虽小,但作者以知识分子自居,全书又是探讨中国文化的,那就不得不质疑下

  。而且通过对后面文章的阅读,我知道了第一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作者是个装逼男加

  酱油男,不是我偏激啊,真是这样,具体后面分析。

  再说个大问题,看最后一句,他们写这本书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说明他们比《中国不

  高兴》拥有更大的智慧?!《中国不高兴》号称"为国直言",而这本要否定《中国不高

  兴》的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来个纸质的炫耀帖?

  令人无语的序言后面就是目录。粗扫了一眼,就发现把"自然科学"写成了"科学自然"。

  书里有错误不奇怪,但从目录开始错的我还真是第一次看见。

  全书一共分为五部分,前面四部分都和中国文化有关,我只粗略翻过,看得很不爽。《

  中国不高兴》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政

  策、对外关系、文化现象、未来战略等等,而这本书标榜自己"对《中国不高兴》说不"

  ,是从三皇五帝讲起的!难怪前言说要"探讨'中国不高兴'的深层历史文化原因",真深

  层、真历史。。。

  随便列举写前面四个部分的问题吧:

  1、从黄帝的思想说明我们的文明源头不比西方差。这太搞笑了吧,黄帝那时候的记载严

  重缺失,除了《尚书》上的记载,其他都是些传说故事。黄帝这人存不存在,在史学上

  尚有争议,这书居然就拿去与西方文明比较了。。。

  2、章诒和的两篇文章很莫名的被选进去,一篇是讲聂绀弩入狱内幕,一篇是讲冯亦代是

  章家的卧底。这两篇文章不是说不好,相反,是很有史料价值的,我也读过聂老《蛇与

  塔》,挺敬重他老人家。但在以探讨国运为主题的书里,放进去这两篇干什么?

  3、第四部分讨论文学的,里面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趣味低下、庸俗不堪的游戏

  之作",主要论据是里面的粗鄙话语很多。还列举数据:

  表现"屁股(放屁)"秽语事象至少5次

  表现"裤裆(裤头、裤衩)"秽语事象至少7次

  。。。

  表现"强奸"秽语事象至少5次

  当年国家广电总局封杀恐怖小说,我当时就对这种打着保护未成年人旗号剥夺成年人乐

  趣的做法很不满,但好歹人家这理由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不想现在居然还能看见更

  荒谬的--有几句"脏话"就成了低级趣味!这种判断一部作品价值的方法还真是方便啊。

  要照这样,《十日谈》《红与黑》《洛丽塔》都成淫书了,《红楼梦》也不见得好到哪

  里去,"扒灰"这词我还是从《红楼梦》学到的呢。

  而且按照这理论,这本《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也是趣味低下的--全书至少3次表现"强奸

  quot;秽语事象(两次引用余华原文,一次在列举数据时)。

  4、前四部分没怎么涉及当代中国。《中国不高兴》很多观点我很欣赏,有些事情以前只

  有一些模糊的想法,被它一分析,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豁然开朗"了也不见得

  是对的,所以我买《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就是想打开视野,看看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

  。没想到,这本书号称有着"更大的智慧",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谈中国文化,而且还是

  普及文史知识为主,虽然也有些新颖的观点,但与当代中国联系不大。换句话说,这本

  书五分之四的篇幅是在似是而非的分析"中国不高兴"的原因,而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走

  向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观点,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析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为什

  么"有一点涉及,"怎么办"几乎没提。

  下面再说说这本书的第五部分,也是全书写得最混蛋的部分--"中国向何处去",这部分

  由序言作者贺雄飞的9篇文章组成。

  第一篇叫《夏日荷花的沉思》,我仔细说下。

  第一段主要内容:作者参加完一个出版业论坛后(原文是"由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和台湾

  河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二零零八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业论坛"),和一个北大教授(

  原文是"北京大学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教授")赶火车去参加一个研修班(原文是"第一

  届编辑出版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车上作者和肖教授在群众的"怀疑的目光"中谈

  论着海峡两岸出版业和大学教育的问题。令我惊叹的是,作者把自己猥琐的形态刻画的

  惟妙惟肖,充分表现出了自己作为一个民间人士能和北大教授谈话的满足感。

  第二段主要内容:列举参加那个研修班的人,包括单位、职务、姓名。(我不想打原文

  了。。。)

  第三段主要内容:"我"和几个与会者路过一个基督教堂,"我"听赞美诗时被感动了。

  第四段主要内容:天津的夜景真美啊!(这段末尾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百年来我们的文

  化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最后一句是"一路上,我们几个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第五段,我以为作者良心发现,要开始讨论第四段的问题了,没想到第一句就是"赶快回

  '夏日荷花'(旅馆名)洗澡吧"。。。

  这段主要内容:"我"跟南开大学的徐建华博导比赛读书量获胜,压制住了徐博导的嚣张

  气焰。

  第六段:"我"有急事要回北京(估计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作者没有详细说明是什么事情

  ),天津火车站的售票点的服务不好,"我"去找站长理论,站长向"我"道歉。

  第七段:用喜鹊和猫头鹰的比喻来说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共就四句话)

  第八段终于迎来了全文最令人发指的话语:"我的这一篇文章其实涉及到了中国近一百年

  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历史变迁。"

  这就是探讨"中国向何处去"的第一篇文章。

  后面八篇文章,我继续读了下去。开始时,我挺被自己的耐心感动,因为我没有仅仅凭

  两篇文章来给一个人盖棺定论,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吃了一口臭鸡蛋,还非要吃完的

  悲剧。

  第二篇文章是作者在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学院的演讲,全文一共13页。第一页的开场白

  是原创的,后面12页作者都是在引用别人的东西,包括各地民歌的歌词、《东方红》的

  五个版本、小说《夹边沟记事》的梗概、散文《谁的农民》中的大量原文。

  第三篇文章是作者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师大的演讲稿。开头几段是发牢骚,因为武汉大学

  的教务处把讲座时间和英语课时间安排重了,讲座地点的隔壁教室又在放美国大片,所

  以听讲座的学生比较少。作者提了几个有点思考性的问题后,就又开始讲故事、念报纸

  标题,然后说"下面就我近期读到的XXX一书给大家介绍下",接着就开始念那本书的内容

  (占整篇演讲稿的一半),念完书再念诗,最后抱怨下看电影的人太多,演讲结束。

  第四篇文章的题目是《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全文是这样的:先简单概括下肤

  浅的畅销书是怎么理解犹太文化的,然后是"引用"(此处引号表示强调)李慎之先生的

  观点说明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接着作者说了犹太文化比中国文化好的十二个地

  方,最后作者说,他就先说这些,不能说太多的,毕竟他不是崇洋媚外的人。

  这篇文章中还出现还出现了一个很经典的设问:"犹太人和中国人究竟有什么差异呢?按

  照李慎之先生的观点,他们有这么几个共同点。"

  后面几篇文章就不说了,都是用"xxx说""xxx认为"的字眼完成的。

  对了,再次提醒,这些文章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向何处去"。

  我觉得,到这里为止,将此人定义为装逼男加酱油男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几年前,余世存的《非常道》风靡一时,然后跟风之作不断,像《常言道》《史间道》

  《风雅颂--百年来百位老学人珍闻录》等等,虽然这些作品都不如《非常道》出色,但

  也各有特色,与《非常道》相互补充,值得一看。

  这本《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倒还真是别出心裁,明里说反对《中国不高兴》的观点来赚

  眼球,暗里却是捧它的:《中国不高兴》说文化保守主义者提不出什么有新意的观点,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的作者们就出了本书来说明他们确实提不出有新意的观点;《中

  国不高兴》说香港的教授拿着比美国教授还高的薪水,但不会思考,就搞些七拼八凑的

  论文,《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的作者们就跳出来拿自己作例子说,大陆很多学者也不会

  思考的,工资是低了点,但七拼八凑的功夫不输香港教授。

  或者,其实这本书也是出版商胡乱拼凑出来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