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2020-09-20 16:3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锦集

  《摄影师的朝圣》是一本由(日)野町和嘉著作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0元,页数:5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师的朝圣》精选点评

  ●反转片的浓郁色彩民族宗教仰、地域文化精准结合造就了深刻生命认知。许多地方已经不再是摄影技术的锱铢必究,摄影师本身的前往就已经颇具人文关怀意义客观评价,野嘉本人的摄影更偏重于新闻方向,最喜欢他在安第斯山和麦加、麦地拍摄部分作品,充满了震撼,但时的条件肯定也为常人所无法想象也许他不是出色国家地理摄影师,但他至少是称职的国地理摄影师。

  ●当当在线的,没有看全。很震撼,很启发

  ●网上买的电子书,非常好的摄影书

  ●伟大的摄影师

  ●为了拍麦加参加了穆斯林,很投入的日本摄影师。

  ●一个偶然机会发现这本图册 从图书馆抱回家仔细阅读 和其他图册不一样 作者对当地风俗有着细致描述个人角度理解 在众多宗教里唯藏传佛教是自己比较熟悉的 让我惊讶的是作者竟然经历了冈仁波齐转山 日本人的这种执着精神 真让人敬佩

  ●P398-399

  ●精神的归宿

  ●没怎么认真看,还好吧。

  ●目前看过最好的影集,没有之一。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一):朝圣

  简洁画面能让人有着莫名其妙感动,一定要真正体会周围的环境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摄影不单单是技术的累积,更是心路历程累积,喜欢这样的片子:或者简洁明快,或者色彩鲜明,或者眼神深邃,或者单纯甜美,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跟随摄影师体验的过程,推荐,超级推荐……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二):了不起的朝圣

  从事摄影乃至艺术都得有这份朝圣之,否则一事无成。野町和嘉最让我震动的是为了拍摄麦加朝圣,加入伊斯兰教,沉入此地生活达五年。有这种精神,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可惜,今天我们人中所谓艺术家们早已失去了这份耐心,作品轻飘飘的,一阵风就会吹跑,更不会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了。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三):西藏影像究竟是什么样子

  很巧,同一个下午,看了这位日本摄影师野町和嘉的摄影集以及国内吕楠的《四季》。本书中有一部分是记录藏民的生活,而《四季》则完整记录了藏民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

  直观感受:野町和嘉镜头下的藏民有面带微笑的,而吕楠头下藏民几乎面无表情

  产生一个疑问,其实2者拍摄年代相差不大,差不多是上世纪最后10年,但是为何镜头下的人物表情却大相径庭

  单独说说此书,很厉害的一位摄影师,对于摄影,对于宗教有执着热情,甚至为了拍摄麦加的伊斯兰朝觐,皈依伊斯兰,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虔诚?

  照片记录了很多地方,有我喜欢的印度和西藏,也有南美和欧洲,其中非洲部分最为印象深刻。原因我想是因为非洲大陆的神秘,以及当地土著文化的原始性。很多非洲的镜头里,男子都是赤身裸体。不仅从语言上难以沟通,文化差异更是巨大。完成这样的拍摄项目更是难能可贵!

  非常棒的记录,更加坚信宗教和信仰的力量!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四):摄影师的朝圣

  在西方文化主导的众多国家地理系列中,日本摄影师野町和嘉的这本画册大概是很别致的一本。中日文化相似处很多,野町和嘉在写实的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摄影的纪实本性与审美功能融合;画面充斥着油画般浓郁的色彩和浓烈情绪,同时又对拍摄对象有着极其冷静和理性的评判,让人在每一副图片前都欲罢不能。

  越是在人们难以驾驭生活时,越需要一个超然存在的“某人”为伴,所以越贫苦的地方往往宗教力量越强大。除去烧香礼拜、祭祀祈祷这些外在的行事仪轨,宗教往往渗透到道德规范、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中。在普通人看来,它更多不是在庙宇里,而是和柴米油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至高的绝对信仰与最底层的艰难的物质生活胶合在一起,幻化成一种涤荡心灵的力量。

  这本书是野町和嘉历时30年走遍各大洲完成。朝圣之路有很多条,但都以最原始的方式将祈祷和感恩引向与信仰的直接交流。实践信仰是一种终生劳作,摄影也是。有热情并不见得能走多远,还需要一种东西去支撑。书名的双重意义大概也就在于此吧。

  《摄影师的朝圣》读后感(五):生活再难,也要奋力的活着

  第一次理解到为什么许多人会执着于购买摄影集、画册。一打开摄影集,眼前猛然出现一幅辽阔瑰丽的自然风光,脑中“嗡”的一道白光闪现,书中仿佛有魔力牢牢吸住我的眼睛,移也移不开。壮丽的山河,奇特的风光,虔诚的信徒,迥异的生活与摄影的魅力与大师的执着和虔诚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本独一无二的佳作。

  在作者的镜头下的人们眼神总是充斥着饱满的情绪,或纯净,或野性,或虔诚,或专注,或狂热,人们脸上笑着,哭着,静默着,欢呼着,全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他们用力的生活着,虔诚的信仰着,将去到圣城见到真主作为一生的追求。他们在每个清晨与黄昏,每次饭前,每个节日,丰收的日子,胜利的日子虔诚的祷告着,热烈的舞蹈者,感恩主的恩赐。

  我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信徒都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他们身处社会底层,没有多少文化,生活水深火热,或者国家饱受战乱,或者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或者封闭原始落后,靠自己的双手无力改变现状,摆脱贫穷,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信仰,达到心灵上的慰藉,亦或说这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他们不得不坚信只有今生的勤劳与虔诚,来生才能换取美好生活。然而,他们的下一代生活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不过是宿命的轮回。发达地区的人们也信教,他们会为了宗教捐钱捐物,但是他们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现有的财富权力地位,祈求更多更高的荣誉,同时,他们又不信教,他们只信自己,只信权利金钱地位带给自己的生活,他们永远不可能做到像那些信徒们禁食、苦修、狂热、虔诚,他们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处于顶端的人将人们的信仰视作自己敛财的工具、操纵的傀儡,利用他们的虔诚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他们永远都不会懂为什么这些人们会如此虔诚,他们出生就有的东西可能是这些人几辈子也赚不来的,他们拥有的生活是这些人不敢奢望的,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人们的供奉,却从不帮助人们改善现状,他们巴不得这些人永远贫穷,没有文化,这样才方便稳固自己的地位。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是该恨统治者的可恶,还是该叹信徒们的可悲?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国家,远离战火的纷扰、贫穷的压迫,能够平安健康的长大,接受教育,拥有实现梦想的权利。或许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就在这里吧,那些条件比你差百倍千倍的人都怀揣希望与梦想不断前进奋力活着,你有什么资格放弃自己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