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字飞行的读后感大全
《骑字飞行》是一本由韩国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题目起得太高了,实际上远达不到。但是内容的针砭、回想,还是值得一看的
●惊鸿一瞥
●上大学的时候看的,当时觉得作者真厉害,能用很简单的话把我很难表达的东西写出来,摘抄了好多,现在也忘的差不多了
●戏谑
●带腰封,算半本
●巨喜欢
《骑字飞行》读后感(一):直击人心的字弹
有人说只有在现实的细微之处,才能发现个人冥想的乐趣。我看着那用文字勾勒出的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场景飞驰而过。我一向认为只有孩童的眼神可以自如出入人心,语言是引起误会的源头,对不起,韩国强,我误会你了,错以为你是一个大顽童。
本书作者把对生活的热爱变形为一种调侃,他把对生命的尊重提炼为一种孤独,在他跳跃而诡秘的文字背后,欢愉其实不是目的,我们更应该从他的揭示、判断、嘲弄与预言中,顿悟如何在喧嚣的尘世让自己的灵魂更加自由灿烂地飞翔。
在令人欢愉的文字的背后,我们从中也能读到作者对这个时代的焦虑、恐慌、偏执、嫉妒、破碎、空虚、易怒、贪欲等社会底色、生命隐疾的嘲讽、调适与圆融,他“骑字飞行,接近湛蓝”。我们却大可把这本书放在洗手间里,把其当做网络时代的便条集,在你暂时离开电脑如厕时随便翻阅,照样能享受上网的乐趣。
继上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梁实秋力推灵性小品之后,70年后重现。
赋予每一个汉字以灵魂
“当你靠想象生存,骑文字飞行,我一边欣赏一边猜想:兄弟你最终会飘落在哪片海面?还是会在风暴中央安然睡眠……
假如你被这本书触摸到痛处,那我就替韩国强做个解释:他的确不是故意的。
——程益中 《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财迅传媒集团副总裁
有话无话,落笔都是莲花;似笑非笑,已把红尘看罢;若即若离,哪求洞明世情;亦曲亦直,随风自有大侠。
《骑字飞行》读后感(三):小韩飞刀的飞刀——桑克
小韩飞刀的飞刀
桑克
中国没有真正的警句,但是现在有了。这就是小韩飞刀的飞刀。
照例需要解释,否则就会跳出若干专家与我拼命。中国怎么没有警句?到处都是。这些我都承认。但是我说的警句并非他们说的警句。我的警句全名其实叫警句性,出生籍贯可能是英格兰。我每读英文,经常读到某某追求一种警句性,或者某某达成了一种警句性。我就此开始上心,开始将之与格言区分,开始将之与庸常之谓的警句区分。我当然可以换一个词汇,但是我不愿意,我宁可就用这个被千万人用过的词汇。我坚持,我固执,我就这样。
小韩飞刀是我看过《骑字飞行》之后给韩国强起的绰号。我希望这一绰号将与天骄这个ID一起不朽。我不是一厢情愿。我就是这么希望,并且固执地认为它就是真的。我坚持,我固执,我不这样我还就做不成我了。我和韩国强当然都是诗人,这没什么可以避讳的。诗人多了去了,我为什么非要关注韩国强?我和韩国强当然都是媒体人,这种鱼龙混杂的东西也多了去了,我为什么非要关注韩国强?当然,小韩飞刀的身份也有一些我是没有的,比如什么什么的。我和国强是朋友,是声息相闻的朋友。就是说,我们不怎么见面,但是想法却常常相似,或者交流的密度可能并不少于天天见面的友人。因为MSN,因为彼此的阅读。
阅读的快感是不同的。流畅,痛快,舒服。小韩飞刀笑说,这是如厕之感。我先反驳,继而觉得,还真相似。简约而不简单——好像某一广告常常言及的,且不管它。看了会心一笑,看了辛酸,看了激愤。广播也没这么厉害。看到太多的时代背景,看到太多的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东西。光文字本身的舒适就很值钱——使用多重标准是混乱还是多元?我不清楚。我假装不清楚,其实我心如明镜。
你可能看出我这里模仿小韩飞刀的风格。说对了,这就是致敬。向前辈致敬容易,向同辈难,向比自己年轻一丁点儿的同辈尤其难。我佩服自己。我不是佩服自己肚量,而是佩服自己眼力。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而且我不吃独食。我想借用某相声的台词:都来看!都来看!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少数的,沉默的大多数中的少数。飞刀,又见飞刀。犀利,锋锐,并不见血。不见血,人也死了。这就是厉害。千万别说《世说新语》。《骑字飞行》不是。《骑字飞行》就是《骑字飞行》,区区一刀,肉分骨析。什么都在里面了。我想要的多在其中。所以,朋友就是朋友,所以朋友之间何必非要喝酒,喝凉水也可以同生共死。其他全是借口。正如小韩飞刀说的:“李骥听到我车上放的那些音乐,忍不住问:你上大学时怎么不玩乐队?我说:穷得只剩纸,只能写写诗。”多少尘世之史,成长之痛!不说了,自己看书。我这就是一个火捻子,点不着你的心,是我没本事,与小韩飞刀无关。其实他的刀,谁也看不见。不知道藏在哪里,看不见飞行的轨迹,看不见李寻欢之类的伤心。
这有什么,听见biu的一声,也是福气。
2009.2.19.
《骑字飞行》读后感(四):字字金石,蔚为可观——瞎子
字字金石,蔚为可观
瞎子
昨天中午,公司偌大一层楼,空空荡荡,大伙儿都去休息室看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听他雄辩的演讲。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天骄的《骑字飞行》。
没打算把天骄跟奥巴马比较,纯属巧合而已,谁让他头天晚上才把书给我。
一个纷乱震荡的2008已经过去,正如天骄博客所说:“2008就像一匹烈马,它狂奔了一年,然后死去。”所有的人都大喜大悲,所有的人都惊恐不安,所有的人都指望一个振奋慷慨的声音带领他们走出阴影山谷。在上个世纪的大萧条时期,唯有电影业蓬勃发展,因为人们需要一个遗忘焦虑和绝望的角落。而这次,我看见被采访的普通民众对即将的奥巴马就职演说充满期待:“我希望听到一场激励启发的演说,我希望他能带领我们走回正确的方向。”所以,你能听见美国第44任总统面对亿万的聆听者说“这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旅程。我们仍旧是全球最繁荣强盛的国家。”,或者“那些靠着贪腐欺骗和箝制异己保住权势的人,须知你门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而只要你愿意松手,我们就会帮忙。”
整个就职典礼也如同好莱坞的场景一般宏伟繁华,这场花费1.5亿美元,持续三天的庆典,不仅有顶尖的DJ和歌星,门票也卖到数万美元一张。晚上我看电视直播,那些衣香鬓影的人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俨然新的救世主已经降临。
奥巴马演说中那些庄严宏伟的言辞,正是这场盛典的基石,让人士气鼓舞,充满希望,觉得明天就是新的一天。
我一直深惧语言的力量,它可以横扫一切,也可以弱不禁风,可以让茫然者神清目明,也可以让坚定者心智迷乱,所以我一直对富有侵略性的语言抱有警惕。相比滔滔不绝的鸿篇大论,我宁可去阅读内敛而清冷的只言片语。
天骄的《骑字飞行》就是这样的简约语言。
天骄是个诗人,他的诗歌清扬飘逸,这并不代表他所有的文字都是这种风格。所以我一开始听到这个书名,还以为又是本诗集。看了书,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天骄的诗歌和文章上的闲聊反映的是他身上两种不同的特质。他为人飘洒,FANS,尤其女FANS众多,这个是众人周知的(王小波爱用这个词赚两分稿费,天骄也用过,我也跟风一下,应该无伤大雅),这是其诗歌的一面。但他也有洁癖,许久前曾经拉我进某个中年聊天室,结果碰上一群坐地吸土的女人,他以此为大辱,再也不去那个网站;他身上还有一些魏晋的简约气,去年十月应邀参观他的住所,市中心闹中取静之处,后面就是绿地,好好的两房给打掉一间,变成个大客厅,摆张很宽大的沙发,别无落脚之处,颇让人玩味。我一坐进去就心神恍惚,似觉旁边有妖狐若干。他笑着对我说,那沙发他从来不坐。说这话时,他坐在一张电脑椅上。于是,我陷落在沙发中,他端坐电脑椅里,喝了一下午的啤酒。另外,我注意到屋内器具不多,但俱是贵重之物。这是他文章语言的一面。
有一阵子,他很为自己文章的点击率苦恼,问我为啥博客开得比我早,怎么比我看的人少?我答曰你写那么短,首页上都看完了,谁还会点开其中的内容?但如今,简约的文字积蓄数百篇,字字金石,蔚为可观。
其实还不止是字数少,那些文章,骨子里透着清冷和疏离,读者读它的,说者说自己的,互不相干。也许因为如此,虽然他文章的留言甚多,他却几乎不回复。人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但精华却往往是块垒,读起来不那么让人舒服,也不那么让人容易忘记。
《骑字飞行》读后感(五):对意义的焦虑/挽留已失年华——庄秋水
2109年,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日子,天空湛蓝湛蓝的。在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底下,一些孩子们围成一圈,一个高个子老师背倚着树干,微笑着提问: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生活的吗?”
就像我们现在看待一百年前人的生活,尽是些令人神往的传奇和无聊的肥皂剧故事一样,他们必定对2009年的生活充满了误读。那些一百年后的孩子们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地球上大多数人坐在电脑前,两只手上下左右移动,在一个小方格子里填字。也许他们会觉得奇怪无比,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呢?那时候,不会有人再提起什么草根话语释放的平台,不会有人再提起什么抹消了作者、传播者与阅听人之间的界限。甚至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不屑于从那些浩如烟海的博客里找寻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印迹。
那么写博客除了对个人有纪录的意义,似乎就注定要湮没在时间的尘埃里,连废墟都不会留下。但说不定,也许有一些文字可以在岁月的风暴中沉淀下来。《骑字飞行》似乎就有这种狂妄。它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可以以文字的魅惑造就一座建筑。作者在《遗香》里如是说:
所谓的短命天才,所谓的薄命红颜。
所谓的旧世界的风流韵事。
我们在文字中闻到的雕栏和遗香,复在文字中死去。
韩国强的博客生活都是由朋友交谈、阅读、议论别人长短所构成的,但他的《骑字飞行》却不完全是一个人的吃喝拉撒和散布流言蜚语。事实上,他的前辈里有唐寅、李贽和陈继儒、袁宏道等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他的趣味,直接明清之际文人性灵小品文的文脉。陈腐而平庸的生活因着趣味变得熠熠生辉。
明中期以后,商业经济兴盛,旧的规则在倒塌。传统文人们开始重新建构和界定自己的生活。张潮说:“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他们或游历山水,或读书交友,参禅学道。没有什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当世界的背景变得混乱而荒谬时,唯一值得珍视的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解脱。这些洋溢着人文色彩的时代精神,以和风细雨般的温柔篡改了载道的文学领域。而那些出于商业目的的选家,也以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将那些零散的长长短短的小品收集起来,爬梳整理,让它们得以出版流传。这和今天这个时代是多么相像啊!
1789年,起义的巴黎人在攻占巴士底狱,然而一位初出茅庐的布列塔尼诗人却要求去参观凡尔赛的园林和喷泉。“舞文弄墨的人尤其具有这种能力,在重大事件中沉浸于他们的怪癖;词句和诗行就是他们的一切。”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夏多布里昂评价说。这些怪癖有时候看上去非常可爱。世界在他们眼里,并非块状,而是一行一行迢递。在读《骑字飞行》时,这种不拘格套令人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诗意和韵律。(说实在的,我恨不得此刻所有的句子都分行进行。)
除了这些怪癖,文人们还想要解释、理解和衡量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在《骑字飞行》里,作者的这种光照笼罩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不曾被他的光所照耀,那么就是不存在的或失去意义的东西。这是韩国强对他的性灵小品前辈们的背叛。他的前辈们沉湎于感性生活,以一颗悠闲的心灵赞美尘世生活。而他,似乎却为对意义的渴望而困扰,以一种不凋谢的青春心态,意欲通过文字挽留已逝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