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下)》读后感精选
《滚雪球(下)》是一本由[美] 艾丽斯·施罗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7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哪怕是巴菲特,当过于专注的时候也相应的就放弃了很多东西,一方面极致的完美另一方面又极致的欠缺,保持专注力,承认自己人的属性
●好书
●巴菲特是人而不是神,股票市场上超强的自控力和对股票市场历史变迁的理解深刻程度造就了股神的神话。
●财经类的书籍以前从来不看,商人类的传记我以前也基本上没买过。但是这次读巴菲特传扭转了我过去的想法。巴菲特之所以能够福布斯富豪榜年年靠前,是与他从很小就与众不同的有目标有方向有行动力有努力离不开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别人采访他与比尔盖茨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都回答是专注。书是我同事借给我看的,看到最后我在网上下单了一套。这本书里涵盖内容很多,不仅仅包涵投资理财的“生财之道”,更有很多人生智慧和优秀的人身上大量可供学习参考的经验去学习去吸收。长期不写读后感,脑子感觉顿住了,写出来的感想远不及读时的感悟多。脑子像机器不用就会锈掉,好可怕。
●2018-04-12 巴菲特个人传记。不停学习,专注,善于总结。早期投资赚钱,后来致力于慈善。拥有好名声。成功圈粉!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慌!股票是应该长期持有的东西,生产效率提高,估计随之上涨。
●巴菲特滚了一生的雪球,最后交到了比尔盖茨手里,我又开始相信爱情了!
●有不少人推荐看这本巴菲特的他传,都非常推崇他年20%以上的稳定复利。但是可能年代和地域背景不多,觉得书的内容太详细很无聊,尤其是早些年代。不过巴菲特让我比较震撼的两点,一是对时间身体金钱的极其珍惜,二是后来将几乎所有财产捐赠却没有冠名任何一个项目,由衷地敬佩。
●started on Nov.4.2009. Thanks to Ivan Zhai.
《滚雪球(下)》读后感(一):写的很好
巴菲特和芒格的传记,以前都看过,他俩的那点儿事儿,也都知道。买了滚雪球跟之前的比较来看,感觉作者写的很用心,编排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把传记写的很细致,能让人更全面地了解股神是什么样的人。总体来说是很不多的,力荐买来读!
:写了那么多页,想不细致都难啊~~~
《滚雪球(下)》读后感(二):我们读《滚雪球》,就像巴菲特读“卡内基”
巴菲特的成功,就书里看来有许多不可复制性,不过有很多做人做事的态度,用详细的案例来表述,颇具说服力,也可能有那么一些普适价值。
就像巴菲特读卡内基,我们能从读这本书里得到什么,见仁见智吧。
我不喜欢太规则化的世界,但我仍然很有兴趣(用数字和方法论)去研究它的规则。
《滚雪球(下)》读后感(三):“神”是用来崇拜的,不是用来学习的。
如果哪位是抱着“向神看齐”的心态去读的这本书,劝你还是别读了,没什么大的用处。
它不是股市宝典,至少在中国不是。
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处事方法。
而这种方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学会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
就好比高深的佛法一样,真正的“得道高僧”又有多少?
《滚雪球(下)》读后感(四):62 票根 P960
沃伦小时候在纸上列出大量数字、在地上捡瓶盖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怎样的成就。
期待致富的热情驱使之下,他研究了大量的股票,一头钻进图书室和地下室,认真研究别人动都不想再动的陈旧的股票记录。他一宿一宿地研究别人看来只觉得眼花缭乱的成千上万个数字。他每天早晨要认真阅读几分报纸。
《滚雪球(下)》读后感(五):家常事务多于理念分析
厚厚的一本书,从巴菲特家族移民历史讲到2008年。
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沃伦从儿童,少年,成年直至2008年的家常事务,偏向人物家长里短的描述,没有很多关于其价值投资理念的分析,更没有作者自己的理解。
理解沃伦巴菲特生平的一本书。可以更好的结合沃伦的人生和美国20世纪以来的金融发展史,作为一个历史书的角度梳理年代事件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