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那边》观后感100字
《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那边》是一部由高桥伸之执导,木村佳乃 / 成宫宽贵 / 高岛政伸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那边》精选点评:
●木村感觉像雨宫。柳丝满分
●没想到有那么多"真实画面"
《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那边》观后感(一):鄧麗君-中華之驕傲
其實開始我也接受不了這部電影的形象。對於我這個從小聽慣鄧麗君的人來説,鄧麗君是中華之驕傲。她的一生,對於華人來説,是有非常大貢獻的。生前,她唱了大量中華民國之愛國歌曲,如:梅花等。並且對於古詩詞作品也進行歌唱,特別是南唐李後主的幾首詞如:幾多愁、胭脂淚、獨上西樓等作。可以說,中文曲目占絕對大的比例。至於日語歌曲,空港還有北國之春是她的代表,其它多數還不是主流。
這部電影上,過分誇大了鄧麗君在日語歌曲界的傑出,而在華人界受到了很多的挫折,好像她的成名,全部是靠日本人一樣,這點有些接受不了。不過既然是“物語”很大程度上也不需要認真了。
總體來説,日本能為鄧麗君做出紀念作,我還是非常高興。
《邓丽君物语:我的家在山那边》观后感(三):無題
2016年10月11日,莊奴老先生溘然長逝。
熟悉鄧麗君的人應該也會熟悉莊奴,畢竟他為小鄧填了那麼多首歌的詞。
再來說說影片相關吧。
儘管很早地找到了這部片子的資源,但是就是遲遲未看。就像當初买了大陸版本有刪減的「絕響:永遠的鄧麗君」之後,又託人寄臺版的回來,結果哪一本都捨不得拆塑封就乾脆哪一本都不看。雖然後來發現塑封和書封粘在了一起。典型的情懷大過於行動啊。
從一開場發病時候浮誇的動作,做作的咳嗽聲不斷的基調開始,我隱隱覺得這部片子有可能沒有達到我的最低期望值。以及,出現在清邁五月的天氣中一條讓人不明所以的道具白圍巾。
影片開始了,採用的是倒敘的手法開場敘述這位傳奇歌姬的一生,但一部兩個小時的片子是斷不能說盡的一個傳奇的。
如果說前面那還不是正片,那麼正片第一位出場的舟木稔(高嶋政伸)給安排了個男廁所場景會不會有點掉B格?一席紅裙出場的テレサ(木村佳乃)是很驚艷沒錯,但是那搖頭晃腦一臉興高采烈地唱著「Goodbye My Love」是要怎樣?到後期鄧麗君本人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會潸然淚下呢。
然而,「グッド・バイ・マイ・ラブ」這首歌1974年春才發行的單曲,字幕時間顯示事件發生是「1973年·春·香港」。雖然鄧麗君和舟木稔相遇的時間是沒錯,但是細節不過關。【?】
導演您可長點心吧。
此外,小鄧的戀情不止一段,而片中涉及到的有兩位,一位是エディ·タム,另外一位則是ステファン・ピエール。關於大豪門エディ這段,反復想這位到底是誰,但言及情節的話,應該是郭孔丞(Beau)無誤。也許是為了避嫌,怕侵權所以改叫エディ·タム了吧。
在此還可以提一下片中小鄧(木村佳乃)叫テレサ,給鏡頭能說上台詞的胞弟叫ジム(成宮寛貴)。怎麼說呢,只要想想這是日本人拍的,也就淡然了吧。畢竟日本人都是叫テレサ這個藝名的,從日本觀眾的角度出發,這樣會比較符合日本方面的實際需要。
美麗的木村佳乃姐姐駕馭了一眾上個世紀服裝卻並不違和,到底還是靠顏值撐起了半邊天。
服化勉強過關。
為了演繹出當年大陸和臺灣當局的……嗯,這段跳過。
劇組應該是去了臺灣和泰國、法國等地取景,但是好像就是沒來大陸吧。還有出鏡率極高的中正廣場是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臺灣嗎?其實實際看影片很好玩的是,中國人是日本人演的,大陸人是臺灣人演的。有個場景就是表現在大陸的小餐館裡面沒收テレサ卡帶,官老爺一副軟綿綿的臺灣腔……呃,自行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演到テレサ說「私はチャイニーズです」的時候還是很感慨的。無論編劇想要表達什麼,又是什麼情節牽扯出的這一幕都不重要了。我只看我想看的東西就好,其他的自動忽略就好。
「私の家は山の向こう」這首歌要不是拜這部電影所賜,我可能都不會了解它。這首歌因何而唱,又是什麼機緣巧合被錄下來,暫且不提。「我的家在山的那邊」還是有故土情懷的,至於歌詞的內容及意義,在現在看來也無妨。
倒是字幕組很有心地把旁白裡面一切涉及到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與法律」的詞彙自動篩選替換,從意識形態上維護了一個CHINA原則。多麼敬業啊!當然日本人怎麼想無所謂。><
總之,這樣的一部片子,臺灣人沒有拍,大陸人也沒有拍,倒是日本人拍了,暫且不論水準如何,但是看一種情懷就足夠了,儘管這種情懷是帶著電影藝術的戲劇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