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渔识读:做自己的管理者
文/夜渔
不过我觉得还好,也没刻意,每天至少读半小时,日积月累,即便用两个月读完,那也总比不读要好。
我是从7月17日开始打卡的,之前读的我还没算。
就像跑步,偶尔挑战一下10公里或20公里,那是可以的,但是每天都要做到这个里程,没多少人能做的到。
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给自己制定日计划,尤其是决定要做一件事,从头开始,制定日计划分为前中后期。
前期制定的计划完全是靠想象,我不知道制定这样的计划每天是否能够完成,先按照想象制定出来,用几天的时间执行一下试试。
中期通过不断的尝试进行优化,如果制定的日计划我完不成,那我就减量,如果时间非常充裕,那我就看看需不需要增量。
后期会根据中期的不断测试调整,最终优化出一份最适合自己的日计划。
其实做任何事,基本都是这样一个逻辑,这不就是《遥远的救世主》里所说的“道”嘛,就是规律。
为什么说神即是道?因为遵循规律太不容易,倘若细致的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敢于不断尝试的?大家都想走捷径,都想直接得到结果。
芮小丹提审王明阳的时候说,强盗的逻辑是破格获取,而弱者的逻辑呢?是直接获取。
直接获取包含破格获取,所以强盗其实就是弱者。
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有些是我早就知道的,比如天道和人道,有些至今我仍然没搞明白。
那些我早就知道的,是因为我之前跟别人学习过,学习完之后我会听话照做,这才提升了我的一部分认知。
那些我至今没搞明白的,说明我的认知还没达到,我还需要经历,通过经历去领悟。
所以我觉得,有些书为什么叫好书?为什么能够流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呢?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随着经历的增加,再读,所能领悟的东西不一样。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类书,因为我觉得太浅,我喜欢读有深度的书,有故事性的,就是我之前说的老一辈作家的作品,比如莫言、贾平凹等等。
可是书早就买了,不读我又觉得可惜,所以我决定先读完手里的这些书,读完再买。
我现在只读了一个章节,所以我的感觉并不准确,至少要读一半才能知道这本书的质量如何。
不过读完的这一个章节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因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公司管理,核心在于管人。
我思考的是啥呢?
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一家公司,我们该如何管理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我们的大脑,大脑当中的思想就是企业文化,四肢就是我们的员工。
这样想蛮有意思的。
我们需要好好管理这家公司,否则会很容易破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