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畸零人》读后感100字
《浮世畸零人》是一本由莱辛 / Lessing, D.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续集的后半部有点好莱坞。
●什么嘛,完全对前作的推翻啊。没这个补全还蛮赞
●很久以前有人告诉我,听故事不能只听一个版本。 这是《第五个孩子的》的后续,从班的眼睛里看的世界,你才知道原来我们也是如此残忍。
●有意思。
●第五个孩子的续篇 最后看到班死了我居然挺高兴的?这个世界太邪恶,他这种天使不能存活
●看到了相似经历的人的确有某种特别地吸引。以及其它更多口不能述的感受
●说过,它和上集都是一道光
●德蕾莎比班更吸引我。小说标题本身就是内容展示,一边是Ben,一边是in the world,多么孤独。在动车上读完后又很感伤,再也没有人会像莱辛那样讲故事了。再也没有了。
《浮世畸零人》读后感(一):我还是不懂
我想我读不懂这本书,读一本书,其实你读得不是那本书,不是作者写的那个故事,而是你自己,你的悟性,你的阅历,你和作者的共鸣。要读懂一本书,有时候是需要阅历的,需要情感的回应。也许在长大一点,我会读得懂,读得懂ben那种寂寞,恐惧,爱他的那些人的纠结。
不喜欢那些被人们捧到天上的书籍,所以总是阅读严重滞后。从未翻过莱辛的任何一本书,这本也只是拿来消遣。看过后仿佛是懂了些什么,里面自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让人觉得很是不安,甚至可以说是绝望,它告诉我有那么一种绝望的存在,每一个人,无论你怎样都无法逃避。不过还是不明白作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用意所在,因为,大部分的书该是给人以生的喜欢吧,而它只告诉我,没有什么更坏的了。
《浮世畸零人》读后感(三):反思
作者的序写的有点矫情,但小说本身写的很好。
书店里第五个孩子已经卖没了,所以是从浮世畸零人读起的,对于班的前事始终处于半蒙半猜的状态,他和妈妈若有似无的感情,对哥哥有些兽性的仇恨,在第一本书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小说处于一种又压抑又有温度的状态,好像班是一只慢慢炖的锅子,你能感觉到蒸汽就在里面,但又不会有人去打开它。
专业和后文那个研究所里的人有些类似,所以也在反思,科学,到底以什么方式影响着人类,大多数和极少数要怎么界定。
《浮世畸零人》读后感(四):孤独症候群之:多丽丝莱辛
不同于村上春树诠释的那种,村上的孤独感大多是因本身的性格等原因同社会格格不入。而书中Ben 的孤独没有选择,那种孤独更让人觉得沉重。
英文名《Ben ,in the world 》。中文翻译成《浮世畸零人》。书名翻译相当不错。
'另外,本书前言附有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受奖辞:远离诺贝尔奖的人们。主要讲述了关于津巴布韦这个国家地区读书的现状,你无法想象在那样穷困的国度里,人们对于读书的欲望却是多么的强烈和饥渴。
《浮世畸零人》读后感(五):中文书名太好了
中文的译名取得真是好,浮世畸零人,谁不是个浮世畸零人呢。我丝毫不了解作者的大名头,只冲着这叫人感伤的书名,便毫不犹豫的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满以为会看见一个正常人的故事,内心有一具骷髅,作者会像一个解剖学讲师一样慢慢解析这具骷髅,别人恶心的不行,他自己还充满艺术感的陶醉着,不少西方作家擅长这一招。谁知道刚刚翻了一页,原来真的是一个边缘的人的故事,中午昏昏的睡意叫我合上了书,这才看到封面的英文书名,ben,in the world.平实的不行。因为这两个书名的缘故,决定继续看下去,更多感想看完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