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单向度的人》是一本由[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佶屈聱牙!
●可以说是波德里亚的历史具体版,但我实际上不喜欢这样的写法,部分内容慷慨激昂,部分内容具体分析,部分内容又非常的高中政治书。
●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兴的极权主义社会,这种单向度的社会孕育出了没有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单向度的人。
●好难读,学术作品。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不过确实太学术了,没有能力详细读下去,很多都略过去了。
●免于匮乏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具体实质。 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就记住了前后这两句话。
●哼
●补标。所批判的都没啥问题,只是批判对象过于局限,所谓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只是整个现代性筹划的一种面相。马尔库塞这样的小清新左棍的解脱方法仍然无法摆脱现代性的逻辑,其方案不过是用另外一种现代性的可能来反对一种已经现实化的现代性,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虚无主义,有点用无尽的造反来填满造反后的虚无,这样一种思路。
●开始极端的很好看,后面就不着调了。极权主义社会使“否定”不再成为否定,这个论点非常霸气而且一针见血。就马克思阶级斗争所做的深入,在消费思想文化上都很好。但是,他过于执着于这一点,认为艺术哲学等等都是生长于这极权之上,有点过激了。
●LBB
从批判学者的书里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面的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可,而且读懂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但是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其实并不难。这本书后面有刘继写的译后记,如果前面有一些问题的话那么看了后面的译后记会有一些启发。
1.导言:
技术的压抑依靠其实力地位起作用,发达工业社会的装备生产趋于极权性,泯灭个人需要,把维持和改善制度作为两大对立阶级的共同利益,利用效率和增长稳定的社会排除其他历史替代性,遏制社会的质变和离心力量,由技术合理性变为政治合理性。
现实需求被釜底抽薪,批判理论被招安、矮化,成为空中楼阁。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打破这一遏制并推翻这一社会的力量和趋势。
社会的主要症结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在于是否分配公平,而非物质是否匮乏。如果只强调匮乏,而回避了公平;如果只用物质“极度的丰富”来避免“路有冻死骨”,而不去理会“朱门酒肉臭" ;如果一味保障物质需求的下限,而忽略了对上限的控制,那么人类面对的结果只能是对自然,对人生命本身掠夺式的开发使用,只能是人与自然加速的完结。而更可悲的是,人们的精神成为不毛之地,除了对物质的追求,没有其他。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四):部分观点
根据本书的逻辑,每一个体的欲望都是可分析的,但不是可解离的。个体不能决定如何处置他的欲望,去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他的痛苦。欲望不再被视为一种罪恶,而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力。个体欲望和社会的总体性欲望同样模糊不清,却在这混乱中相互印证。
承认了古典主义所表现的温和的性感还是梦境,作者眼中的现代还是阻挠了爱欲的升华,还是种毁灭性的东西。并且作者还是精英文化的拥趸。
过去的逻辑是,知道了它的危险和虚妄,然后避免它。现在的逻辑是,知道了它的危险和虚妄,所以大胆地拥抱它。我喜欢后者。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五):单向度的人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第一部分 单向度的社会
第一章控制的新形式
第二章政治领域的封闭
第三章不幸意识的征服:压抑性的俗化趋势
第四章 话语领域的封闭
65
技术合理性既向人们显示了它超乎于政治之上的中立性,又向人们显示了其中立性的虚假;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技术合理性的中立特征都对统治术有用。
集中营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畸形社会。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我们每天都被抛入的地域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是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