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100字

2020-10-06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100字

  《邓小平改变中国》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邓小平改变中国》精选点评:

  ●严谨,但拖沓

  ●接触的第一本关于邓小平的书籍,更多的只是让我了解了一部分历史

  ●zhonggong zhengzhi de heian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政治舞台详解

  ●太垃圾以至于无法继续读下去。一千五百多页的电子书,前面三百页都是在写四人帮和华国锋,鲜有提及邓小平。如果说此书的题目是关注华国锋或四人帮的话,或许可以稍微读一下。前面引用了比较多的报道,也有作者的一些采访,比较有意思。到了后面,就是各种摘抄纸媒的报道了,简直无法直视。或许这是今年评价最低的一本书。

  ●邓小平改变中国,叶永烈,江西人民出版社。作者原来是个写童话的,与高层有接触并十分了解。邓小平的篇幅不长,对真理的辩论,特别是几篇文章的来去写的较清楚。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华国锋也辞世,看看还是感慨万分。

  ●没有耐心细读各种理论性的东西

  ●和邓小平没啥关系

  ●当历史书读,和邓小平没有太大关系

  ●1 书名确实不符 华国锋更像是主角 2 政治没有谁好谁坏 历史的道德簿上没有这些狭隘的比较 3 我个人认为 作者写的和他要表达的 可以斟酌一下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一):中国改革的道路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记录中国是如何在经济和政治上实行转轨。邓小平无疑是掌舵人,他不仅决定了改革的方向,而且时刻掌握的改革的尺度。结合其他记录这段时期事件的书籍,可以看到中国是如何在矛盾和各种思想的激烈斗争中推进社会的变革。

  叶永烈的传记功力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对邓晚年,在两任敏感领导人期间的事件的描写几乎没有。毕竟国情如此,没有办法。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二):至少说出了史实

  不管作者的文笔,但是罗列的事实很有价值。其中有不少故事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知道。

  仅仅就史实来说,这本书对于那些在文革结束后出生的人来说,值得一读,去了解这个国家当时的情况,从而真正理解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的震动和变化。

  今天的社会、政府依然有着种种问题,但无论如何,这条路要走下去。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今天依然有效。我们的邻国朝鲜今天的情况,就是一面镜子。

  叶永烈的东西,看过他的“四人帮”的传记。但是介绍中说居然还是《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颇为意外。儿时这两本书是我的最爱,那个时候是不会关注作者的。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三):作者是个标题党

  标题是《邓小平改变中国》,看着还以为是一部关于邓小平的传记,实际上讲的内容是副标题——“中国命运的大转折”,概括起来就是华国锋上台和隐退的经过,邓在其中只是出现在几章,华才是戏份最多的。

  书中大量的摘录的第一手的史料,但是感觉史料有点堆砌过多,作者本人没有系统的概括。像书中记载华国锋上台后全国各主要省份都纷纷开始对其的个人宣传,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个省一个省的列举它们的新闻报道,其实这些的吹捧实际上都大同小异,都列举出来完全没有必要。作为一部面向普通读者而不是史学专业人员的书,更多的应该是作者自己就史料的分析和结论,大量的引用似乎有掉书袋的嫌疑。这方面国外的很多优秀的历史普及型的著作都做得相当好,就算是作者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最好也要以第三人称转述一下,加工一下,加上作者本人的分析;不然只是引用当事人的原话,还不如去看当事人的回忆录。

  当然书的内容还是很翔实,叶永烈作为一个老牌科普工作者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敬佩的。同样的内容我们在历史书上就学过,但光看历史书总是觉得很做作。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有这么大影响力?历史书上只是反复讲它的重要意义,而本书增加了大量细节,对文章的前因后果可以说不厌其烦的考证追寻,因此事件显得可信的多了。

  《邓小平改变中国》读后感(四):与小平同志无关———我的第一篇书评

  之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视线扫过这本书,被标题吸引到了,但当时的目标不是此类的书籍,故没有下手。再后来去找,却已不在原来的书架上了。恰逢那天去找本历史方面的书籍,看到鲜亮的红,就心急的拿在手里,想到:假期也许能读到一本精彩的书了。

  对于小平同志的生平,我之前是没有了解的,本想借此书了解这个伟人的些许枝叶的,却一直要到第七章才实际有了小平同志的身影。此书加尾声共有十四章,第七章之后,有四章是介绍“‘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有两章是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尾声是交代华主席‘后事’的。总的来说,就是全书只有1/14部分是涉及小平同志。所以本书的大标题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的,仿佛一本探案的书讲到最后揭露凶手的时候,竟是之前完全没有出现的人物。颇令人失落。也许只是为了吸引读者?不过在商业化的今天,可以谅解。

  本书是从江同学的被捕说起的,也就是四人帮已经垮台了,从逮捕四人帮说起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中国的政治转折点正是此时。但书中有少许史实是不太可信的,虽然我未曾经历过,但书中有很多处出现了第一人称的描写,也就是作者采访调查的部分,大多是把功劳记在自己头上的,而大多事得经历着已经作古了,当然你说东是东,说西是西了。况在现在的政治环境下,有很多东西还是要藏着掖着的,见光即死。

  但本书的主线是明朗的,主角不是小平同志,而是华主席,主线即华主席开始上位到下课所走过的道路。

  文字虽然不美,但是也算通顺,作为华主席的传记是可以的,况后记中的原名也是不错的,标题是该改过的。

  后记是最令我无语的,其实介绍一下本书的写作过程蛮好的,但后面的介绍实在是、、、(不予置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