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锦集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一):看完《制作人》来看《德米安》
翻译的功底深厚,语言流畅得不像是译本语言保留了黑塞的优美和哲理性,黑塞最拿手的细致的心理描写,在这个中译本中体现得也是一般细腻,感同身受。对辛克莱整个心理历程的描写细致入微,特别有带入感。
书的纸质摸起来不错,不知道是哪种纸,有种物超所值的感觉。
每个人都会有彷徨的时候,不一定是少年时。可能穷极一生都在寻找。这本书让我知道,我并不孤单。德米安可能就存在在你的生活中,等着你认出他来。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二):读过《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语句挺通俗的,5天看完。感觉太怪了,前半段还好,是主角青春期时的彷徨,还是有感触的。后半段,引出了“信春哥教,得永生”的主题,像异教徒,加入了神秘的新教派,更简单的说,就像朋友圈卖面膜:加入我们的团队吧,我们的团队需要你,你也需要我们,巴拉巴拉之类的,会让你的生活有质的飞跃[黑线][黑线]。像唯心主义,follow your heart,当然了,主角是变得有自信了,是往好的发展了。可以看出黑塞喜欢的作家是尼采和托尔斯泰,他可能没读过叔本华,否则文笔中不会让主角惧怕孤独的。他的《荒原狼》讲述老色狼的寂寞空虚冷,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掩饰,读得我很不是滋味[摊手][摊手]。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三):爱不释手
喜欢黑塞很多年,黑塞的很多作品都读过,这本《德米安》之前也买过别的版本,这次看到有了新版,而且是德文原版翻译,所以迫不及待就买了,一点都不后悔,不仅不后悔,简直太值了,完爆之前的版本。
这个版本的设计非常漂亮,封面的用纸很特别,不是一般的纸,特别有感觉,觉得黑塞的书就该是这种感觉,雅致、文艺、可读性强,看到书 就想翻进去看看内文。内文的排版和纸张也很好,特别有质感,总之,要是说设计和装帧的话,这个版本绝对是我之前买的所有版本里最漂亮最有质感的一本。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四):做自己、了解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黑塞作品第二部。《荒原狼》读后我无比鉴定自己是个正常人,在书中不断寻找符合自己的文字,一度越看越孤独。这一部作品,更像我最近的状态,寻找自我这条路真是艰难、困苦、彷徨,但没有更美好、更轻松的道路,所以做自己、了解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是未来我会一直做的事。
主人公辛克莱对夏娃夫人的爱让我有些没看懂,是什么样的爱,算不算乱伦,但他们对爱的诠释,却很值得令人思考。她说“爱不必请求,也不可要求,爱必须成为自己明确肯定的力量,它便不再是被牵引,而是去牵引,辛克莱 引我的话,我就会来,我不想给与礼物,我像被人争取获得。”女人想要的爱就是这样吧。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五):打破陈规,焕新生活,想想自己是德米安一样的朋友
《德米安》每个人的成长都像辛克莱一样,天生向往光明缺又与黑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期待着遇到一个德米安一样的类似于人生导师更是朋友的角色,在孤独,彷徨时带来光明与宽慰。‘我只是尝试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何如此艰难’问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但‘鸟冲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就是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世界’蛋壳就是想要的生活的各种阻碍或者习惯。‘我注定不会生活在圆满和惬意里,我需要折磨和倥偬。总有一天,我将从这些美丽的意象中苏醒,再次孤独的站在另一个冷酷异境里,那儿只有寂寞和奋斗,没有平静,没有轻松的生活’。想要的生活肯定不轻松。每个人的成长都跟辛克莱一样,向往光明却又为社会黑暗所扰乱,都是在不断找寻自我追随理想的过程。告别旧世界,迎接新生活。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六):戒忧戒怖畏
"我注定不会生活在圆满和惬意里,我需要折磨和倥偬。总有一天,我将会从这些美丽的意向中苏醒,再次孤独地站在另一个冷酷异境里,那儿只有寂寞和奋斗,没有平静,没有轻松的生活。"…断续了很久才看完,回过头来,期间自己的心境起伏变化竟和辛克莱如此相似,短短周期,经历了纯真,虚妄,盲目,悲伤,惶恐,僵持,焦灼,正视,深沉…等等变化…德米安作为一位引导者,从一开始线路就是明确的,只是没有想到最后辛克莱的结局走向是战争。"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男人,不是再度成为孩子。但是,耶稣却从天国说,你们若不变回小孩子,断不得进天国。那么,在这个无穷尽的世界当中,我们之中有谁能够断言哪一条道路是引导往前,哪一条道路是导向退后呢?"…好的在后面,现在会有新的开始。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七):在命运中尽情生活
1. 读完后回想,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命运”的理解。“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一个随意的命运,而是在那只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
当然,如何判断是否是一个“随意的命运”,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模糊问题。是否为之努力,是否遵循自然都是可以考虑的标准。不是任意的结果都可以被解释为真正的fate。
“在群体生活中,更容易逃避命运。”
2. “这条路真的那么艰难吗?难道它不美好吗?你知道有什么更美好,更轻松的路吗?” 反问即肯定,the fate is the best way.
3. 人一旦开始思考,就无法对之避而不谈。
4. ”假如你惧怕某人,那代表你赋予这人权利。”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八):寻找自我
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一定要不遗余力,越早意识到越好,越早做到越好。——这不仅是读这本书的心得,也是我的人生经验教训。
内心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就像这个世界到处充满辩证法,每件事都有乾坤阴阳。那么除了认可光明的一面,也要正面黑暗的一面。就像皮斯托利斯说的“以尊敬和爱来处理我们的性欲和所谓的诱惑,如此一来,它们便会显示出意义。”
相信内心的想象和感受,并且不忽视他们,接受它的引导。“我们看见的事物,和处于我们内心的事物,是同样的东西。没有任何事物比我们内心的事物来得更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过着不真实的生活,因为他们不把这些意向视为真实,不让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法兰兹·克洛摩,也有德米安。关键是不管面对什么,坚持对的,坚定内心,不为外物所动摇,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命运。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九):我的朋友――德米安
赫尔曼 黑塞,当时以自己的笔名创作并发表此书,笔名即男主人公名,黒塞将个人经历、意志带入本作品:形色之人,年岁渐长,宗教愈抑,细微改变着男主人公。 “――德米安,我的朋友,我的引路人。”就好像预谋一般,德米安在男主身上找到了共同点――该隐的印记,其后成为男主为数不多的朋友,不论精神还是现实行动。德米安那不符合年龄的老成始终是一层神秘而有趣的面纱,正因此,男主对这位朋友的情感显得复杂而多变。但不难肯定的是,德米安是他最为默契的朋友,是造就现在他的指路人。男主明白“我们是清醒着,或正在清醒的人,我们永远在追求更清醒的状态,而其他人的追求和幸福却在于让自己的见解、理想和义务、生命和幸福向集体靠拢。”虽然贝雅特里斯和男主之间也有类似于德米安的友谊,可男主清楚,他无法替代德米安,或许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十):老套又永恒的话题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初读还是有很多晦涩难解的地方 后阅读了几篇书评 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揉杂了诸多我不涉猎的宗教教义的寓言书籍 书中出现一位名为“阿布拉克萨斯”的神 即天使与恶魔的合体 人内部也存在着两个世界 光明与黑暗 在主人公看来 两个世界即为父母与妹妹生活在一起的家 以及 房外的世界以及世俗社会 而他一次次的坠入外界所谓的黑暗中 从狭隘 到敞亮到最后的坚定 包含着各种成长所要伴随的阵痛
“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理解彼此,然而能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这是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是一条崎岖蜿蜒绵亘的小径 固执于己 是无法看见世界的 古人云:“不破不立”大致阐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吧 认识自我不是终结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