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之死》读后感摘抄
《威尼斯之死》是一本由(德)托马斯·曼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喜欢
●开始喜欢托马斯曼
●我实在是忍不住吐槽这群打着我要寻找这世界上最美的事物!的旗号来搅基和YY的欧洲人了= = 希腊罗马的遗风真是OTL 可以说是美少年版的短版的YY版的lolita 电影真是美翻了
●四个中篇都带有自我剖析的意味,是一个作家在写作家眼中的世界,敏感、矛盾、绝望、深情。 托马斯曼、三岛由纪夫、王尔德,这三个人有好多共同点:对青春与美的迷恋、唯美而绝望的爱、燃烧不熄的激情,以及都是gay。托马斯曼竟然是德国人,真是不可思议。
●德语版看的简直要死还是看中文吧
●世人眼中的爱神
●死於美。
《威尼斯之死》读后感(一):....
从灵性的角度来看 如果《Der Tod in Venedig》是对唯美的一种欲求的
话 《Tonio Kröger》即仿似小我衣着着原始的思考和美丽舞起了一支纯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好与青春的追求,只是我们内心的欲望被理智压制了,但是它还是隐藏在人们的内心,于是你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常行为,连你自己也觉得及其荒谬,因为这是没有结果的,可是你控制不住自己,当然最终也会后悔。
《威尼斯之死》读后感(三):看完这本书
小说家精神层次的大爱与女主角丈夫生气找他时他所表现的懦弱与谦卑 多么讽刺呀
最后一则小短篇 一个天性乐观的破产企业家 他的挥霍也罢 他的再生希望被现实无情浇灭
《威尼斯之死》读后感(四):读托尼奥 克鲁格
托尼奥 克鲁格
幸福在于爱 也许也在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跟你所爱的对象接触一下
这正是我想听的话,托尼奥 克鲁格 好 走吧 愿上帝一路保佑你 一定要给我写信 听见了吗 我期待着收到你的信 告诉我你在丹麦旅途上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在新时代寻找个性和人性这两种旧时代的最高理想时,另一种焦虑浮现出来。“悲剧天才”也是这两种理想下涵盖的概念。
托马斯·曼1912年来到威尼斯的利多岛,完成死于威尼斯,为这一概念谱写了最终一曲。阿申巴赫以作曲家马勒的形象出现,后者“临死之际于巴黎和维也纳的奢华”。
这种颓废派的忧郁兼有讽刺的艺术形象恰恰合拍于当时巨大的时代变革,“在灾难中终结的市民时代个人主义的全部问题”已经完全耗尽。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