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美复仇》影评100字
《超完美复仇》是一部由洛夫·德·希尔执导,加里·思韦特 / Helen Buday / Bogdan Koca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到一半发现好像之前看过 不过都没印象了 直接重新再看一遍
●整部片就一个老婆在数落自己老公的各种不是。说是家庭主妇的女权主义式复仇,女权主义者也得不开心吧。还以为是啥深仇大恨,结果不过极其普通的夫妻生活不和谐,直接离婚就得了嘛,弄那么复杂的前卫影像艺术啥的。完全抓不到这部片的点啊
●看过后不敢想结婚了
●should never watch.
●够悬疑的,但欠说服力
●罪恶感
《超完美复仇》影评(一):最有能力报复伤害你的人,就睡在你身边
别惹女人,尤其是别惹你老婆,因为她具有能伤害到你最深处的能力,真tmd狠。
一个职场顺利事业有成的男人,在过生日的这天,在清晨收到妻子和儿女的温馨暗示,下班后将收到更大的礼物,在单位受到同事们的礼物和祝福,收到升职的通知,带着满心的幸福得意和憧憬,回到家……等待他的,是他老婆留给他的地狱……
老婆送走了儿女,拿走了家里、他办公室所有关于儿女的照片和印记,让他在孤独中慢慢遗忘儿女所有的容颜和回忆……当着他的面(电视里)和他的邻居嘿咻……让他以后在想她的时候只能用这段她和别的男人嘿咻的录像自己用手解决……
而这些是为什么?导演只是暗示了男主角有外遇,也说了几个关于夫妻性生活方面的描述,男性的在性行为上的主导和为所欲为似乎是造成这个无比凶狠的报复的主要原因,但是女主角狠狠的说出我今天报复给你的痛苦我全都遭受过……似乎不止于此。
《超完美复仇》影评(二):超完美复仇
《超完美复仇》(Alexandra's Project)很闷很枯燥。
电影里节奏沉闷,阴云密布;屏幕外观众烦躁不安,陷入不明就里的慌恐,却又找不到走出沼泽的生路。
导演Rolf de Heer走出澳洲神秘孤寂的大地,带我们进入甜美生活背面的人性荒漠,惹人非议的话题,被模糊的道德辩解底线,从影像中抽离的冷暴力,没有猩红刺激的画面,却令人感受到器官被割破的冷酷。
我从来不认为《超完美复仇》是一部惊悚片,因为Rolf de Heer根本没想让观众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喝着啤酒静静欣赏,在尖叫中置身事外。爱与性,夫妻间微妙的天平,男女力量悬殊的角力,用屈辱牺牲换来的幸福假象,正是我们在生活中设身处地却没有认真审视的状况。以为深深了解的人,以为唾手可得的幸福,以为一片光明的康庄大道,原来会在片刻土崩瓦解,婚姻尽头,这种被扭曲、极端的结束方式已经超越了社会道德标尺可以承受的限度,影片最玄妙的地方在于观众对于结局想要以惯常的思维去指责与训斥,却发现如同骨鲠在喉,因为营造这股黑暗与仇恨的正是我们自己。
《禁室培欲》、《爱妻日记》、《箱中女》这些经典的日本情色电影,总在反复向观众传递一种信息“肉体上的解放才代表着女性自身的彻底解放,彻底放下道德防线的束缚去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是人的天性。”这并非单纯无政府虚无主义的简单折射,相反在性浪潮反复席卷世界时一度成为主流的观点,无可否认性在感情生活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但能做到水乳交融的可谓凤毛麟角,为满足另一方欲望而牺牲让步的举不胜数,换取幸福的背后,往往是自我灵魂压抑的代价。我们无从指责男主人公史蒂夫的随意、主观与略带侵略性的性行为是否正常,房中秘事只是幌子,背后的暗涌其实是缺乏沟通的困局与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心态,失去了聆听与倾诉,最后的恶果便是感情与信任的消亡。Rolf de Heer想要做的,并非把这个复仇故事铺排得完美真实,很难想象夫妻间的隔阂,会沦落到如此不可挽回又极端的地步,被刻意无限放大的交流缺失,成为摧毁半生岁月的利刃,这只是震耳欲聋的警钟。他想做的,是想所有观众借助电影这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与爱人/家人的关系。
《超完美复仇》影评(三):超完美复仇
《超完美复仇》(Alexandra's Project)很闷很枯燥。
电影里节奏沉闷,阴云密布;屏幕外观众烦躁不安,陷入不明就里的慌恐,却又找不到走出沼泽的生路。
导演Rolf de Heer走出澳洲神秘孤寂的大地,带我们进入甜美生活背面的人性荒漠,惹人非议的话题,被模糊的道德辩解底线,从影像中抽离的冷暴力,没有猩红刺激的画面,却令人感受到器官被割破的冷酷。
我从来不认为《超完美复仇》是一部惊悚片,因为Rolf de Heer根本没想让观众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喝着啤酒静静欣赏,在尖叫中置身事外。爱与性,夫妻间微妙的天平,男女力量悬殊的角力,用屈辱牺牲换来的幸福假象,正是我们在生活中设身处地却没有认真审视的状况。以为深深了解的人,以为唾手可得的幸福,以为一片光明的康庄大道,原来会在片刻土崩瓦解,婚姻尽头,这种被扭曲、极端的结束方式已经超越了社会道德标尺可以承受的限度,影片最玄妙的地方在于观众对于结局想要以惯常的思维去指责与训斥,却发现如同骨鲠在喉,因为营造这股黑暗与仇恨的正是我们自己。
《禁室培欲》、《爱妻日记》、《箱中女》这些经典的日本情色电影,总在反复向观众传递一种信息“肉体上的解放才代表着女性自身的彻底解放,彻底放下道德防线的束缚去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是人的天性。”这并非单纯无政府虚无主义的简单折射,相反在性浪潮反复席卷世界时一度成为主流的观点,无可否认性在感情生活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但能做到水乳交融的可谓凤毛麟角,为满足另一方欲望而牺牲让步的举不胜数,换取幸福的背后,往往是自我灵魂压抑的代价。我们无从指责男主人公史蒂夫的随意、主观与略带侵略性的性行为是否正常,房中秘事只是幌子,背后的暗涌其实是缺乏沟通的困局与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心态,失去了聆听与倾诉,最后的恶果便是感情与信任的消亡。Rolf de Heer想要做的,并非把这个复仇故事铺排得完美真实,很难想象夫妻间的隔阂,会沦落到如此不可挽回又极端的地步,被刻意无限放大的交流缺失,成为摧毁半生岁月的利刃,这只是震耳欲聋的警钟。他想做的,是想所有观众借助电影这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与爱人/家人的关系。
《超完美复仇》影评(四):为什么女人经常在一段感情中被逼疯
无意中搜到这部电影。
电影介绍里有一句话说通过忍受来营造和谐的假象。
大多数夫妻都是这样吧,大多数都在过着将就的婚姻。对对方各种不满,为什么不离婚?因为再找一个也可能会遇到这些矛盾,再找一个还未必有这个好,和他在一起还是有开心的时候。
所以继续选择隐忍。所以明星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她们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不需要通过隐忍去换取和谐,他们想找到一个匹配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有吗?
以前看过一个漫画,你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让自己完美,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你遇到一个完美的人,可是他不需要另一半。最终,你自己变成了一个圆,然后你找到了另一个圆。你们彼此需要的只是陪伴。
看似很有道理的一个结论。然而,没有人能这么完美,让自己完美还没有找到一个和自己合得来的人容易。
当然两者可能都很难。
前一段时间看汪峰和他一个姓葛的前妻的新闻。他的前妻变成歇斯底里的样子,越来越堕落。可是汪峰是一点不心疼了。我觉得他的前妻挺可怜的。说明汪峰确实不是一个暖心的男人,我是觉得他确实挺渣的,他的这个前妻就受他毒害最深。但是,人要有自己的选择。别人怎么说,怎么告诉你,你可以作为参考,你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他的这个前妻应该没什么主见的人。所以受到的伤害最深。
那这到底怪谁呢,或者说讨论怪谁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电影的名字起名叫超完美复仇,我觉得一点都不完美。这只是两败俱伤。
作为女人你曾经受到的伤害,你现在报复给他,你受到的伤害还是这么多。不过心里确实可以痛快些吧。
你应该做的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在这些大家知道的案例中,我感觉陈赫的老婆处理的还是挺好的。
分手没有什么风波,陈赫秀他的恩爱,她过自己的生活。前几天噗出来的照片,她和一个身材不错的小伙子处的很开心。
没有怨恨,没有撕逼。因为她们各自都挺幸福,没有觉得谁对不起谁。也可能有,反正外人看不到。不过她这个微博下有一些是三观正的,有一些真是酸啊,语言里明显的恶意。看到别人过得好就这么嫉妒吗?这些人,还因此口出恶言。谁说没有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