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情朱古力》经典观后感集
《亡情朱古力》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雅克·迪特隆 / 安娜·穆格拉利斯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观影四度险些入眠。 日常给丈夫与前妻的儿子下安眠、故意开水烫他、 真的那么讨厌这个人的存在么。 给别人添堵自己心里就会痛快吗。 没有搞懂为什么mina要给小姑娘下药.. 因为她有可能是自己的丈夫(被自己害死而)亡妻的女儿吗、 仿佛是在开超速的车, 越来越停不下来。 看完之后想喝巧克力。
●看过的第一部huppert片子,其实当时是冲着Dutronc去看的,结果他除了蓝眼睛其他没什么特别看头,我就到戈到了于阿姨这里鸟~~~
●可能因为看的是渣画质,一种电视剧的赶脚……情节没什么起伏,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基调,三星不能更多
●很有味道的悬疑电影。Isabelle Huppert太适合演这种表面柔弱内心强大的女子。评分:8 out of 10
●一種強大的feminine的氣場, 男性(鋼琴家和他的兒子)脆弱、游離、麻木,有意或無意地受著女主角Mika和後來出現的女學生Jeanne的控制;火花四濺的都是女人之間心計與慾望的衝撞. 這種徘徊于道德和理智邊緣的女性角色,于佩爾阿姨演起來完全舉重若輕嘛……
●当夏布洛尔将希区柯克精髓出神入化溶进密不透风的《亡情巧克力》中时,他这部探讨社会结构的作品已然成了世界第八奇迹。作为资本家的女主在通过革命窃取到艺术家的身份、地位及果实之后,她为巩固权利而采取的手段则是那枚糖衣炮弹。当艺术继承者以闯入者的姿态出现时《赤色杀机》借此浮出静谧的水面。
●李斯特的音乐贯穿始终,提示着死亡主题。精致表现中产阶级的生活。
●于佩尔最后这个长镜头!她总能把情绪传递得这么深入骨髓!第n次拜倒在她的银幕魅力之下!
《亡情朱古力》观后感(一):粘稠
她就是这么个欲说还休的女人,对外显得稍许潮湿粘稠,一杯温热的朱古力在钢琴的调和下显露冷色调的阴谋。我们没有理由去追溯原委,来龙去脉不过一个故事而已,而隐藏起来的情感脉络从一个季节延伸开来,男人、女人、孩子,隐约漫过一段夜晚的高速公路。
新浪潮电影的小细节像细密的针脚,一晃过就再也捕捉不起来。对比结尾的冷峻,她流着泪躺下,身后是一只巨大的钢琴。奏鸣着,和着男人双手的节拍。交待是多余的,克洛德闷闷地在一旁看着。他不擅长编织复杂的网,却反而因为晦涩葬送了一干观众的求知欲。
白色的楼梯旋转而上,房间里的男孩子抽着半根香烟。玻璃发出细碎的碰撞声,全部的震动都来自于感官,我忽然间拥有无比敏锐的听觉。
《亡情朱古力》观后感(二):2017年8月16日
在导演克洛德·夏布洛尔的介绍中有这样的话:“新浪潮电影运动奠基人之一。”“电影乍看是记录般地记述都会生活,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和惊悚剧中,观察他最熟悉的法国中产阶级,然后抽丝剥茧地将中产阶级表面平静的外壳戳破,一步步进入黑暗的渊薮,显露内里隐藏的疯狂暴力、变态和罪恶。这成了夏布洛尔的创作雏形。”
亡情朱古力是看的他的第二部片子,上一部是《女人韵事》。腾讯视频的字幕节奏稍显不合适,翻译得也不是很恰当,看着有些累。
弱情节的展现过程中,对某些细节的格外强调(巧克力、打翻杯子、披肩、买安眠药)总让人觉得有角色马上要死了。回头想,披肩像是米卡的战衣,为她优雅加持;前一次杀人事件之前使得继子摔了腿,行动受限;第二次杀人之前打翻锅烫了继子的脚,再次使他行动受限(虽然结果未能阻拦);而再之前故意打翻巧克力是想给人留下印象:她就是这样冒冒失失、总是打翻东西。这样来看,钢琴女的表现很奇怪,怎么会因为身上沾上了一些巧克力就起了疑心、送去化验?而那个丈夫,之前毫无疑心迹象(继子倒是有些怀疑),怎么就看见米卡洗杯子跟顿悟了似的、一下戳中真相?米卡总是春风拂面的笑着,电影看得人不寒而栗。在她一心构建的优雅生活的背后,天晓得还有没有别的牺牲掉的灵魂。前一分钟,米卡在人前坦然,毫不隐藏。但,当夜深了米卡躺在床上回想起往事眼眶湿润、当耳边丈夫弹奏着那首熟悉的《葬礼》米卡蜷缩在沙发上流泪,这个女人啊,是为不能自控的伤害而悲泣吗?
再扯一句,法国人是这样的吗?尤其钢琴女的言谈举止,以及丈夫对钢琴女的拉、揽动作,随意得让人觉得粗鲁。
《亡情朱古力》观后感(三):速朽的差片,豆瓣分不靠谱
人物装逼、情节生硬、反转僵硬、拖沓沉闷,在这上花的每一分钟都是浪费。
钢琴女全无家教、自私、冷酷、骄狂和反噬,真是鬣狗托生,最后她居然没按计划死掉,真让人痛惜。钢琴家对妻子付出毫不珍惜却对送上门的无礼太妹热情,并且暴起逼问为何洗杯,妻子犯事后甘之如饴地继续弹琴,典型白眼狼。这号没有温情又没小孩、黧鸡似的家庭怎还不解体,木然无欢看着都眼疼。
全剧除女主人外,均无笑容——全剧人物一个个像特工或党国高级领导人,端得那个气势足哟。尤其钢琴女,上门求助学琴倒像上门讨债,端茶给它装酷,请它吃饭没声谢,留它过夜好像觉得该着它的,摆着副战斗脸,开口绝无好话,客气是绝不指望的,时不时还对着恩主一家冷嘲热讽两句。妈的,似乎它是公主旁人是仆佣啊。要这杂种上我家来,还不立马棍棒伺候啊。好心遭雷劈,女主人想搞死这贱妮我是深表同情和支持的。
另外,剧情也毫无逻辑支撑,编剧想啥就是啥了,很是牵强:
大缺陷1,女主在继子饮料里下安眠药干吗,没事练胆吗?
大缺陷2,下药了没事打翻保温杯干吗,又不须给贱妮吃,继子说喝少点也不用倒掉啊,下次倘要谋事再放足好了。即便要倒,干嘛要当着贱妮打翻,搞得鸡毛鸭血的。
大缺陷3,男主在女主洗杯后怎么会突然跑进来逼问真相,而此前毫无征兆说明男主知情。他是收到神示、天启了吗?耶稣跑进来附耳密言了吗?
小缺陷1,贱妮怎么可能碰见打翻瓶子就怀疑里面下药(事先无任何不和谐的征兆),这种十万分之一的联系哪怕菠萝在场,没事也不太会这么想,贱妮它是靠怀疑一切谋生的吗?
小缺陷2,女主打翻锅烫伤继子的脚干吗,对她下一步计划毫无助益。依旧是没事练胆吗?
当然这只是差片,还不算烂片,比什么《闪灵》《战国》还是算好得多,起码给出了囫囵故事。本来还可勉强打2分的,但为着把虚高的分数拉低起见,只能从严打1分了。
不长记性,忘记法国片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吃亏了那么多次还心存希冀,指望有微茫的例外产生。
警钟长鸣啊,操死法片!
《亡情朱古力》观后感(四):谁控制了你的生活?
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关于巧克力的故事。
巧克力里有嫉妒,欲望,阴谋,死亡,悲哀。
说起来故事情节很简单:
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利用安眠药,一场车祸,一个很有才华的女人死了。几年后,跟她的丈夫,一个很有才华的钢琴家结婚了。
这时,一个年轻的很有才华的女孩,出现了。于是,这个能干的女人,再次利用安眠药,一场车祸,可惜——这回连皮外伤都没有。
故事以一种极其冷静的方式展开,几乎没有什么剧烈的冲突,可是却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
影片的剧情很隐晦,有很多的疑点,我看了3遍,按自己的理解说说想法。
首先,米卡为什么要杀了利斯贝斯?
我觉得主要是出于嫉妒,以及控制的欲望。
片尾波洛斯基曾这么问米卡,米卡说:“我有一种忍不住要算计别人的欲望。”这是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米卡是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亲身父母是谁,他养父母从不认为她是个有才华的孩子。而利斯贝斯是个出色的摄影师,十分美丽,是个“真正的女人”。她还有个同样极具才华的丈夫,波洛斯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还有个孩子,幸福的三口之家。
片中没有出现米卡的养父母,想来他们的关系一般。米卡羡慕乃至嫉妒这种生活。米卡对所有的人都很好,特别是波洛斯基一家,她的笑容亲切,语气温柔,但象带着面具一般,没有丝毫的感情。
米卡是自卑的,因为没有亲生父母,因为没有天生的才华。自卑有两个极端的出口,要么碌碌无为,要么走向偏执。米卡是后一种,她一定很努力,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他养父所在的巧克力公司的总裁。她对所有的人都好,又十分能干,她付出了很多,她给予波洛斯基一家许多帮助。她似乎没有要求回报,其实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无比渴望回报,而且是更多的回报。在每一个亲切笑容的背后,都隐藏着冰冷的双眼。
对米卡来说,再多的回报都是不够的,其实她已经获得了很多,只是对自卑偏执的米卡而言,那一切都远远不够,她甚至认为是对她的怜悯。她早已失去了理智,她要得到所有她想得到的东西,在温柔的笑容背后。
而美丽的,出色的利斯贝斯就在她面前,是她无法超越的。虽然米卡爱她,欣赏她,但她冰冷的内心早已没有感情,嫉妒的欲火很快就把她吞噬,利斯贝斯也从此消逝。
其次,米卡为什么要杀了让娜?
让娜是个充满活力的,漂亮的女孩,她身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她所在的地方,就好像有阳光一样。她喜欢运动,有主见,有天分,还有个美好的家庭,母亲是著名医生,父亲是建筑师,家庭氛围很轻松。
利斯贝斯发生事故之后,波洛斯基就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钢琴水平也在下滑。而母亲的去世给儿子纪尧姆沉重的打击,他没有继承父亲的才华,也没有继承母亲的,他也是自卑的人,他碌碌无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米卡,强大的米卡,她迅速就控制了这父子俩,用她的巧克力。她疯狂地热爱巧克力,她亲自做巧克力,每天做巧克力,不允许任何人碰她的巧克力,她的公司,也是以巧克力为主,她固执地排斥其它的产品。
每天一杯巧克力,带安眠药的,甜蜜笑容的背后,波洛斯基父子俩就像被圈养起来的人一般。
这时,让娜闯入了她们的生活,她象一缕清新的空气,让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庭,有了一丝生命。老波洛斯基觉醒了,他的钢琴生命又有了光彩,他热切地喜爱着让娜,这个差点就是她女儿的美丽女孩,而且她还有着出色的钢琴天分。而纪尧姆,让娜的出现令他更加自卑,他怀疑自己不是父亲的儿子,但很快,让娜的活力与智慧就感染了他。
这一切,米卡都看在眼里,她微笑着,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坚固的堡垒出现了一丝裂缝,米卡,利斯贝斯,这个象利斯贝斯一样有魅力的女孩——让娜,这片耀眼的光芒。阴森的城堡,不需要阳光的照耀!那个平静的夜晚,米卡躺在床上,多年前,利斯贝斯喝下那杯白兰地,优雅地从米卡身边走过,强烈的自卑冲击着米卡,不,米卡优雅地走到窗边,看着利斯贝斯开车离去,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一夜,她的眼中似乎也闪烁着泪光......让娜,你准备好了吗?
片中,李斯特的《葬礼》始终贯穿首尾。
“真奇怪,完全感受不到一点悲伤。”让娜。
“有的,如果你仔细听,是能发觉的。” 波洛斯基。
这就是米卡一家的生活,也是整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表面看来,生活富足,人工制造的天然的产品,生活的必需品--钻戒,但其实,当中已经腐朽了,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只有 冷冰冰的微笑。
片尾,波洛斯基弹奏《葬礼》,米卡蜷成一团,躺倒在沙发上,如水的眼泪默默留下.....
米卡,可恨?可怜?
或许只有悲哀吧,还有那沉重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