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
《瓦尔登湖》是一本由亨利·戴维·梭罗著作,上海三联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尔登湖》精选点评:
●这么说吧,通常拿到一本大师之作,我怎么着也会逼自己读完,这本没有。
●还好有梭罗,让人驻足回望
●孤独与平静,
●This is a book kind of boring, but I kept reading and finished. He was alone but he was not lonely at all.
●也许我还没有那个智慧,等我再成长一段时间或许就会有新的领悟
●除了保暖和食物,其他的都不是必须的。对物质的依赖越低,就越自由
●一位包头小盆友介绍的,是被名字吸引了我
●那些照的让我们无法睁眼的光,对于我们意味着黑暗。只有我们醒来的那天,黎明才是黎明。太阳不过是一颗昭示黎明的星星
●这版翻译超级差= =
●我看的插图版,没看出版社,很精致厚重,这部很好看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我们活着,只需要诚恳
春节假期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活着,只需要诚恳”。不必用哲学的思维去看,就像听一个老朋友给你讲他的生活,他的故事,他在说,你去听,仅此,足够。
读书笔记留在了家里的电脑上,没有复制过来。总体来说,如果你能够静下心,还是推荐读一下。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动物性与社会性
与生俱来的动物性,和特有的社会性,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无可置否,当下甚至说人类文明开始,社会性已然占据了主导地位。梭罗抛开宗教的腐朽,以独居瓦尔登湖的现实生活,让动物性成为生活的指导,引出各种引人深思的观点,偶尔表现的社会性,无疑更加强化梭罗的观点。
《瓦尔登湖》读后感(三):李暮三联版翻译差
李暮译本买有送英文版,而且是三联出版,于是买了。
对照网络版徐迟译本,新浪读书林志豪译本,十月文艺出版社王家湘译本,以及英文版,一起读这共五个版本,看了第一页,发觉这个李暮译本太坑了,自作聪明,也没有什么妙处,其中也有和徐迟翻译的相同句子。
对三联的好印象也减分。
应该买王家湘译本。
《瓦尔登湖》读后感(四):我可能没有到达欣赏动这本书的境界
#小卷儿10月阅读清单#《瓦尔登湖》(中文版李暮译)
不知道是作者翻译的不好呢,还是原文就这样,我总觉得这本书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多的晚上,我还没读两页就睡意袭来,昨晚决定一定要读完,不然不准睡觉,也是半梦半醒之间读完的,上个星期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室里看了两眼也睡着了,不是梭罗描写的不美,只是过于细碎,让人提不起兴致,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九月一日,我发现三两株小枫树的叶子已经红了,离湖不远就在三株岔开的白杨下,一个湖角上,临近这水。啊!它们的颜色诉说着许多的故事。慢慢地,一个又一个星期,每株树的特性都显现出来了,它在光亮如镜的湖面上欣赏自己的倒影。每天清晨,这个画廊经理便取下墙上的旧画,换上一些新的画幅,鲜亮而和谐的色彩夺人眼目。将大自然比喻为画廊经理的表现方式太逆拟人化的用法了,好赞!这本书我现在欣赏不了它的美,以后有机会再读一遍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五):诗意的生活—— 读《瓦尔登湖》
读“书”
真正能欣赏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说这是一本安静的书,因为一颗浮躁的心是永远无法与作者达成共鸣的。从我第一眼看到那浅绿的书皮,上面画着的绳索给我一种上帝打包来一方圣洁湖水的敬畏之情。书很朴实,没有多少色彩点缀,没有“腰带”装饰,从扉页直到念念不舍地翻过最后一页,陪伴你的只有梭罗那纤尘不染的文字和那自然洒脱的情趣。
梭罗不是什么深谙写作技巧的小说大师,他的文字便是他的人,他的生活。书上你会读到一些芝麻蒜皮的生活点滴,一张账单,一场农活,一次对话,很纯粹,很朴素。平静自由的叙述中,你会看到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的认真,也许你也会因此而更加严肃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所忙的是我天性中想要的吗?
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便是这书的大气。
读梭罗
一个突发奇想,扛根锄头,挑点作物,带点够买种子的钱,只身一人前往僻静的瓦尔登湖畔,盖房子,置田地,自给自足自娱自乐,与大自然水乳交融,与野兽为邻以寂寞为友,这就是梭罗。一住就是两年半。而这两年半,至今还在被这么多人细细品味。
我从没见过有谁能像他这般与自然、与自己相处得这么好,有谁能真正做出这么大胆的实践去寻求生命的真谛。陶潜?没有。我一直觉得梭罗与陶潜是两个很不样的人,一个躲开生活,一个则深入生命。梭罗一直在认真寻找自己的生活所在,并不是出于什么避世情绪,而是对生命勇敢的尝试。“一个人越是能放下很多东西,他就越是富有”,他提醒青年们要永远地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则身体力行着,包括离开瓦尔登,也是出于对生命的探索,对自由的追求。只要心是自由的,这里便是我们的瓦尔登。
读自己
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对生命的拓展,能让你经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我们也在这里读到了自己。
我常想起梭罗门上路人留下的一句话,“最高贵的心灵,是最能知足自满的”。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绽放烟火,风景是不缺的,却缺的是一颗能体会美的心。为什么三毛能在撒哈拉沙漠上找到那么多美丽的故事?为什么梭罗能在那么差的物质条件下过着让今人艳羡的诗意生活?
生活不在别处,认真对待生活,主动对生活索取,回过头,此处便是你的瓦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