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你身边的经济学》是一本由王则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身边的经济学》精选点评:
●作者写的啥,经济学不像经济学,生活记事又太无聊。完全就是作者自己以前的文章的合集,外加推荐他的另外作品,烂
●通俗易懂
●通篇有收获的就2、3个点,剩下的就是作者的叨逼叨
●烂!
●很简单明了,就是没意思。
●一点都不好看,我不知道他想告诉我什么~或者说他什么也没告诉我~
●都是身边的事
●满足了我生活在处处商业社会的好奇心。
●能读到的东西其实不多
●涉及到经济学的地方理论浅显并完全没有展开,与其说是身边的经济学还不如说是作者对于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的随笔。
《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一):作者很生活化啊,还给我们采购经验呢
在第61页,作者提到“写到这里,我请消费者注意,商场不定期推出一些商品以低廉价格出售,是市场竞争的标准做法。我就核实过好几次,连锁商场出售的一些电器,并不比注明的大百货公司便宜……一年春节,我就在那里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折臂台灯,质量很好……我还发现,那里的可口可乐……”
呵呵,书很生活化啊,作者应该有博客吧
《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二):我对垄断者责任里的理解
作者提到垄断者责任之说,从我的理解,权利有多少,义务就有多少,责任就有多大,这属于一个关联平衡关系。
垄断者享有很大的权利,甚至于唯一的权利,那么义务也就只有他独自来承受了,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转化为责任了。
权利和义务都是一种契约,而责任属于一种精神上的理解,所以,唯有意识到,才能成为责任
《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三):第三十八页的紧相随何来宾至如归
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到作者的这本书写的很是随和,虽然有些部分看起来似乎和“经济学”这么大的概念有所偏离,不过确实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反映出了经济之道、为人之道、为商之道。
我去超市也一样,最讨厌的是被别人当盗窃嫌疑犯一样盯着;去临界小店或商场店铺最怕对方直逼上来问我要干什么;唯有去书店才可以感受到那种真正的受尊重的宾至如归,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拿着书不结账出门就行……
《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四):第37页的一个观点有悖现实
在第三十七页,谈及电影院的精品意识时,作者提到“任你原来花了十万八万把住宅装修得有模有样,只要你把住宅当二手房出售,原来装修的花费多半只能讨回来一个零头。弄得不好,人家还可以请你把原来的装修全部铲掉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看你还敢要不?”
从我们的现状来看,显然作者的这句话非常有悖于现实,或者说是现实有悖于这句话,特殊就特殊在房子这个商品不等同于缝纫机,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又凝聚了太多的东西,它是一件很特殊的商品……
《你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五):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生活
之前就看过不少这样的书,像一个经济学家那样对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进行思考,这种能力的诱惑最终吸引我进入了经济学世界。
以下是一些摘录和思考:
quot;零利润定理",压迫企业家不断创新。否则你的产品没有特色只和别人拼成本,最后只能死路一条。
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比起急功近利的硬性推销,“感情营销”才是更高层次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商家才能有些“格调意识”?
“垄断者责任”。一个行业的垄断者,同时也负有重大的责任。美国电力公司在住户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时,首先极力抢修保证住户的冰箱和卫生间恢复通电,再进而恢复所有的电力。(当然,这也和美国先进的供电系统有关)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电力局能够如此贴心?
火车售票的“半实名制”设想:平时从宽,只需登记身份证号码等;春运等特殊时刻从严,打击黄牛和假票贩子。
适当的距离,是友情的良药。
竞争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软肋。
挽救克莱斯勒的传奇人物艾科卡,其实早年因业绩不佳而被小福特开除;后来救活克莱斯勒若干年后,又因业绩不佳而被董事会解聘。
“爱心伞难题”,其实通过第三方营销就可以解决。让企业冠名爱心伞,即使市民拿了伞不还回来也不要紧,因为这一把把流通在外的伞就是一个个活动的广告,企业绝对乐意继续“无偿”提供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