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相遇了几分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相遇了几分钟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13 19: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相遇了几分钟的读后感大全

  《相遇了几分钟》是一本由于坚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遇了几分钟》精选点评:

  ●《暗盒笔记》是诗意的散文,《相》更像是絮絮叨叨反反复复的日记,写游记必提中国发展对“落后”风俗的抹杀,必提“生活在别处”,必提土地的“土”,谈艺术必提杜尚的便池,唯有抱怨毫无建议,两星半。我还是读回于坚的诗歌吧。

  ●读过好似没读

  ●挺感动的

  ●即使是散文也能读出诗的痕迹。

  ●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倒退,现代化的阴影,悲愤者的墓志铭

  ●太长了,几个小时都没相遇完

  ●没看完。记得看这本书是因为,听到 宇文所安 说 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诗人是 于坚

  ●话语本身的样子。

  ●好玩~~诗人就是诗人啊比喻真漂亮

  ●于坚,大地之子。把诗歌写进散文。敬畏生命及自然。语言的张力及穿透力。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一):这本书很好

  老实说,这书我开始不当回事,丢在家中很久,一直未尝看它,直到前两天,把它从书堆中翻出来,看第一篇还感觉一般,看第二篇,看画记,写得那可真好,就此迷上了。于坚是个诗人,散文能写得如此好,让人刮目相看。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二):于老受文革的惊吓不轻

  好啦,时代也宽容了,

  质疑和不满的声音可以适度的得到宣泄啦,

  于老这满肚子的牢骚总算可以托物言志般的抒发啦~

  虽是举重若轻的点到为止,

  但其中的苦大仇深和义愤填膺却深深印刻在纸里.

  时代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论,

  倒是老人们的一肚子苦水,

  我们姑且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吧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三):于坚的东西最好用昆明话读

  于坚是个大光头 云南写诗的他排老大 他写的东西是对云南的记录 作为一个云南人 当我用混杂了开远 昆明以及大理的口音去读他的东西的时候 非常亲切 非常顺口 他写作的逻辑应该是按照方言的说话方式去写 能用口水话写东西的人 我很服气 所以 用普通话的方式去读他的作品的时候 其实味道已经失去很多了 倒不如用各自的方言去读 更有味道 这是我对于坚作品的一点点说法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四):自有安排的相遇

  我们通常经过作者识别文字,选择所需,需索的有些偏离,但也许文字是本身已经不再单纯。

  我不知道于坚是谁,一直都不知道。我抽出这本书,是因为这个名字《相遇了几分钟》。都说,好书无论从哪一页开始,都能看到惊喜。我的循规蹈矩形成了我永恒的page one, 是因为我不想错过前面的精彩,或者作者这样排序一定自有安排,让我与这本书相遇,自有安排。

  他让我我看到一头豹子在睡觉,一只鸟扶着树叶修理他的凉鞋……马匹露出头来,善良的看着我……他拿粉笔在地上画个线,一个剧院就建筑好了……他化了妆,走上街头,那个妆就是舞台。他有颠覆得让你认不出那是思维,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人。

  刚刚找到了他的另一本《暗盒笔记》,打开暗盒,保持一个具体的等待的状态,等待盒子无声开启。

  《相遇了几分钟》读后感(五):日常生活

  这本散文我读了很久,读完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一放就是几个月。

  从寓意上说,这本书应该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对自然的迷恋,对俗世生活的鄙夷,对所谓行为艺术的嘲弄。事实上,读了一大半之后,这本书的调调就已经很清楚了。

  但是,还是喜欢。很久没有认真读一本散文,尤其是活人的。喜欢什么呢,说不清楚,或许正如书腰上所揭示的,“在散文上,我是后退的,我要回到最基本的说话。”这样的文字是舒畅的。就像每个早晨在食堂喝的玉米粥,虽然不够浓稠,虽然味道一成不变,但是很顺溜,一个停顿都不打的滑落到肚子里,五脏六腑也就此有了暖意与生气。

  不过我想不通为什么用《相遇了几分钟》这么一篇文章的题目做书名,相比其他文章,这一篇并不更出彩。其实写来写去,也就是日常生活,至于其它,看似超越了日常的部分,或许只是日常生活的延伸罢了。在《何谓日常生活——以昆明为例》中,于坚写了昆明人的生活如何闲适,如何“守旧”,如何标准的“毫无意义”。我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难怪,那个时候,仇和还没去昆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