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合肥四姊妹》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锦集

2020-10-14 20: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锦集

  《合肥四姊妹》是一本由[美] 金安平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合肥四姊妹》精选点评:

  ●超级一般的,虎头蛇尾也是,最后充和的故事就一笔带过了丧!【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把各种以为不相关的人与事一起拿来炖煮八卦,佐以历史民俗,开胃。2、倒还是写到沈从文这里多猛料,坚持不懈的追到学生兆和...然后,1934年往湘西走的船上,那肉麻的情书啊....之前看湘行散记为啥全然不是这个感觉....

  ●外国作者写给外国读者看的书。

  ●金女士的文笔还真有点...捉襟见肘的感觉,主要是史料的堆积。

  ●写的太泛了,当八卦书读一下即可

  ●慢慢读

  ●从学术和个人的双重角度来说,这竟然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历史书。作为历史人物,她们所凸显的品质叫“格局”;作为女性,她们所呈现的格局叫“品质”。

  ●作者金安平,台湾人,是史景迁的妻子:最早注意到这本书就是因为偶尔在哪里看到作者的这个身份。金安平在耶鲁大学任教,机缘巧合就认识了在美国生活的张充和,两人很快就成为关系很近的朋友,数次交谈之后金安平萌生了为张氏姐妹写书的想法。其实最早知道这本书的家庭,是因为四姐妹中最有名的张兆和,因为是沈从文的妻子,长时间备受关注,想必更多的人也是如此。这部书的叙事并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载的,作者在序言中也说是按照昆曲的方式,相当于一幕幕的这样:先是写了这个大家庭的背景,从曾祖父如何飞黄腾达一直到她们的父亲,然后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母亲陆英的篇章,最后是四姐妹每人一个章节。行文上略微有些史景迁的叙事技巧,非常让人喜欢的一种方式,比较可贵的是:金安平在描述这个家族四姐妹命运的同时,也从侧面描绘了中国近代史。

  ●读的kindle版,版本倒是极好,考据认真。只是没写出历史大气魄来,对民国保姆印象深刻。

  ●终于看完了这本盛名之下的书。很平淡的事实描写,有终究一个土馒头的滋味。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一):张氏四姐妹

  过往风物的琐碎哀愁与喜乐。张氏四姐妹,没有宋氏三姐妹那么卷入中国的核心政治组织层面,他们的丈夫多是艺文界人士,顾传玠(昆曲名演员),周有光,沈从文。她们的父亲,张武岭,倒是一个很吸引我注意力的人物,他的乐益女中,他的那些书和研究。还有她们的母亲,陆英。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二):时代的缩影

  四姐妹的生活正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从才气来讲,四姐妹里大约是兆和稍逊,可沈从文的情书家书在整本书中却有点宣兵夺了主之感,有好多处不禁让人莞尔一笑。近来因着繁琐的工作,燥气日生,每每抽闲暇读四姐妹的故事却得以让人心静,同时却也惋惜一个时代的逝去,国学、旧礼、精神不再。有机会倒想读一读英文的原版。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三):民国贵小姐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一个家族,相同的血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境遇。四姐妹的共同是执着、倔强。这张家的性格贯穿于她们的生活,陪伴她们的一生。

  从民国记录到共和时代,喜欢民国时候的她们,或者是羡慕她们生活的民国时代。或许只有在那个时代才能造就这些真正的贵小姐。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四):尚未读完,希望是名至实归

  我读书很少能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也不例外。

  这是本“西味”很浓的biograph.不过西味并没有不可取之处。但这本书更像是在给外国人上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的基本课程。所以读来肃然。可能读到四姐妹成人后的故事会有更高的可读性。毕竟四姐妹名声太大了,所以还没有完全罢读,只是暂停而已。

  《合肥四姊妹》读后感(五):是合肥的也是苏州的

  合肥4姐妹的祖籍是合肥,成长在上海和苏州,喜欢合肥,是因为我本人也是合肥人,可是却是很难把4姑娘与合肥联系在一起,一个贫穷的小县城,怎么就可以出产惊动中国的人物,看完了,知道了原因,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他们是移民第一代,去了上海,苏州,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文化环境,如果他们固守合肥老宅,可能只有1姑娘出名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