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伯》经典读后感有感
《等伯》是一本由[日] 安部龙太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18-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伯》精选点评:
●作者:知名、4; 装帧开本手感:普通开本,内封较硬起皱,容易脱胶、2; 画面图像清晰度:封底有传主的彩色画作、3; 印刷字体:稍小字体,不怎么清楚、2; 内容:传主前半生还是比较清楚、3; 厚度:厚、3; 价格:稍贵、3;总体一般,阿清,阿静,三个儿子,年代年号清楚,七尾城畠山家奥村,老哥武之丞死得惨,夕姬,翻译应该没什么差错
●看了他的松林图,无话可说。
●松林图是等伯最知名画作之一,但我却不懂好在哪里。自从去年一次旅途中见到了雾中的竹林,瞬间就打通了两者间的联系,这绘画功力太厉害了。书中提到好多隔扇画,隔扇画题材也有规制。至今我也没见过隔扇画实物,今后去日本正好可以从本书内容去关注。|通过小说体会到等伯创作松林图的心路,令人心痛。
●画画的朋友看一看嘞~~
●人生来是孤独的,但也正是因为孤独才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求道之路
●生于乱世的名画家,在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漫长一生中数次置于死地后得顿悟,这样上升一层又一层的境界臻至大成——如同修真小说那样。虽然喜欢绘画和禅的部分,但是作为历史小说,还是过于艰难地读完了。
●“金与墨”很好地概括了长谷川等伯的一生,无论是绘画风格的转变还是跌宕曲折的际遇。以佛画师的身份出道后,等伯基本上是为上位者绘画花鸟山水,风格绚烂夺目,且多以金箔作为装饰,显得金碧辉煌。后来,为了揭露儿子被害的真相,等伯在与丰臣秀吉对赌中想到自己绘画的动力正是当年他得知要被过继给商家,丧失武士资格时,离家出走,置身松林雾岚之中,认识到人被抛弃在天地间的孤独。等伯以古拙荒率的笔法画出了水墨写意的《松林图》。哥哥和夕姬对复兴畠山家的执念将等伯一次次地卷入了政治漩涡,也让他在无意中加快了自己探索画道的脚步。因此,“金与墨”还象征了相伴其一生的东西:利益的诱惑、权力的争斗与对画道的追求。(被封面所吸引,但是内文多处出现重影,影响阅读。)
●等伯的传奇色彩,很吸引我。这本书做得很精心,后面还有彩图。用现在的大俗话来说,就是一个凤凰男白手起家的故事,不过他手中的工具,是他的画技,是他的信念。他那种以个人能力挑战一整个权威画派的精神,令我十分动容。
●生动描绘等伯画作背后的那个混沌,孤独和坚韧的时代,又回归到他画作中的布局,心志,象征和禅意,直木奖名副其实,五星也不为过!
●日版徐皓峰
《等伯》读后感(一):一个人的朝圣路
《等伯:金与墨》是安部龙太郎写的时代小说,凭借这部著作,他在2013年一举拿下了第148届直木奖。安部龙太郎于1955年生于福冈,本名是安部良法。在东京都大田区政府就职,一边从事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一边进行小说创作。1987年发表《師直の恋》作为小说家出道,1990年以《血的日本史》受到瞩目,此后主要写时代小说(即历史题材小说)。2005年以《天马,飞翔》获得中山义秀文学奖。是当今日本文坛备受瞩目的时代小说家之一。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历史人物长谷川信春(等伯)的故事。等伯是活跃在安土桃山到江户初期的画家,是长谷川画派的始祖。长谷川信春是武士奥村家的四子,十一岁时过继给长谷川家,而立之年成为独当一面,颇有名气的佛画家。然而内心深处,他对于绘画有更高的追求,不希望局限于此,也想画花鸟山水,与当时风靡京城的狩野永德画师比肩。由此可见,他是真心热爱绘画,希望能够一心专研磨炼画技。虽然一直想要到京都精进画艺,然而作为染坊的当家人,他又被现实所困。让他好不容易因为本家兄长的关系,谋得进京的机会,却因为卷入战事而导致养父母身亡,自己也被逐出七尾。无法追求梦想的焦灼感和自身的优柔寡断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一度想要放弃绘画,但对于梦想的热切感情和妻子的鼓励支持下,他再次拿起画笔,并不顾战乱,前往京都。
一场追逐梦想,以命相搏投身绘画事业的历史大剧缓缓拉开了序幕。京都对等伯而言,是绘画的圣地,是他心之所向,无论是连绵的战火,还是叵测的人心,都无法阻止他踏上朝圣路。虽然出身平凡,屡遭挫折,但对于绘画的执着追求支撑着他,成为他的动力和信仰。经历过家庭的变故,战事的洗礼,他对于人世间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深受佛教思想的启发,不断地精进画艺,他研究狩野派绘画,也深受水墨画大师雪舟的影响,学中国宋、元绘画的技法,终成一代大家,1603年获得日本皇室给予画家和医生的荣誉职位「法桥」。
作者以磅礴的笔法写就了一出个人奋斗史,在动荡年代下个人的命运虽然会被时代所左右,但意志坚定的梦想者凭借努力达到了理想的彼岸。作品中虽然出场人物众多,但作者都能游刃有余地分配笔墨,对于等伯心里变化的描写细腻,景色描写衬托了人物情感,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绘画大师。其中有关佛禅的思想也颇值得思考,日尧上人对于战争的抗争和拯救世人的悲悯,也令人印象深刻。书后面附录了一些等伯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他创作心路历程的变迁,以及绘画风格。
是青云之志,还是痴心妄想?
是平凡地过一生,还是放手去追逐梦想?
等伯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他以一己之力走完了朝圣路,也开启了自己画派的辉煌。
《等伯》读后感(二):勿忘初心,回归本真
一位画家的追梦之旅。一个出身平凡、屡屡受挫的普通人,他用他的坚持与信仰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在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有迷失自我,急功近利,面临诱惑之时,但只要坚持初心,方能回归本真,找回自我。
《等伯》作者安部龙太郎在他的笔下刻画了一个普通平庸、执着追求的这么一个历史人物的艺术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起大落、亲友离世、目睹战乱的残酷、画作不被认可、织田、丰臣、德川三代的政变等……可就这么一个人,他却用自己的才华勤奋,执着追求成为了“天下第一画师”。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对他这个日本战国时期的艺术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本书,作者用长谷川等伯一生的经历为中心,向周边延伸。战争的残酷屠戮、人性的真善美与恶、城镇的繁荣与兴衰、政权的争夺与更替、欲望与野心、如画般的风景以及“佛道”的知识。
长谷川信春,又名等伯,是一名能登的佛画师。在政权的争夺下养父母自戕,自己带着妻儿背井离乡,被人追杀颠沛流离,妻子病重离世……这一系列的苦难与打击把他压的喘不过气来,可他仍旧没有放弃画师之路,信念坚如磐石。在小说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他并不后悔作为画师所走过的这条路。若得投胎重生,他唯一的愿望是,能画的更好些”。
书中的次要人物也是非常的生动形象。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铺路而自戕的养父宗清;对畠山家愚忠最后惨死的兄长武之丞;为复兴娘家而不惜一切的可怜女子夕姬夫人;为普度众生而牺牲自己的日尧上人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政权争夺下的牺牲品,这正描述了当时的政权争夺有多么的残酷与悲哀。也正是因为这些角色,为这本书增添了很多的看点与色彩。
对于画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从未停歇,不断的探索创新。在对于佛道的参悟,比叡山的体验,西洋诊所病人的表情刻画,牧溪、永德作品的临摹中可见他对于画的执着与追求。他的作品有《涅槃图》、《日尧上人像》、《竹林猿猴图》、《松林图》等,终于在最后成为了“天下第一画师”,建立了长谷川派系。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与信念才能让他走到巅峰,在这条路上,他始终坚持自我,勿忘初心回归本真。
人生之路,贵在坚持。 勿忘初心,回归本真。
《等伯》读后感(三):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长谷川等伯,作为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画家、长谷川画派的始祖,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与狩野派的宗师狩野永德并称“双壁”,两人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画坛的最高成就。这本《等伯:金与墨》正是讲述了长谷川等伯如何从一介乡下画师,逐步成长成一名传奇画家的历程。
有人说,艺术就像是颜料,越多的色彩越能丰富画作,正如同日本战国期间那纷飞的战火硝烟下,越混乱的时代,越能孕育出独树一帜的画风。乱世出的不仅是英雄,还有艺术家,而长谷川等伯,正是诞生在这种混乱的时代的艺术巨人。等伯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城下町,自幼过继到七尾城下町染物屋长谷川家做养子,跟随养父学习了绘画技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佛画师,但是,随着画技的进步,他逐渐开始憧憬起更大的舞台——京都。在此书中,也许是为了表现出等伯所遭遇到的各种不幸,设定的情节是他所敬爱的养父母因他而身死,他被迫离开七尾,带着妻儿走向了京都(经过我各方面查阅,很多资料并没有说养父母是因为他的执念而身死,所以我说在此书中是如此设定而已)。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和磨砺后,最终成为那个时期最有名的画家。
迈向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的,而艺术的道路,则是更加艰辛万分。作为一名画师,要想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内心的所要达到的境界,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是不可能完成的。等伯在养父母家生活时作为佛画师,每天都要修习佛法,保证自己身心技一体的完全发挥,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此后养父母的突然离世、身为知己的妻子也因病逝去,一系列的苦难更是磨砺了等伯的内心和意志,他用近乎愚路的坚韧,不断磨炼画技,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创作出一系列令世人惊叹的作品,这也应验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吧。而后来他的好友千利休因触怒秀吉而自杀、引以为傲的儿子久藏被人陷害去世,接踵而至的打击让他在悲愤之中更是创作了后人称之为其“巅峰之作”的《松林图》,奠定了他在日本画坛的地位。
其实说实话,看这本书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和民族那种近乎扭曲的执着的心理过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追求所谓的“道”不惜一切代价的那种心态,不能说是很不好,但是看上去,还是有些让我别扭的,大和民族的特质在此书中表现的还是挺淋漓尽致的。
其实本书里面还有大量的配角人物,也是很出彩的,还有很大篇幅的政治、佛法的相关内容,但是既然题目叫《等伯:金与墨》,我还是把着眼点放在了等伯身上,全书看下来,一直在我脑海里出现的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就是一位公家贵族所说的那段直指人心的话:我们这些从政之人,多少要为了信念撒些谎。时而欺骗、诬陷或背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认可这些行为。我们也在内心祈求流芳千古的真善美能从心底打动并震撼我们。画师是求道者,不可被世俗的名利蒙蔽了双眼!我想,不管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好,还是这段话也好,都是在告诉我们,成功的路上,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不要被世俗所干扰,坚持自己,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就。
《等伯》读后感(四):妙笔丹青绘人生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相信对了解日本历史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这个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的历史人物,尽管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他对日本历史的变革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那句“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更为后人所广为传颂。
然而,他的“天下布武”在当时带给普通百姓的更多是苦难与艰辛。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位为画痴狂的梦想家却破茧羽化,最终成为那个时代下的传奇画家,日本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画家之一。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长谷川等伯。《等伯 金与墨》就是讲述这位传奇画家的人生故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经留下一副著名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用来激励自己发奋写作,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同样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等伯也是如此,他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无数的曲折与荆棘。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尽管只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乡间画家,但是对梦想的追寻,让他渴望前往京城,学习画技,成为一流的画家。然而,一次意外他被卷入政治的是非之中,于是七尾的家遭人袭击,养父母被迫自戕,全家人被迫流亡。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他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面对亲人的离逝、对手的打压、政治的影响,这些都依然无法动摇他一心习画的决心。最终仅凭一己之力他创立了长谷川画派,留下松林图屏风、柳桥水车图、十二天图等经典画作。
在作者的笔下,这位表面看起来温和稳重,实际内心如踩实的积雪般固执的主人公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以画笔为武器,他作为画师的坚韧,出身武家的峻烈在剧情中完美地得到释放。他遇到挫折时的苦闷与沮丧,他出人头地时的欣喜与激动,他的情,他的恨在一字一句中得到尽情地呈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一次次的挫折反而激励他有所悟、有所画和不要屈服、不要放弃,让他的灵魂与画技得到不断地磨练与成长,最终绘出嵌入灵魂的画作,引导每一位观赏者去洗净心灵,摒弃欲望与虚荣,回归了本真的自我。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很好地将政治、军事、文化等内容融入作品之中,塑造出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尽管笔墨偏重不一,但上至达官显贵,中至武士僧侣,下到普通民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权力的更替,命运的无常,也认识到了人心的善与恶。通过讲述他们与主人公人生轨迹中的每一次相遇,将主人公的形象烘托得愈加鲜明和饱满。也正是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共同编织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人生五十年”,这既是一部人物成长史,也是一部日本发展史,让人为之折服。而其中大量关于佛法与禅学内容的讲述,尽管自己无法一时完全读懂,但也足够让人品味良久。
愈是志存高远,才愈具备在苦难中煎熬的力量……我庆幸自己的一生,是为画煎熬的一生。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那我们呢?
是平凡地过一生,还是放手去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