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轻轻走向完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轻轻走向完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27 01:07: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轻轻走向完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轻轻走向完美》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轻轻走向完美》精选点评:

  ●说真的,感觉是匆匆凑起来的版本,单位要求写读后感,才看的。

  ●单位征文书籍,可读性不强

  ●粗略看了一下,读过的应该都是我们集团的,因为跟红旗出版有读后感活动。。。

  ●单位征文都是以这本为参考书目的么...

  ●没意思

  ●为了完成任务才读的这书,一些篇章像中学生作文,但是偶尔也有一些不错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女性,还是比较有启发意义的,两星半吧。

  ●单位征文书籍,可读性不强

  ●真好看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一):追求完美的路

  ——单位读书活动征文任务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医生非常追求完美,于是他想娶一个“完美”的女人做妻子,他不断寻找,终于找到一位几乎符合他心目中所有“完美”要求的女人,说是“几乎”,是因为这个女人在他看来只有一个的缺点——这个女人脸上有一颗痣。于是他用他毕生所学研究出了一种药水,可以去掉脸上的痣。他给他的未婚妻喝下了药水,这个女人脸上的痣果然去掉了,这位医生终于得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做妻子,但是他的妻子后来却因为药物反应去世了……

  我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时,觉得作者编故事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总是很遗憾为什么故事不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完美的女人要因为药物反应去世呢?看完《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我忽然想起这个故事,恍然大悟,毕淑敏在书中给出了我答案:“只有直到最后终结的时候,我们依然美丽,这才算完美。”

  一直很喜欢毕淑敏的文章,《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犹如一位亲切的大姐,与你娓娓交谈,处处透露着一种平淡、温暖和大气,于润物细无声处让你懂得:“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我们当然知道世上没有真正完美的人,不同的人心目中完美的标准也不一样。可是,我们还是会不断地去追求完美。完美是目标,走向完美是过程,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常常心存疑问:选择什么样的过程,经过什么样的道路,到达什么样的完美世界……毕淑敏在书中告诉我们:不要着急,这个过程中需要提炼自身,冷静沉淀,不能盯着前方目标盲目地赶路,却忘了欣赏身边经过的美景,只有不断精彩我们追求完美的过程,才会越来越接近完美!

  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们首先要爱自己。爱自己不是自私,是对自己最高的肯定,是我们前进时鼓气的勇气,是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爱自己的女人健康,因为爱自己就懂得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女人自信,因为爱自己所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长处;爱自己的女人美丽,因为爱自己所以善待自己,愿意接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们还需要爱。这爱来自爱人,来自亲人,来自友人。我们接受爱也付出爱,这些爱是我们对爱情的忠诚,对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赞美,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爱一朵盛开的花,那是春天的礼物;爱婴儿初生时地啼哭,那是生命的礼赞;爱夜空满天的繁星,那是宇宙写的诗篇……生命中每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感动的瞬间,都是爱!有了这么多爱,追寻完美才更有力量!

  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坚硬盔甲和假装坚强的面具,而是内心的坚韧和从容。“完美”就像高数中的极限,我们不能达到,只能趋近于。当我们俯首拾起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石子,比如善良、智慧、勇气、美丽……这些熠熠生辉的宝石越来越多,成为我们自己的私有财产时,我们也越来越富有,我们离完美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近,越来越容易!

  只是这一切,都不要着急,古人云“欲速则不达”!炼钢需要千锤百炼,绣花需要一针一线。在以完美为目标的路途上,我们努力着,奋斗着,竭尽全力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完美的过程是现在进行时,在修炼自我,充实自己的过程中,让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完美谢幕!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二):成为“母亲” ----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

  成为“母亲”

  ----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

  某天日光充足的下午,工会借给我阅读了一本印刷精美的《轻轻走向完美》。作者是毕淑敏,多么熟悉的名字,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曾经爱不释手地阅读过她的《女心理师》、《幸福的七种颜色》、《红处方》等作品。毕淑敏老师的作品是充满正能量的,正如她早些年的经历,她是第一批进入藏北的女兵,后在新疆学习了医学以后,毅然决然地回到藏北高原,那里紫外线强烈,空气稀薄,文化落后,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区,由此可以想象当年条件的艰苦。也许正是这些不同凡响的经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毕淑敏:一个从容优雅的女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当然也是一个慈爱温柔的母亲。

  女人大部分最终都会成为“母亲”,这是上帝赐给夏娃的惩罚,是女人残酷的命运。且不论生育的痛苦,很多女人在自己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好做“母亲”时,就因为家庭、年龄和周围环境的压力,顺应民心似的的成为了“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其实剥夺了女人很多自由。当一个女人还没有成为“母亲”时,她就一直在为“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母亲”而付出代价,她要比同龄的男人更努力更优秀,才有可能获得同等求学就业的机会。在适婚的年龄时,她也比同龄的男人面对更多的压力和非议,毕竟大部分的舆论都认为女人从25岁开始,就走向了衰老的不归路。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以后,自觉或不自觉的,旅行、购物、读书、和闺蜜彻夜不眠的聊天都会成为生活的奢侈品。女人不再细腻的过自己的日子,而开始细腻地操心孩子过日子,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女人心甘情愿地看护这个身体里孕育出来的稚嫩生命,当孩子渐渐长大,女人的青葱岁月早已不见踪迹,还要默默承受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母爱并不是爱的高级阶段,因为它基本上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摘自《轻轻走向完美》)”,正是这种本能,造就了女人的自我牺牲。

  但是同时,“可以成为母亲”的这种特殊能力,也是上帝给夏娃的一份礼物。就是因为女人可以成为母亲,或者说女人天生的充盈着母性,所以女人常常被形容成水。水,平淡无奇似乎柔弱无力,但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便是水的力量。女人如水,水孕育万物,是生命之源,“女人制造新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女人源源不尽的爱孕育了这个世界(摘自《轻轻走向完美》)”。

  女人为了成为合格优秀的“母亲”,自愿的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换来了孩子的笑靥如花和家庭的和谐美好,同时女人也因为这份本能的母爱,换来了自身精神能量的升华。在《轻轻走向完美》这本书里,在《青虫之爱》的小短篇中,毕淑敏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一位女友,从小就特别害怕各种虫子,这几乎成为她的一种心理疾病,后来各自结婚成为母亲,也是很多年不再联系,后来女友拜访作者家里,作者发现她已经不再惧怕虫子,询问之,才知道,女友为了防止自己的女儿和自己一样存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便努力的让自己克服了这种恐惧,女友说“我的药,是我自己给我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成为“母亲”几乎是每个女人必经的环节,对有的女人来说这是痛苦的,因为这意味着失去和男人同等竞争的权利,意味着为家庭失去个人对自由的追求,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不生养孩子。但我认为,能够成为“母亲”是幸福的,是一个人女人完整生命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用自己的身体孕育出爱的结晶,为人类贡献生命的延续,而是成为“母亲”可以使女人更加坚强和勇敢,母爱的本能可以让我们更友善的看待这个世界,更温柔的关爱这个家庭,也更深刻的认识自我,像水一样包容万物,也为自己找到一方灵魂的港湾。当青春无情的流逝,当社会迅速的变迁,当孩子也奔赴远方,至少还有这份爱多年沉浸下来的慈祥陪伴我们,“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摘自《轻轻走向完美》)。

  -----------------------

  无他,凡人自求多福。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三):自我修炼,缝补灵魂

  完美,《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内心遐想的世界,现实中不存在,是人民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于思想中的。”正如解释里的那样,完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人无完人,但却并不能成为我们停下追求完美的步伐。相反而言,随着我们处世阅历一点一滴的积累,会让我们慢慢成为更好的人,自我修炼,缝补心灵,轻轻走向完美,结局未必一定要让人艳羡,而在于的是自我内心世界的丰满充盈,拥有着充实的灵魂,那便已然踏上了完美的旅途。

  作者毕淑敏先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女性的视角来诉说着女性的世界。在这个封建旧思想的笼罩下,亦或是上帝造人之际的设定,似乎都让女性这个角色处于了劣势地位。然而,伴随着改革的开放,各种先进思想的洗礼,都告诉了我们“男女平等”的道理。在性别上,本就没有孰强孰弱,有的只是每一个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罢了。作为一个女人,“她承担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精细最充满开创性的劳动——她创造新的人,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女人,用自己的身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构建了一个有一个的家庭,为家庭付出了汗水。为子女,为爱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承担着这样一份责任的“女人”,怎么该被世人认为是弱者呢?又怎么该被世人的低俗的眼光所轻视呢?在世俗的眼光下,自我逃避,懦弱时,命运不公时,似乎成了最响亮的幌子,而借此的遮蔽下,滋生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漠然。

  但事实上,作为女人,并不该自我轻视自己的性别,不用因此去刻意模仿男人,取而代之的,更该是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尊重自己的性别,爱自己的性别,唯有正视自己,才能更美更好更优秀的告诉世人,女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弱者。女人,更应相信,我们的纤纤细手同样可以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涂上柔和华美的颜色。女人的美丽并非是单单追求外在的靓丽,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内在的充实。虽然,外表的靓丽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成熟、平和、端庄,只会让“女人”这两个字更充实。然而这一切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的是阅历、经验和眼界。这一切仿佛是在爬上,倘若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旧思想而自我放弃了攀登高山,放弃了一览众山小的机会又怎么会开拓自己的眼界,收获大气端庄?眼光的狭窄只会让这样的女人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成为一个似坊间传闻般面容可憎的老妇人,就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般令人惋惜之余多的是憎恶。相反而言,唯有不断的追求,向上探索,才能见到更远的美景,拥有的即将是更持久更永恒的美丽。对于女人而言,内心的充实也许未必能如外貌般让人一眼倾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的相处之下,喜爱倾心之余,更是他人的敬佩与尊重。

  在从女性角度之余,完美也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事情。

  在很多人的心里,一个人是否完美与他是否成功几乎是画上了等号,但事实其实未必如此。成功固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了足够丰富的满足感、成就感,但有时大多数人都被这光鲜亮丽的荣耀下遗忘了那星星点点的瑕疵,或是不以为然,而失败有时带来的并非只有落寞。当直视失败时,我们才会收获更多。反复追求之后,也才会贱贱领悟到结果未必一定是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是成长路上的基石,同样也是因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一生。这就好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唯有尝过、经历过、体验过才会累积经验,著成后人的《神农本草经》。同样,追求一件事就好似是一场旅行,最后结果不论好坏,成功与否都只是一个纪念品,途中那些尽收眼底的美景才是这场旅途中最宝贵、最有意义的收获。

  在追求的途中,我们所要保持的心态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必备品。其中,惊奇是人对这个世界最为本真、最直接的情绪之一。但如今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各种人情世故谙熟于心之后,也渐渐收起了那份对新鲜事物感到惊奇的心,甚至是以此为耻,却殊不知,这惊奇之心就如同驱驾马车的皮鞭,鞭策着我们的前进。如今大多的人,因害怕惊奇一件自己不甚了解的新奇事物而招来旁人的嘲笑,左右权衡之下,情愿不懂装懂。但,没人在意的面子确确实实是保住了,但实实在在是少了一格向上攀登的阶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的智慧早已教导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无知,勇于直视级的惊奇柴胡了解更多,拥有更多创造的能力。如果对事物没有惊奇,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如果没有惊奇,居里夫人不会发现镭;如果没有惊奇,爱迪生就不会是发明大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都说明了一点“惊奇不仅仅是幼稚,惊奇不仅仅是无知,惊奇是在它们的基础上的深化和诞世。”保持一颗对未知事物会感到惊奇的心,也是保持了会学到更多的能力,更是拥有了一份能追求完美的入场券。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这不同的诠释,或褒或贬,各有千秋。然而,无论是何种的解释,家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着一份需要履行的承诺,有着需要不断呵护的责任心。对家人,应是怀着感激的。因为,家,是保护我们的避风港,无条件为我们疗伤,遮风挡雨。可是,组成一个家,融入一个家,需要一张“门票”,那便是你认证反复思索后的决定,若只是一时的冲动,不假思索的莽撞,请停下脚步,因为你不会知道你的行径将会伤害多少人。反观如今社会高居不下的离婚率,思考一下当下的“闪婚”“闪离”的现象,并非说是不相信爱情真的存在,只是婚姻重复至今都是人生大事。家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人的完整性的追求,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一纸婚书并非近视两个人的小情小爱,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人生,两个人的未来都将相伴相依,以及创造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所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来承担的。每一个家都会有遇到礁石的可能,小小的拌嘴伙食大大的争执,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也难免会有那么几时彼此两相厌的时刻。但若因此而分道扬镳,不也显得“家”太过荒唐了吗?家是需要付出来经营的,收起自己的芒刺,来磨合彼此之间的嫌隙。这里的“家”,只是其中的一种。一个人的“家”同样是“家”,远在他方的“家”依旧是“家”,即使是全民族、全世界都可以是一个“家”。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都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

  在我们以完美为目标的途上,我们努力着,我们奋斗着,我们竭尽全力的在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或许说“完美”只是一个叫人向往却不切实际的桃花源,但在自我修炼,缝补灵魂的过程中,我们着实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让自己获得了更多,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四):淑女必书女

  淑女必书女

  ——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

  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说道“淑女必书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不断地指引我前行。这一次很有幸阅读到一本精美印刷的《轻轻走向完美》,仔细一看,作者便是毕淑敏,多么久违的名字。还记得早些年买了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毕淑敏作品精选》,就曾经爱不释手地读过她的《藏红花》《昆仑殇》等作品,而《女工》更是刻画了一个悲哀的人生,毕淑敏也似乎最是放不下此篇,无一不堪称是经典著作。

  毕淑敏说“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的确,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身气质的改变。然而,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曾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也许我们都把这句话错解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之缘起,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已有此语。主要皆认为是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可见,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现在人不同,现在是重色不重德。说老实话,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这个无才不是说真的没有才,是她心里没有把才放在心上,这叫无才,心中无才,即使是才艺很高,她也不觉得自己有才,谦卑到极处。这个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么?谦卑。

  如果说一个女子她很有才华、很聪明,聪明绝顶,超异常人,那并不一定代表她有妇德。那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所谓恃才傲物,这往往有之,一个人有了才华了,他就会傲慢。没有才,他还挺谦卑的;一有才华了,他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看不见什么了,那倒不如无才。所以有句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是什么?是说心中不能执着于这些才华。你一执着了,你心中有这一物,你这个傲慢心就起来了,谦卑立刻就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就很难建立。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这么讲的,不是说叫你什么都不懂,不要学这些才华,并不是。首先你要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你看像班昭,人家有德行,记载中说她是温柔细腻,具足女德。论到才华,她也是才明绝异,那是聪明的人,才华也是非常高,男子都比不上。最后还参政,帮助太后治理国家,是太后的老师,你说她没有才华吗?才华有没有这并不是最主要,最主要是有德。

  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强调的并不是“无才”,而是“德”。一个坏人越有才能,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相反,一个资质平庸的好人,他也是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一个女孩子,她的原始资本的积累,知识是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说女子不能追求社会价值,而是要看你的目的性。如果是为了自己出头、高别人一等,那就是自私自利;但如果真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当然值得认同,甚至提倡。所以女孩子的才能越多愈好,但是一切的源头还是来自于道德。没有道德,就好像没有根的花一样开不长久。

  另外“女子要谦卑柔顺”,听上去乍有点性别歧视。其实不是这样子。传统文化对男女都是一视同仁的,为什么会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个词?其实对男性也是有谦恭的要求的,不是说女子就要低声下气,男子就可以吆三喝四。所以双方都是平等的,都要学会尊重谦逊。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用白话翻译出来就是:一个女孩子,她的道德比才能更加重要。就像班昭一样,才明绝异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之心。那么关于“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这句话的解释就更明白了:现在有些女性,天天看灰姑娘嫁给高富帅的言情小说,自己也写这一类的小说,还要改编成电视剧,宣传鼓励不劳而获和拜金。她们的确有些有点文采,但是她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呢?缺失道德教育的小女孩看了这样的作品,觉得不劳而获当少奶奶的生活很好,所以她们就跟着学;社会风气变得像现在这么糟糕,充满了小三女、物质女,难道和这样的现象没有关系吗?所以这样的女孩子,还是不要识字为好。另外有些女孩,她们可能受过高等教育,学过音乐舞蹈艺术,结果却用来当高级小三获取钱财破坏别人家庭,这样的女孩子也是一个反面的典型。

  不过也有些女性,总是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当做自己无知的借口,拒绝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放弃了自我奋斗,那么这样的人就算“无才”也没有道德。

  在《轻轻走向完美》一书中,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在走向完美的过程中,谁不希望完美,谁不希望没有缺陷,完美固然很重要,然而女人的美丽并非是单单追求外在的靓丽,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内在的充实。虽然,外表的靓丽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成熟、平和、端庄、大气,只会让“女人”这两个字更充实。然而这一切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的是阅历和眼界。而在这个过程中,“轻轻”则显得尤为重要。

  亦舒在《圆舞》中曾经说道“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