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娘》读后感1000字
《上海娘》是一本由苏想 编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娘》精选点评:
●看完之后还不明白之前的楔子里的女人到底是谁,一开始一直以为是眼睛,后来才发现是老鸨本人。
●编辑的第八本书 才开始的一段,我曾被作者的文笔和叙述节奏所吸引,很像张爱玲,但之后却发现,张爱玲也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好像写的是一种人,但是却写出了千百种生活,每个人都想好好活下去,但是通往前方的路上,没有很多选择,无奈和抗争,会塑造出怎么样的人?我还有一个困惑:眼镜到底是不是十三玲珑的女儿?
●书名比内容抢眼,写的还不错,但比王安忆张爱玲她们差远了吧,夸的真离谱= =
●太棒了
●文字很漂亮,精致冷艳,浓丽的旧上海风韵。但是非常写实的故事里掺进了一些灵异因素,并无益于塑造糜烂凄艳的氛围,反而有点画蛇添足,好比往王安忆的小说里添进了蒲松龄的人物,不伦不类。
●故事精致香艳又带着冷冽,现在很少有作家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了。
●书名比内容抢眼,写的还不错,但比王安忆张爱玲她们差远了吧,夸的真离谱= =
●以为是那种玛丽苏文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
●这文也太好了吧!横扫一片的小白文啊,这么好看的文居然不火?
《上海娘》读后感(一):贾正清的哥哥“小白脸”到底做了什么?
非常好看的一本小说!
每个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通过“眼睛”这个悲剧的小人串联在一起,跌宕起伏,每个人似乎都背负着不幸和秘密,看到后面才一一串联了起来。
但是贾正清的哥哥“小白脸”到底做了什么?求解惑。
《上海娘》读后感(二):风情万种烂血肉,倾国倾城臭皮囊
风情万种烂血肉,倾国倾城臭皮囊,如果严歌苓笔下的金陵十三钗是女人精致的肚兜,这里面的人就是破烂腥臭的裹脚布。嫣红翠绿的下贱生命,在老上海的夜里风姿绰约着,苦命的女子用诡秘迷离的生存方式绽放自己的婀娜与芬芳,繁华里,那些无人重视的胭脂继续浮沉。虽不及张爱玲尖锐深刻仍不失为好书一本。
《上海娘》读后感(三):上海娘之我见
我不管了我要吹爆《上海娘》!啊啊啊啊啊这本神书,让我每年重重复复地读,与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的眼睛同哭同笑,百转千回。
此书神奇之处大约在以下几点:
没有一个啰啰嗦嗦可以被替换掉的人物。八大先生,风姿绰约,花枝招展,具体表现于金盏菊之男子气,潘楚怜之妖与贱,十三玲珑之狠与柔,十三翡翠之娇,裘素纨之惨,柳月来之深藏不露,肖凰之惊艳,沈容倩之晚景凄凉。小人物如秋兰,即使努力以自己还是小孩子的身份掩盖,表现得事事不谙,仍逃不过好花就要被摧残的命运;忠仆有如阿安,在小姐小时候就努力帮助小姐追寻自己心中所爱,替她欺瞒老爷,长大后与整齐一起将尸块沉江,即使到六小姐老了仍旧相伴左右,替她梳头,帮她料理家务,甚至想替她顶罪。温润如玉又喜欢发点小脾气的温琦是江南水乡烟雨蒙蒙中的一把油纸伞,那快言快语一心护主的冬冬犹如精致的红牙拍板。贾政白,世上有如此蛇蝎心肠又风情万种的男子,又要女子做什么用?倒是作为男主角的贾政清显得中规中矩,平平淡淡了些。眼睛,我的眼睛,这个穷酸到了骨子里的小女孩,这个邋遢恶心姿态不雅其貌不扬的小女孩,这个贪吃为吃不顾一切的小女孩,这个愚昧好骗又精明阴森的小女孩……这个善良至极美丽到让人叹息的小女孩。她本不应该到这个世上。可是她来到了,安静地走了一遭,将一切都看在了一双大眼睛里。可惜的是三番五次地从鬼门关逃回来,终究还是逃不过。
发型隐喻。女教师双麻花辫,单独一根蓝丝带束发,良家妇女髻,沈容倩从长直发到卷发的转变,柳月来当上女老板后的细波浪卷,财根给眼睛编的小辫子,眼睛扯散头发以及惯常的披头散发,在重庆的齐刘海和两个小辫子,以及恢复披头散发。
一个悲惨的疯女人几十年的复仇之路。而灵芝真的很惨,复仇之路的最后,甚至未能与自己恨了30多年的小女孩正面交锋,而是命丧小女孩的看上去痴傻愚笨的女儿眼睛之手。连同自己嫡亲的儿子,戴官。真心是传承了三代的放火癖好……此时过了近40年白老爷一家(除了宝珑)终得团聚。
一个小女孩竟不是外表看上去的七八岁,而是24岁的故事以及她作为一个成年女子的心理活动、对成年男医生的感情,“埃丝特”心理。
一个小时候缺乏母爱而心理畸形的敏感甚至残忍的小女孩,一个与父亲发生不伦之恋的少女,一个被卖入妓院的少女,一个受尽折磨的二房,一位最终熬成鸨母之后依旧眼神清亮坚定,宛若一个大家正妇的奇女子。
一本佛经,遭致白家上下妻室仆人几十口人的命丧火海,两座妓院的兴旺与衰落,一个女人30多年的复仇之路,一个男子30多年的隐姓埋名女扮男装。也是亏了眼睛逆天的藏东西技术,在找佛经这一点上真的把所有人都牵着鼻子走。
诡异新奇但又贴切得不可思议的比喻与形容。的确字字都是珠玑。
以一个小讨人的视角描写。这个小讨人双眼能看见飞来飞去的小黄蝴蝶,能预知人的死亡,可自己并不自知。
悬疑气氛十足,老版甚至简短的一句话都能成为线索。眼睛用蛤蛎油去喂老鼠吃,裘先生喜爱在十个手指上涂蛤蛎油,有恰好被下了安眠药昏睡不动弹,那几只在猫死后被眼睛和阿三惯坏了的老鼠自然有可能……在很后面,活过来的裘先生十指都没有完整的了,只剩两个光秃秃的肉掌。而当时读者读了,还以为裘先生被安娘姨给害了。
《你的剧本逊毙了》里边说,你的对手必须要是一个“人”。而这群上海弄堂女子所苦苦抗争的,思来想去,恐怕是整个风雨飘摇的老上海。
《上海娘》读后感(四):卑屈的命运
上海四马路的长三堂子里,是一群被社会所唾弃的女人。她们生活在繁华的声色世界里,一面风光着,一面寂寞着。命运的无可奈何,社会的压迫,是她们之间的共同点。这当中的人,或是姐弟离散,或是出生起便被抛弃,或是被丈夫欺压,或是从落地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她永远也无法改变的身份。每个人都曾反抗过,挣扎过,终是徒劳无功。她们也会渴望平常人的幸福,但那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当最终世事更替,繁花落尽时,才明了命运的掌握是由不得自己的,唯有遵从,在遵从中找寻最适合最平淡的真实。
老上海,这三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光影斑驳,布满青苔的小巷子里一个穿着艳丽的旗袍,扭动着婀娜多姿的体态的美少妇向人走来的场景。这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地方,但又是一个极易让人深陷其中的魔洞。聚春堂和敷香院就在这里,一个对于男人来说是天堂,而于女子而言,就是连在里面做鬼都是一件惨事的地方。这里有着一群被命运屈就的女人,她们被称作八大先生:十三玲珑,金盏菊,十三翡翠,沈容倩,裘纨素,潘楚怜,肖凰,柳月来。透过她们,我们可以大致看到当时旧社会的女人的生存状况。这其中潘楚怜应算的是最让人心酸的一个,因为她的悲剧性完全是带有甘愿自我牺牲的意识。这样一个嘴刁的女人,却是最让人心怜的女人。她不是主角,文中并没有大肆笔墨来写她,只是寥寥数笔,就可以窥见她的痛楚。父母早亡,家中除了剩下姐弟二人,还剩了一大把债。为了还债,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大她二十五岁的男人,妻不如妾的她,命贱得不如一条狗。每天不落的毒打,暴打和凌辱。吃的是他吃剩的骨头,半蹲在他面前,半响不敢动。即使被打得头痛欲裂,也是眼睛一闭,任拳头如雨点落在身上,她已经习惯了。只有弟弟,是她唯一的牵挂,也是她临死前还甘愿被人骗的原因。潘楚怜是聪明人,难道就发现不了郎中的那点伎俩么?是早已发现,宁愿活在谎话里来支撑自己生存下去还是在情感的冲击下,理智也已被冲昏,只要弟弟还活着就好。事情的最终是她亲手杀了那个男人,来到了聚春堂,开始了一份虽无颜面但可以让自己吃饱穿暖的工作。同乡的一个郎中,在她本是姑娘家时就认识的,他告诉她,他知道她弟弟在哪里,她弟弟在国外留学。这段不确切的消息,还是让她欣喜了很久,她开始不断地让郎中帮忙往国外寄东西汇钱,用的都是自己的卖身铜钿。就在她被害入狱之际,她还在要郎中帮她收信,一封封写自郎中之手却假称来自国外的信。她向来不喜欢破的东西,但最终,她却用了一个破洞的丝袜来结束自己。她认为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除了死,她别无选择。这是在旧中国所固有的封建思想下所产生的悲剧,女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权利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连有争取和改变这样的字眼都不曾知道。对于她们而言,是不可以有遵从自己意愿的改变的。当一个人的命运是自己无法掌控,自己无法挣脱时,那么活着就犹如行尸走肉般。固有的封建思想造就了旧社会女人命运的悲剧性。
除了潘楚怜这一具有悲剧性的典型代表人物外,还有秋兰,肖凰,裘纨素,金盏菊,傅水晶等人物。她们当中有被老鸨作为抵债抵押给收保护费的,有为了招揽生意而吸食福寿膏的,有为了还债给老鸨而去了低等妓院却遭受了凌辱的。然而,她们每天都以光鲜亮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从穿着到妆容无不透露着精致与奢华。但是表面虽是风光,其实就与画皮一样,外边人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皮囊,内里的腐臭烂肉,就只有自己知道。
除了最终走向死亡这条路的,还是有经历了多次波折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安分地活下去的幸运人儿。书中除了描述旧上海部分妓女的悲剧人生,还以感性的言情表现手法讲述部分妓女在经历了繁华以及一系列的变故之后遇到真正对自己真心付出的男子并过上了如普通女人般的幸福平淡生活。作为从妓女退下来的老鸨,十三玲珑,可以说是及其幸运的了,在自己的聚春堂遭遇到重大变故之时,遇到一个迷恋她,愿意包容她的一切过往并帮她逃过杀生之劫的男人,贾正清。这样的结局,总归要比这其中任何的一个女子都要幸运的。作为清倌人的小十三翡翠,本以为会得到一条难以逃脱的不归之路,但最终她也成为这极少数当中幸运的一位。在被抛入大海生死未卜之际,一个年轻的渔夫救起了她,把她带回家成为了家中的一员。她自身也明了,这样劫后余生的生活,是不可以再对此做有过多的幻想,而且,像这样平淡女子的生活,未尝不比她在聚春堂的生活来得真实和动人。与意外的幸运来最终通过依靠男人寻到出路的十三玲珑与小十三翡翠相比,邢安娜则显得更为机敏与聪慧。作为聚春院的佼佼者,邢安娜在每次出局子时都在为自己打点后路,她把触角伸至社会的上层,肉体关系此时已不再重要,无论是从衣着打扮,说话行事,都已然像一个良家,却又八面玲珑。她代替着正统大妇的工作,维系着各个立场人物之间的交际,最后靠了码头安身立命。然而,这一切都又像是在试图说明着女人要改变命运就得靠男人。此前的反抗,挣扎与无奈都在男人这里得到结果。让人倍感讽刺与无奈,看似幸福的背后却是地位的不平等与附属关系。命运,改变了,靠男人而得以改变。
感命运,叹人生的一本书。喧嚷的世界,嘈杂的人生,唯有在浮华夜色里,才敢袒露真情,书中的主角——眼睛。眼睛是讨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讨人。她与其他女子不同,不仅仅在心理上,还在生理上。她一直在找她的姆妈,那个从出生之日起就抛弃了她的姆妈。但她不知道,姆妈一直就在身边,就是那个整天对自己又打又骂的十三玲珑,而且自己之所以在生理上与别人不同,是因为姆妈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而这件事也正是导致她被抛弃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眼睛是不幸的,但在故事的结尾,眼睛却又是幸运的。她找回了失散二十几年的姆妈,有了一个新家,而在她找回姆妈之前她还遇到了一个叫谭胖的男人。可最终,眼睛还是死了。不得不让人可惜。眼睛是贯穿整篇作品的核心人物,作者以眼睛的视觉来描述事情的发展经过与结果,使得作品带有眼睛式的独特视觉看法。
旧上海,已是过去的一层梦;女子的命运,也不再带有浓烈的封建旧社会的悲剧色彩。人生仍在继续,梦仍在旋转,那曾经活在不堪的人生中的女子,成为心中不可抹去的一道伤痕。繁华褪尽,一切在走向平淡之时,在那里找寻真实的灵魂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