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再现》经典影评集
《风华再现》是一部由Lauren Lazin执导,图派克·夏库尔 / Rappin' 4-Tay / Conrad Bai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华再现》精选点评:
●对rap音乐纪录片无爱,爱过记录。
●红极一时的饶舌歌手图派克,纵然活跃世人眼前仅25个年头,活于听者耳边,存于追随者心中却是永远,他是个麻烦,因为口无遮拦,对真实世界生吞活剥,让匪帮说唱拥有了赤裸的灵魂,一次枪击生还,骄傲蹲牢,二次枪响终于倒下,却仍会在你的心里复活。
●He is the MAN! Thug Life!
●what the god is!
●看得十分难受的一部纪录片,不光是口音难懂,更多的是价值观的不认同,如果rapper都这副德行,那真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欣赏的所谓艺术
●他的音乐里有他的信念。
●这是一部对Tupac一生做全面客观回顾的纪录片。Tupac1996年被枪杀,生前和死后都备受关注。该片当中的许多素材可谓独一无二,这要归功于Tupac的母亲。她亲自参加该片制作,使得影片内容真实而又丰富...
●The king of west coast
●我有这个片子最好的中文翻译版 里边的对话 有的确实很经典
《风华再现》影评(一):重生
介绍说唱乐手2Pac传奇的一生,包括他早年的演艺事业,他的努力与成功,与东海岸说唱圈的恩怨,以及最后遇袭的前因后果等等。那些刚刚听过他的音乐,想要了解更多背景知识的筒子们可以参考参考。片中配乐也是经过精心选择,值得一听
《风华再现》影评(二):从2Pac看Ayawawa
在粉丝眼中,饶舌歌手是街头诗人,2Pac更是其中翘楚。对街头生活感同身受的人认为他用漂亮的flow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和其他街头黑人的真实生活,对街头生活不甚了了的人也有不少被他的歌词所打动。在批评者的眼中,正是2Pac和当年的其他饶舌歌手粗鄙的歌词造成了街头黑人不良的风气。
可以说作为饶舌歌手,2Pac在文化影响力上少有艺术家、特别是黑人艺术家可以比肩,但仅凭2Pac的几句歌词企图改变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弱势地位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连“向贫穷宣战”这样大规模的运动都无法改变这一现状,2Pac唱几句歌的影响自然更为薄弱。
这些批评者的话固然有一定道理(描述和赞颂之间应该也有一道细细的金线),但他们没有人愿意承认,不论2Pac和其他饶舌歌手有其他多么不是,他背后的怒火是有原因的,他歌词中展露的街头生活是真实存在的。
在当下,当年攻击饶舌音乐的批评声音目前已经基本不复存在,在一代人随着饶舌音乐长大后,饶舌已经登堂入室成为艺术殿堂中的一员。但电影中展示的Rodney King事件和2Pac本人被警察殴打事件依然是“黑人命也是命”运动的导火索。
黑人目前全方位弱势的核心问题The Moynihan Report说了一部分,即黑人本身家庭愈加支离破碎以及这种现象和价值观的正常化。另一部分The Moynihan Report没有说的、资本主义也很少提及的是黑人本身对生产力掌控的缺失。这种缺失即是经济结构性的,也是文化性的。奴隶制长久以来让黑人处于经济弱势地位,同时造成的习得性无助和刻意对有利于黑人崛起的因素的打击(如刻意破坏奴隶家庭的形成、对职业伦理形成的逆向激励等),直至今日依然在负面影响黑人。
2Pac本人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不清晰、不全面和无效的。但如此讨论他本身的问题,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意识到,讨论2Pac等饶舌歌手是否应该用大量篇幅去描写街头的景象本身就是末节,如何更加深入了解这种状况的成因和实事求是(而不是主义先行))的寻找和执行解决方案才是更重要的。
投资者彼得·蒂尔在分析为何特朗普当选总统让所有大跌眼镜时指出,媒体针对特朗普总是在咬文嚼字,却没有严肃去对待他表达的内容。用俗语说,特朗普是典型的“话糙理不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Pac和其他饶舌歌手的也是如此。
以同样的逻辑看Ayawawa事件,难道我们不该更多去看Ayawawa究竟是不占理还是只是话糙?她的招数如果在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中是有效、被接受的,那么是不是应该先去认识这个现象的成因和并形成解决方案。再来因为话糙的问题批判Ayawawa本人?
《风华再现》影评(三):Live Fast,Die Young
Tupac短暂而传奇的一生经历丰富。
他出生于纽约,母亲是民权运动积极分子,她对Tupac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可以从Tupac的一些歌曲的歌词中看出来,里面怒气冲冲地呼唤着平等。Tupac在父亲缺席的环境下长大,他承认,没有一个男人来教授他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很艰辛的。然而影响他更多的则是贫穷。
我经常上网易看新闻。网易评论里的不少愤青都对国内现状以及自身现状非常不满,他们都向往着移民美国。在他们的眼中,美国是个无比自由的地方,而且富裕。可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另一面——被媒体小心翼翼对待的那一面。贫民窟是美国繁华袍子上点缀着的一个又一个虱子。贫民窟里有多乱?就是如果碰巧你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就有可能被错误的人开枪打死。枪支、毒品泛滥,犯罪率居高不下,贫穷,这些是贫民窟的主要特点。Tupac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而且他父亲的缺席导致了没人能够保护Tupac家的妇孺。他小时候被贫穷困扰,已经到了必需品无法得到供应的程度了。贫穷给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导致Tupac的歌词有些左倾,他用愤怒的腔调怒吼着平等。而且在Tupac声名鹊起以后,酒色金钱他都有了,他开始沉溺其中。这就好比一个挨饿挨了很久的人,突然得到很多的食物,他是很难不放纵自己去暴饮暴食的。结局就是,Tupac撑死了。当然,撑死他的不是食物,是名望、金钱和享乐。
Tupac说,他自己的role model不是那些光鲜的伟人,而是毒品贩子,妓女,街头混混。我看到的时候很感叹,围绕着毒品贩子、妓女和街头混混长大的Tupac,他的才华居然没有被埋没。他的成功是异类的成功,他的暴毙也不能全怪别人,毕竟他死前几个小时,还在同朋友胖揍一个混混。
我觉得奇怪的是,来自纽约的Tupac陷进东岸和西岸的说唱纷争之中,他居然是站在西岸这边,和东岸闹不痛快。。。他第一次遭到枪击的时候,他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过,枪击自己的是一个黑人,是他用音乐去维护、去为其争取权益的人。这种窝内斗真是讽刺。
他也因为性侵坐过牢。他当然不是如他自己声称的那样无辜。之前,他甚至觉得,坐牢是每个男人必须的经历。直到他真正身陷囫囵,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洗澡都要服从狱警的命令时才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真是扯淡。。。
其实我眼里的Tupac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只是一个笑起来有些傻气的天真的男孩子,才华横溢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的锋芒,耿直,心里藏不住话——得罪了不少人。他尊重女性,这么说一个性侵犯好像有失公道,但是Tupac深爱自己的母亲,尊重所有值得尊重的女性,而且他不畏惧强势的女性(有不少男人将对强势女性的畏惧转化为厌恶)。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影响了不少人。死的时候他才25岁,他的一生有如过山车般经历了不少大起大落,虽然不是善终,但是人的一生不在于有多长,而在于有多精彩、有多快活。应了那句话:Live Fast,Die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