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捶碎红楼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捶碎红楼读后感100字

2020-11-20 00:08: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捶碎红楼读后感100字

  《捶碎红楼》是一本由江湖夜雨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捶碎红楼》精选点评:

  ●有理

  ●作者整个就是在吐槽红楼梦,然后把一切传奇都归结于是大家YY出来的。

  ●我家有一本书,江湖夜雨写的关于红楼梦的,他写的其他书还是挺好的。 唯独这个红楼梦解读,他写了曹雪芹不是什么曹家后人,只是个普通穷老百姓,因为曹雪芹写过他自己很粗陋,我去你大爷的。 傻逼。人家自谦一下不行么? 宫廷剧里后妃都说“妾身蒲柳之姿”,哪个长的蒲柳之姿了? 哗众取宠,好歹也是个写书的,这要是给小孩看了不是误人子弟么? 还说红楼梦原是曹雪芹写给富贵人家看的小黄书。我,我能打死他么? 想象一下,就想象一下,将来:我们三四十多岁了,和年轻人谈名著,年轻人告诉我曹雪芹是个粗陋的写小黄书的大汉,孙悟空有4个妖怪老婆,赵丽颖的事迹写进了教科书,啊?鲁迅和魏巍?我们没学过她的文章………我怎么和年轻人交流?我不想打死这些被洗脑的年轻人,我想打死那些写书的。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还算高明的颠覆,至少把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我唬的一愣一愣的。

  ●我们从小就被迫接受“唯一正解”,无从锻炼选择和判断等思维能力,甚至开始以此挟持别人……兼听则明,看看不同的观点,也有不少收获~

  ●想象太好

  ●当年我是多爱江湖夜雨啊。

  ●太狂傲。

  ●一半客观,一半为证己见而断章取义。

  ●很好,值得一读

  《捶碎红楼》读后感(一):理性思维里的“红楼”

  撇去拿红学当饭吃的学术大家,偏爱考证的他山之石和某些爱好从字缝里看历史的百家讲坛名嘴咱不说。这本《捶碎红楼》算是闲谈系列的读物。

  一般写个小散文品评一下红楼人事的都是女人,或者思维女人化的人。江湖夜雨这本闲谈小集的不同,在于他以现代男人的理性思维去看红楼中的诸人诸事(意识形态一边儿去,反封建教科书一边儿去,美学价值一边儿去)。可以对比一下另一本也属漫漫古典情系列的书《误读红楼》。很明显的看出,江湖夜雨作为男人的思维是:实用第一,理性至上;闫红作为女人的思维是:体验第一,感情至上。

  比较而言江湖夜雨的思维更符合我的观事逻辑。

  《捶碎红楼》读后感(二):一本会被红迷骂死的红楼解读书

  假期,休息,如果不想出门给马路上添堵,最佳选择便是在家看书。

  比如江湖夜雨的《捶碎红楼》,对于红迷们而言,可称是一本颠覆之作。

  此书的前身乃是天涯热帖一枚,作者从曹雪芹的家世谈起,以史实论证,做为对老主子康熙爷感恩戴德的曹家,是绝不会在书中暗藏什么“反清复明”之念的。

  毕竟曹家也是世代的包衣奴才,打从在关外便开始跟着满清打天下,明朝官兵也好、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也罢,都是他们的敌人呐。《红楼梦》中老仆焦大忆往昔老太爷出兵放马时如何如何,便暗合了这一段历史。

  生在大清朝,长在八旗下的曹雪芹(曹家属汉八旗),对前明是绝不会有什么怀念之情的。作者的“怀金悼玉”,只是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逝水年华”而已。

  再如曹公的创作态度,作者引裕瑞《枣窗闲笔》中说,“其人身胖调皮广而体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又闻其尝作戏语云: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云。”

  就是说曹雪芹面对读者的催更,简单粗暴的表示,不用买会员,不用充点币,不用扔地雷,只要天天点好酒 烧鸭的外卖送到我家,我就加更。

  做为一部在红迷看来极具翻案文章嫌疑的《红楼梦》解读书,江湖夜雨在开篇处便表示,此书只希望去除后人强加给曹雪芹的粉饰,让《红楼梦》回归本真一点,更实在一点。

  身为一位在读者看来冷静客观到爆的解读者,江湖夜雨几乎在全书的每一章中都做足了翻案文章,所谓翻案文章,便是将大家公认的诸多现实悉数推倒。

  比如赵姨娘被大家妖魔化,贾链没人们说的那般坏,贾宝玉只是个寄生虫等等,再比如贾宝玉并非如后人分析的封建社会反叛者。

  如其在书中对袭人曾说过一大段个人评论,极为有名:宝玉道:“那武将要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那文官更不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瑕疵,他就胡弹乱谏,邀忠烈之名;倘有不合,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的大义。

  由此可见,贾宝玉同学的封建主义三观是极正的,全无半分反封建思想。他对于丫环们的关心爱护,便如《天龙八部》男主段誉一般,“虽然段誉生性随和,在大理皇宫和王府之中,时时瞧著花匠修花剪草、锄地施肥,和他们谈谈说说,但在这些皇子亲王心中,自当花匠是卑微之人。”

  更令红迷们吐血者,作者认为红楼梦内容消极,且内中有不少情节前后不一,诗词水平颇低,总之提了一堆任何一句都能让红迷拍案而起,对作者饱以老拳的问题。

  不过,或者也是因为作者下笔太过梗直,此书在豆瓣上表现甚是不佳,评分只有7分,且只有100余人评价,可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对于这种“少数人的呼声”,个人这个伪红迷接受起来倒是全无压力,“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万人眼中更有一万种《红楼梦》,更何况现在是“全民阅读”时代,当代人眼中的《红楼梦》又何止一万种?有人认为秦可卿是废太子女儿,有人认为秦可卿是李自成,那么有人觉得《红楼梦》有地方抄袭了《金瓶梅》,贾宝玉是个窝囊废,也都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奇了。

  《捶碎红楼》读后感(三):一个人的红楼阅读观

  老文一篇,见识幼稚,笑一个!

  偶然间发现“一个人的……”式的书名最近很流行,印象中小说有日本女子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童仝的《一个人的生活》;散文集有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理论著作有程永新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传记体有王强的《一个人的墨脱》;甚至漫画方面,日本的高木直子出版了“一个人的第一次”系列。如此书名的书还有很多,倘要全部列出来,没有几张纸怕是写不下的。仔细想来,这是一件好事。“一个人的……”句式里含着强调独立、自我的意识,用一个人的见解构建历史,阅读和记录生活,以微见著,不说是开启了写作一扇新的门,至少有了敢于宣扬个人的意识。

  我手中的这本《捶碎红楼》,倒觉得倘若把书名换成《一个人的红楼》也无不妥,甚至更为贴切。作者虽然有着“并非将《红楼梦》一书全盘否定,而是捶碎那个已是虚浮变形如在哈哈镜中的红楼之影,还原《红楼梦》的真实价值”的抱负,但问题是能否真还原得了。凭单人之力,以草更方式向传统的红楼研究提出质疑,发起挑战,勇气可嘉。如果尊崇作者说的捶碎红楼之影还原真实的说法,那这本书就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以个人的偏激应对众人的偏激。但如果抛开作者的抱负,光看他个人对红楼的阅读经验,却真可以得到一些收获,尽管达不到作者说的“最复杂的谜却被最傻的人解开,皇帝的新装为小儿叫破,不懂棋的虚竹却解开玲珑怪题”那样,却至少给出了好些新的理解。

  作者秉持的“捶碎”念头在书中表现为质疑精神,可以这样说质疑二字是该书的内核。作者跳出传统,引据旁证,进而阐发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先质疑而后解释。虽然行文中偶有随性的定断语句,但对整书的严谨尚不构成大的损伤。

  全书分为7编31则,从还原曹雪芹是一个“身胖头宽而色黑的粗汉子”,详述红楼全书的病态情结、宿命论调和艺术瑕疵,到发掘后四十回的价值,重评红楼人物、诗文,最后两则着意批驳某些红学家的怪论。每一编每一则的内容都和我们通常耳闻的理解有所逆反,比如作者谈到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时,先拎出一个“半部名著”的说法,说读三国读到关羽死可以不必再读了,看水浒前80回足矣,西游记最好是单看前7回,余下的多是重复。这种说法就很有意味。接着作者就后四十回的艺术性和思想火花做了论证,也是言之确切,又能以书中原文出发,结论令人信服。我认为这是全书写得最好的部分。

  在重评红楼人物的几则文字中,可能争议性较大,诸如说贾宝玉就是一个“不学无术、懦弱无能、滥情不专、心地偏窄”的公子哥,说探春是一个“无耻的权欲狂”,说妙玉根本就是一个“伪尼姑”。其实这算不上信口开河,毕竟也是依据书中情节冷静作的分析,初看上去这些修饰定语标新立异,略显牵强。但作为作者的个人阅读经验,也是千个哈姆雷特式读者的当中的一个,纵然观点不合所谓红学家的格,难入他们的眼,也并无不妥,况且这些捶碎式的篇章,原本也就没有打算跟随人后人云亦云。想必这个名叫江湖夜雨的作者出书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遭人诟病的准备,也打好了预防针。

  至于作者广博的知识和顺手拈来的引证技巧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掉书袋的人我们没有少见,掉得最巧最厉害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而更多的则是填鸭式的。本书作者旁征博引的技术是没得说,但在材料的裁剪方面还需加强,凭着一则材料就下结论的做法并不利于讨论的深入。但总体而言,还是一本不错的书。

  想要了解草根民众如何读红楼,如何质疑《红楼梦》书本身和红学专家,这倒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不说给人多少宏伟的思想启迪,但至少会令人觉得,红楼原来可以这样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