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武林旧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武林旧事读后感锦集

2020-11-21 02:2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武林旧事读后感锦集

  《武林旧事》是一本由周密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林旧事》精选点评:

  ●休憩66th,史料价值优,阅读趣味等而下之

  ●《伽蓝记》写洛阳,《梦华录》写汴京,《武林旧事》、张岱二《梦》写杭州,有如红楼梦里的“内家风范”,如数家珍历历在目的黍离之悲,真是挽歌,再想下去就是“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没有自卫能力的文明越繁华越是引狼的肥肉。

  ●靡丽纷华如梦,不乏好玩的东西。好有生活哈哈。

  ●好好好

  ●104、武林旧事,[宋]周密。我呢,一直都爱慕宋朝,不仅是因为偶像的关系,也艳羡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文风蔚然、言论自由。而如今读了周密的书,更是好想穿越过去。当它地理志,又许多风俗人情;当它是礼仪的范本,其实还有民间吃的玩的,好多史料,刻画出一个叫人觉得好玩、好吃、好有礼貌的社会。

  ●文如其名,果然周密。

  ●男神夫妻档完成的评注噢。周密的水平一看就比吴自牧不知高到哪里去。

  ●仿梦华录忆南宋杭州繁华,实则寓黍离之悲。

  ●可作史观

  ●杭州出游应景随便翻阅的书,其实冷淡干涩,可读性太差。

  《武林旧事》读后感(一):很好玩,很难懂

  这个版的武林旧事,图文并茂,煞是好看。我辈山野村夫,看书先看装帧,印的不好看的书一概不看,这套书好像还包括诸如《闲情偶寄》之类的作品。排版尚好,值得古文上佳又有闲心了解古代风物的大家读读。

  《武林旧事》读后感(二):编辑偷懒

  第97页:至夜,蕡烛籸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谓之“聒厅”。

  蕡和籸居然无注音,无解释。实在不知道编辑的逻辑是啥。

  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貌?

  籸(shēn):凝结的粥块?

  《武林旧事》读后感(三):浮生旖梦:周密和他的《武林旧事》

  正襟端坐的史书,裁剪掉了几乎所有的鲜活,冷淡又干涩,如粗硬的树干。之外那些妙曼的枝叶、花朵、跳跃其中的昆虫自然就仰仗文人骚客了。

  南宋本是断臂残生,半壁河山,沉郁百年,到写本书时竟然已彻彻底底亡了国。一个文化上登峰造极的王朝两度沦落在异族手里,那些光华灿烂的文明被撕裂、践踏,毁灭,余下的是熏满了乱世残年的灰烟气息,这叫与生带来了中华文化里傲慢的读书人情何以堪。那不厌其烦详细罗列的琐碎吃食,那一串串明珠美玉般雅致的宫殿名称,慈父太上谆谆嘱咐醉意正浓的官家一路小心……这般平淡悠然的醇雅、这般竞逐的繁华,但愿沉醉不愿醒。青灯永夜,笔下是朝歌暮嬉,酣玩岁月的旧梦,眼头是晨星霜叶、繁华委尘的怆然。

  看惯了八卦秘史的我,粗粗划过那一串串满身人间烟火色的名字,诸如“沈姑姑、媳妇徐”,有时掩卷沉思,这平常的名字背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技艺到底如何惊艳绝伦?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妻儿……其实他的名字能流传下来已经是很伟大了,还有千千万万的个体人就淹没在历史的厚厚尘埃里。若要认真,所占据的位置,大约能和几千万人平分几个简单的数字,比如落日余晖的崖山海战,《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或有悲歌,或有怆然,只是在历史的沉重上再添了一把土罢了。

  记得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在市井里优雅生活的朝代。

  《武林旧事》读后感(四):从东京到武林到北京

  从东京到武林到北京

  ----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有感

  有幸生活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而且,文化产品也相对丰富。并能够在几千年后阅读到先辈的著作,遐想当时的风土人物,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在很多人看来,宋朝,是最令人向往的朝代,是尊重知识的朝代,文化得到大发展;是繁荣富强的时代,人民物质生活丰富,国家力量强盛。通过阅读《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能够梦回宋朝,体会一下当时的风土人情,可以算是给心灵放个假了。

  我在读这两本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我该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宋人的生活,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与当今的北京对比较为合适。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是的帝都。

  我不敢,也不能做出实质性的比较,因为两位作者都出身于当时的官宦之后,文采、见识远在我之上,而我仅仅是现代社会的屌丝一枚,一般的知识分子,才疏学浅,也没见识过什么广大的世界。加上并非生在北京,只是偶尔去过几次,对北京的印象,也仅是几个有限的地方,更多的是通过媒体以及生活在那里的朋友了解到的。

  但还是抑制不住冲动,在阅读时比较一番。

  两本书都描绘了当时帝都的建筑布局、皇帝官宦以及平民百姓的生活、当时的娱乐、传统节日和饮食,遥想当时情景,不禁神往。

  但是最让我向往的,还是当时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既世俗,贴近百姓生活,又隆重,各种自上至下的仪式活动。比如七夕、比如新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这些传统了,虽然二十四节气和各种节日还在,但只剩下空壳,没了生动的灵魂。这些传统已经衰落几个世纪了,中华文明要实现伟大复兴,复兴其中的文化生活传统应该是最重要的项目。

  《武林旧事》读后感(五):有事于南郊

  三岁一郊,洵大礼也。

  先说四孟驾出,即官家出行的礼制。“先期禁卫所门牒临安府约束居民,不许登高及衩袒观看。男子并令衫带,妇人裙背。仍先一日封闭楼门,取责知委,不许容着来历不明之人” ,责任明确,各小区居委会主任或路段城管“沿门驱逐杂人”,约拦击鞭,一路赞喝山呼不赘

  而冬至的南郊祭祀,“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飨之数,声容文物,不可尽述。”先是五六月间,“择日命帅漕及修内司修饰郊坛”,“绞缚青城斋殿等屋凡数百间”,“并差官兵修筑泥路”,从某门到某门,“计九里三百二十步”,“皆以潮沙填筑,其平如席”。对帝王的御驾专车“五辂”,一个月前作压力测试,置铁万斤诸上,“与辂轻重适等,以观疾徐倾侧之势”。用车头一天,“缚大彩屋于太庙前,置辂其中,许都人观瞻”,让百姓积攒些眼缘,瞧个头彩的热闹,或许也有同乐、厌胜的意味。

  郊前一个月,反复演习,“殆无虚日”。前十日,陪祀诸官于尚书省宣誓遵守礼制戒律。前三日,帝王依百官奏请开始斋戒,从大庆殿、景灵宫到太庙斋殿、青城斋殿一路浩荡的折腾换床位。路上热闹,“卤簿仪仗军兵于御路两傍分列”,“宰执亲王,贵家巨室,列幕栉比”,“珠翠锦绣,绚烂于二十里间,虽寸地不容闲也。歌舞游遨,工艺百物,辐辏争售,通宵骈阗”。

  凌晨一点一刻,”上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辇至大次“,礼部侍郎奏”中严外办“,即内外戒严,皇帝就踩着黄道(黄罗铺地),前面一宦官冲着大佬撒些冰片龙脑香。礼官喊一声:”有司谨具,请行事!“ 礼乐起,祭坛内外,”凡数万众,皆肃然无哗。天风时送佩环韶頀之音,真如九天吹下也。“ 想来这”韶頀之音“,在凌晨的清寒熹微中,还是雍容灵彻、疏宕辽阔、启人懋敬的。至于祭礼,祝颂三献而已,随后散福赐胙、送神望燎,礼毕。

  至于中严外办,也即宵禁戒严,书中以”喝探“为例。曰”三衙诸军,周庐坐甲,军幕旌旗,布列前后,传呼唱号,列烛互巡,往来如织“,曰”卫士十余队,每队十余人,互喝云:是与不是?众应曰:是!又喝云:是甚人?众应曰:殿前都指挥使某人。” 不知是否也有具体的换防口令,增强安全。

  黎明,上乘大安辇、五辂陪扈,吹拉弹唱去丽正门大赦天下。“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迤逦入丽正门”,随后立金鸡杆,与三省宣敕,钟鸣欢呼声中按照约定作一番对答,敕下,礼部郎中奏解严,上乘辇回南宫门。是为“登门肆赦”,除十恶外,尽皆赦免,以示帝徳宽厚。

  quot;大礼后,择日行恭谢礼",譬如还愿,清简敛饰许多,“如四孟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