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摘抄
《城南旧事》是一本由林海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49,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南旧事》精选点评:
●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这本书定义为“儿童文学”,仅仅是因为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写的么?可是若是还处于儿童时代的我去读,大概只是认得字,很多东西不能有深切感受的吧。六岁的英子说她分不清“大海和天空,好人和坏人,疯子和贼子”,其实大人又何尝能真正分清,我们只是使用了一些粗暴的标准去将它们强行分割。这本书,关于成长,关于离别。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最后一篇看着难受
●成长的其中一个代价就是生命中的很多人会离我们而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在後記中她寫:「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如果要問文學究竟有何意義,我所看到的,是幫人留住曾經有過的哪怕轉瞬即逝的情緒起伏,不管是往事還是故人或是一座城,即使它已難於這世上尋覓,舊時的它仍將永存,在文學中。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我们看海去。
●以前的课本里有节选,没想到节选的竟是文章的结尾,现在看到又有了另外一种感动。另外,英子小时候怎么能遇到那么多事情,比起她我的生活简直乏善可陈!!所以这些“旧事”的想必是经过一番加工的吧
●我是小大人了 我是小大人了 没有回不去的忧伤 只有走不出的伤感 这版我想收藏啊
●被开头关于骆驼的文字吸引
《城南旧事》读后感(一):送别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笔下的北平还在:中国乡愁文学的最后一笔终于随着运煤骆驼队走进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咛,不带惊讶,依稀听到的是城南那个小女孩花树下的笑语和足音。林先生永远不老,像英子。
——董桥
《城南旧事》读后感(二):“记得我是好人!”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其实正如英子自己所说,自己没有大人觉得那么幼稚,可是,有些东西,她确实不懂,或许,她不懂的,成年人也不懂。只不过,成年人早就不想去考虑这些问题罢了。
每一个片段都一些人物离英子而去。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那位“看起来敦厚老实的叔叔”。
“记得我是好人。”这是一句多么凄凉的话。他偷盗,这固然是为人不齿的事情,可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哥哥、儿子,我们有怎么能太过责备他呢。
《城南旧事》读后感(三):真挚感人的小故事
文字用小孩子的口吻、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感情,诉说着幼时发生的故事。
勾起了我们的联想,它是那样的真实,让我就感觉发生在眼前。
还记得那首送别诗的最后2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在我看来,这也是作者的这些小故事中的人物的最后结局,都一一的离开了她,而伴随着这些人物的一一离开,而她终究也要长大了。
是的,长大了,长大有成长的烦恼,有小伙伴的别离,有世事世人的好坏甄别,有亲人的离开。。。那这些也都是无以抗拒的,它们构成了我们成长的一些因素和催化剂。
伴随着他们的离去,我们终究是长大了。长大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四):童年
最近看了两本描写童年的书。一本是《城南旧事》,一本是《呼兰河传》。两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书。果然没有失望,两本都让我感动,回味无穷。
《城南旧事》中,作者以儿童纯洁天真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在不断的长大,不断的成熟而同时也在不断的失去一些东西。只是我们还应保留有那一份童心。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作者寂寞的童年。作者是敏感的,她的童年生活是单调的,小城的生活也是单调的。小城里的人们传统的过活,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传统的弊病,这甚至是可以杀人的。作者无意批判只是写了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城南旧事》读后感(五):电影的桥段 忧伤的童年
五个故事:疯子秀贞和妞儿,收破烂的小偷,兰姨娘和四眼狗的结合,宋妈的家庭故事,爸爸生病离开。每个故事都是悲剧,看到最后我都没有看到秀贞和妞儿有没有找到那个男人。
以小女孩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以小孩最单纯的童真去试图区分所谓的善与恶,好与坏。除了主人公英子,其他没有过多的人物内心刻画,都是通过对话和行为来表现的。
林海音在后记中说:“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
看完《城南旧事》有些许伤感,有种悲油然而生,童年确实是挺美好的岁月,做事情看问题没有那么多顾虑,那么单纯,善解人意,不会把世间的人想得有多么坏,然而这段时间是那么短暂,短暂到我们只有那么零星的一点记忆时就被大人们逼迫着要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