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经典影评1000字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是一部由Arlette François执导,Jean-Louis Servan-Schreiber / 西蒙娜·德·波伏娃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精选点评:
●很多书里解释得更清楚。 “抱怨,大闹一场的家庭争端是很多女性受压迫的反映。”模糊屈从或者模糊“支持”当然比辨认清楚面对冲突简单得多。真正的反抗也只能建立在看清楚之上。
● 不存在人设,高中时还对有些女性化的男性带有偏见,这犯了三个错误,不该存在女性化的概念,也不该存在女性化的男性的概念,更不该带有偏见。
●这样啊
●女性附属于男性源于历史(母系氏族制度的瓦解)和现实(婴儿开始性别区别教育);阶级斗争应与性别平等同等重要,而不是附属;女性必须经济独立,加入WLF(妇女解放组织)互助交流,不能指望通过男性主导的立法帮助女性确立平权法案;对于要建立像她和萨特那样的感情联盟,需要注意不要陷入女性气质的陷阱,警惕男性打着“性解放”的幌子睡你;从贤妻良母之类的男性给予的“名誉”中走出来,女性要拒绝做家务,这是下一步女权运动的重点。
●绝对该看
●生殖器官的掩饰与袒露。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就错了。
●https://b23.tv/av24246728 b站评论区也是有趣
●好的。(b站有
●一个意外发现:波伏娃和萨特居然长得很像(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脸盲)。 最开始只找到了英文字幕+法语版,虽然短,但是法语+英文真的很容易岔,看的我脑壳疼。
●尽可能去生活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影评(一):值得反复看的纪录片,学法语吧。
一部彩色片。讲话像男人一样,挺有意思。
很多历史现象其实压迫性别的现象比如说杀女巫,就是让女人不要去碰医药学。因为医药是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是很有权利的,所以让女人不要碰这个事情。
他通过很多事例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女权主义,就是追求男女平权。他早期作为一个强大的知识分子,大家没有把他当成女性来看待。所以他一开始没有这样的敏感。但它深入进去以后,就发现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去追求平权,很少的人出来反抗。
主持人施里布先生,问了不少关于女性经济独立的事情。因为第2信已经发表了25年,所以他接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就是说一个女孩20岁的时候可能愿意伺候老公照顾孩子,但到了30岁的时候,往往男人就离开了他,他必须摆脱自己年轻时依赖丈夫的条件,然后去一个人面对抚养孩子的境遇。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影评(二):1975年电视访谈中的波伏娃
关注女性议题的人无法绕开波伏娃。1950年出版的《第二性》提出一个惊天动地的观点:一个人并不是生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这是波伏娃所有理论的基本。所谓的女性气质并非天生,而是被后天塑造。这样的塑造来源于男性主导的权力话语,女性在男性的压力下造成分异,男性作为整体,教给女性作为整体表现得依赖他人、被动、顺从和自我消除,女性因此被降级了。
波伏娃在1975年的这段电视访谈中提出许多关于家务劳动、性解放与女性独立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如警钟在耳。家务劳动是女性被强加的劳动,不是生产性的活动。这一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母亲的工作使女性变成奴隶,造成奴化母亲。女性追求内在独立是如此必要,即使需要付出很多,但若非如此,她们将永不被给予其他思考的方式,只能被框定在男性的话语里。在谈到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时,波伏娃尤其提出需要警惕女性解放运动取得的任何进展被男性滥用,而反成为女性自身的陷阱,比如性解放运动会成为部分男人要求女人性开放的借口。
女性解放运动道阻且长,需要波伏娃这样的理论体系创造者,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修正的建设者,更需要意识到女性状况而加入战斗的广大参与者。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影评(三):妇女节礼物
今年妇女节送给自己的礼物。
简单梳理:
①小女孩是被人工制造成女人的。男性对生产性劳动的控制以及“女性模式”对女性的社会规训,造成了女性很难获得独立。
②对“父权社会价值”的反抗不能与针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混为一体。社会形态的转变与性别平等是两个具有相关性但又相互独立的问题,女性不应寄希望于此,而应自己实施斗争。
③即使在最民主最平等的组织中,女人依旧只被当做女人。所谓的女性组织是骗人的把戏,是一种制服女性的手段,通过让女性认为“事情已经解决了”,好让她们以为自己受到了照顾。
④即使再艰难,女性也要财务独立。真要男人与家庭主妇交换身份,他们是不会乐意的,因为一旦脱离了这种关系,没有赚钱能力的人将一无所有。为了钱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并不比卖淫更值得赞赏的事,它否定了女人作为人的价值。
⑤性别歧视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暴露在危险中的不安全感、对“荡妇羞辱”的宽容态度、教科书中的刻板印象。
⑥“我生活中最大的成就是萨特。”并不需要排斥男性,爱一个男人、和男人生活是有可能的,但需要特别小心不要陷入女性气质的陷阱,不要放弃自我。
⑦“你如果不跟我睡,你就不是真正的解放了。”性解放不意味着和所有人睡,警惕男性利用女人的性解放来强迫女性发生关系。
⑧拒绝家庭工作对女性的奴化。
未来的两性关系必将更加复杂,女性应当联合起来为自己的权利斗争。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影评(四):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权主义者
性别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于后天对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哺育方式造成了男性与女性的差异。
社会鼓励男性表达自我,抑制女性使之成为从属的地位。男性在其幼年时期即因为女性亲属对其阴茎的把玩而习惯于炫耀它。
男性阻碍女性获得特定的资格,阻碍女性成为医生、律师,而竭尽全力将其束缚于家庭。
在女权主义者主张社会对女性不公正的语境下,男性辩解自身也同样受到社会的压迫,不平等的社会对男女都造成了伤害是不可否认的,但男性不愿意改变现状,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相较于所受的男性身份压力,作为男性群体的他们获得了更大的隐形福利。
男性以感情、家庭、子女捆绑女性,使得女性无偿为其提供家务及抚养子女的服务,并且使得部分女性因个人工作及家庭、孩子的不可兼顾而承受道德上的愧疚与背负。
女性通过婚姻与恋爱的方式在男性处获得生活来源、缓解自身的孤独,即使她们不喜欢他,也任由自己不得不和他们在一起——“一个并不比卖yin更值得赞赏的情景”,她们失去了自身作为人的价值。
男性滥用xingzy,假借鼓励女性争取xing解放的名义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权。
并没有所谓女性气质一说,所有的女性气质都是享受男权社会便利的男性及为其大唱赞歌的女性束缚女性的工具。
不论部分男性如何为自己辩解,他们自身都是当前社会的受益人及对女性进行剥削的加害人。
《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什么我是女性主义者》影评(五):Beauvoir 1955-1975的女性主义思想我对当下女性主义运动的个人看法
eauvoir的理论基础:“女性并非先天,而是历史和文明的产物”。
早在一个女孩被哺育时,她被区别于他的哺育方式便镌刻了这个孩子以后的一些行为模式。
社会背景是1955-75,简要概括那时的女性如何成为“第二性”:1.与男性关系中满足男性需要;2.遵循外在暗示实现个人价值;3.由于社会规训,女性在历史上并没有影响力。
电影五点印象深刻。其一:因妇女家务不产生经济价值,照顾家庭不被视为成就,然而她们的工作不比在外工作的男性轻松,她们的非生产性价值同等重要;其二:家庭妇女因无法承担离婚后失去经济来源,精神支柱而忍受家暴,出轨,成为附属品失去个人存在价值,有无对应的法律保卫受伤害的或离婚妇女的权益?其三:应有相关法律保障妇女不受侮辱性言语伤害。其四:女性在社会规训的过程中,被教导要更多的隐蔽,不要展示任何东西,而男性在小时候已然被教导展示,对应女孩的羞耻感教育,男性对自己展示的身体器官无羞耻感(无贬义),作为女性的女儿,她们的教导保持了女性一贯的模式和传统,日益被教育成为一个“女人”,正是这种教育使女性慢慢分异。其五:在波伏娃看来左派或共产主义团体对女性主义不支持是源于男性对自己权力的维护,以及他们认为阶级矛盾是胜于男女矛盾的。
eauvoir最后一再强调,女性工作经济、精神独立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非常赞同。由此我也想说我个人觉得女性主义的战场应该是在受教育和职场上,争取得到平等的对待,和不被羞辱的正当权利,而不是加强性别对立。与其争取一些物质上的保障不如创造让女性独立的社会条件,这也是我反感一些中国女权者言论的原因,由此联想到真正的左派,不给予弱势群体实物,而给予取得这些实物的途径。(跑题了)
波伏娃也说过,一开始这本书是学术上的,而后被应用于各个社会运动,成为了运动手册。
我的德国老师上课讲过80年代德国的妇女如果想要工作要请示恳求自己的丈夫,而现在社会变迁,45年过去,男性更多参与到家务中,可能是在城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社群里对女性的尊重是一种趋势。但乡村女性生存状况未可知,女性仍然(全部)承担着非必要的家务,背负父权社会的重担,不被重视,或者多子女家庭的女孩要更多承担对弟弟、哥哥的经济负担,被父母剥夺受教育、深造的机会。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