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摘抄
《从凯旋门出发》是一本由利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凯旋门出发》精选点评:
●我读的这本书不全,不止法国最后还有别的很多国家,觉得这样的导游到处走走不错但是每天同样的路线也很单调~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旅游类书籍。它不会像大多介绍景点的文章:绚丽、华美,令人神往。充满的是生活的气息,仿佛,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非常好看
●浪荡导游 奇幻生活。
●旅行的那些事,那些人。 所谓文学需要用生命去阅读践行,方能领会那些大师的深度。 真正的导游是件多么深厚的事啊,读书、行走、思考,人生才是最炫的旅程。人生需要积累储蓄的是看涨怕跌的财富还是丰盈的人生经历?只有丰富才会富有。
●去欧洲的飞机上读完的书
●旅行的意义
●一个陌生人在陌生的城市
●每篇都短到好像什么都没说,又确实洋洋洒洒地写了些东西。讲故事的能力基本没有,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描写。导游即便会引经据典,也实实在在是个过客,写不出地方真正的美,也写不出当地人生活的矛盾。
●图片撑得,但读烂一点的有点减压,而且降低门槛的力量
《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一):不一样的西欧
看了很多旅游方面的书,很多总是单从景观方面来描写有多唯美多神奇,一种很表面的物质欣赏,而这些直接用图片即可概括。这本书的作者从人文,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描绘西欧人,西欧文化,真真切切的从很小的细节中感受生活,感受与国人不一样的态度和方式。很难得的我整本都读完了,从头到尾,细细品尝,享受一种阅读的快感。
《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二):我的偏见
以一个文艺大叔的视角深入巴黎的生活。真的进去时有种丑小鸭变天鹅的感觉,第七本书加一个阿姆斯特丹有最正规最安全的红灯区...威尼斯的春节庆典比春晚好玩多了.~
“你无法把美好的东西永远占有,而最美好的也许就是时间……”这是旅程结束时的必然感伤吗?抑或是生活本身不被我们所轻易察觉的真相?
最美的状态就是在路上~
附加一个 一个人走过的世界有多大、他的心就有多大~
《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三):一本怪书
这是本很怪的书。
我不知道是应该把它定义为“旅游类”还是“评论类”。作者在这本书里的主观感情非常强烈,很多文章在我看来甚至就是评论性文章,和陆游完全无关。且很多主观感情还给我一点“愤青”的感觉。
总之对于这本书的文字,我在阅读的时候,总会觉得非常的不耐烦——我发现我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的不敏感,作者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枯燥的感觉,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在看一本教科书。因此最后我是随便翻完的——这是我最近连着看的第二本和自己气场不合的书了,下本书一定要小心选择才行,否则我估计就要有段时间不想读书了。
还好还有照片。
书里的照片是我的大爱。选取的景和角度在我看来都很独特而有味道,唯一的可惜是很多都是黑白照,有时感觉活力不够。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是了。
最后,如果想去欧洲,那还是可以看下的。
《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四):跟着思想去旅行
这个世界人很多,有思想的人不一定多。有思想又善于用文学化的方式表述出来的人就更不多。
这本书未必是所谓经典,但是一定值得你品味,当然前提是,最好你爱好文学,爱好思考。
一个人做什么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在从事这个职业。本书作者王黎明先生是一个导游,当跟随他旅游一程之后,你也许会发现,旅游原来不是常说的那种旅游,也可以是文学和思想。
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跟随文学和思想去旅行,但你的导游如果是一味作家和思想者,他(她)肯定倾向于以文学和思想来影响你的旅程。旅行是否关乎文学和思想没有肯定的答案,正如旅行未必总是和某些导游的金钱指向相关一样。既然一个铜臭的导游其导游风格一定充满铜钱的味道,那么一个文学家和思想者让你体会一路文学的韵味和思想的深邃,也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以职业判定一个人,而不愿意以一个人判定一个职业,两者其实都不对。
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做着一个职业,两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有的只是个案。虽然王黎明先生的书和他的导游风格都是独特的,但要注意一个将知识、文学和思考相结合的导游是极其稀少的个案。从个案推出普遍性可能会让你的下一次旅行和阅读失望,这种失望正是王黎明先生的独特带来的,因为他,跟他的导游同行的他们,很可能不一样,虽然其他导游也可能有自己的亮点。
创造是美的,将美的创造与吃饭的活计交融起来,那是自由的美,虽然工作中的王黎明先生脸上写满焦虑或深沉,——自然,这与流行的快餐式旅游消费或许并不相容。
如同大多数优秀之作一样,作者或许是痛苦的,而读者却能收获到快乐,或甜蜜的哀愁。创作者的自我折磨是活该,读者的阅读享受却是天赋人权。如果你抵制不了阅读享受的诱惑,不妨翻开这本书,跟着思想去旅行。
《从凯旋门出发》读后感(五):从凯旋门出发——与硬汉派导游悦读欧洲
从凯旋门出发
——与硬汉派导游悦读欧洲
王 平
当我收到刚刚出版的《从凯旋门出发》这本书时,不得不深深感叹造物主安排的神奇。因为仅仅在三个月前,我才结识这本书的作者利明,地点恰巧就在巴黎,在凯旋门。并且就是在他的率领下,从凯旋门出发,开始我们的法国蓝色海岸和意大利之行。
那天的巴黎下着细雨。我和我的一位年轻同事拖曳着沉重的行旅箱,转乘了好几趟迷宫般的地铁,从香榭丽舍大街的某个出口钻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雨雾中的凯旋门。而等候我们的旅游大巴,就静静泊在附近。我们近乎狼狈地登上汽车,一位身高至少一米九十、戴墨镜穿黑衣的硬汉子便赫然矗立在眼前。
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利明。率领我们从凯旋门出发的导游。
在那样阴沉的天气,遇到这样一位表情和天气一般阴沉的黑大个子导游,除了始料未及之外,我的心情无论如何也不会明亮起来。我甚至感到沮丧了。在我的想象中,即便出现一百张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导游嘴脸,也绝不可能挑出像他这样一副嘴脸来。这副嘴脸只可能属于黑社会老大,或者某要人某明星的贴身保镖。它怎么可能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脸上眯眯笑,背后耍花招的导游联系在一起呢?
可是我错了。
在随后的穿越法国南部和几乎整个意大利的旅游中,利明用他极具艺术气质和颇富人文情怀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对欧洲文化与历史的深厚把握和独特理解,
彻底改变了我对他最初的印象。
我们一起喝酒,一起聊天。我们居然成了要好的朋友。
还是在旅途中,利明就跟我说起过,他即将在国内,在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时间如魔法师,三个多月倏忽而过。这本书此刻躺在了我的手中。《从凯旋门出发》。情景再现。巴黎、里昂、米兰、维罗纳、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尼斯、戛纳……
在他的书中,在我的心中。
这的确是一本随意的、翻到哪页哪页就可吸引你读下去的书。作者的笔调(也是活脱脱他说话的腔调)时而轻松、幽默,时而温情、伤感,亦庄亦谐亦俗亦雅,一忽儿形而上一忽儿形而下,既嘲人又自嘲,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小至凡人俗事、吃喝拉撒,大至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旁征博引借题发挥,或令人忍俊不禁或令人掩卷深思,不知不觉间,噫,一本书差不多翻完了。
这里不妨信手拈来几节。
谈厕所:
谁敢说厕所不重要?内急起来,任何景点也不如厕所。“先天下之急而急”,作为称职的领队,要在任何地方随时给游客找到方便的地方。否则这行当就混不得!
谈国人:
我们国人越来越热的出国游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有个最极端的例子:一位游客放弃在巴黎的一切观光活动,一头扎进老佛爷商店,六个小时后两手空空地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看得上眼的东西。
谈城市:
人到底凭什么来看待他居住的地方?不是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街面如何繁华,甚至不是气候和风景,而是人!总之,当我在此第一次见到有人骑车摔倒,紧跟在后面的陌生人立刻着手照顾他,并打电话叫救护车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值得居住的地方。
谈文学:
我曾经向客人大段讲述莎士比亚,并比较中国古典戏剧,结果把车上三分之二的人讲睡了。我也曾收到过一位女中学生的信,说她跟我旅游之后,回去和志趣相投的同学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专拣好书读。
谈旅游:
旅游不仅仅是要见识那些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自然景观、建筑等等),更要了解无形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事物。“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让活的东西翩翩起舞”,这才叫收获……
这就是一位身高至少一米九十,喜欢戴墨镜穿黑衣的硬汉派导游新书里的点滴内容。说实话,我被这本书深深打动了。近些年来,国內出版的旅游类图书汗牛充栋,可是以一个华人导游的身份和角度,且写得如此真切动人的书,就我的目力所及,还是第一本。而最近作者又告诉我,他的第二本书(当然也与欧洲旅游密切相关)也写得差不多了。
在巴黎,在凯旋门,我认识了利明,并一起从凯旋门出发,真是我们的缘份。我并且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游客能在凯旋门和利明一起出发。我坚信你们会不虚此行。当然我还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读者喜欢这本《从凯旋门出发》。
《从凯旋门出发》,利明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定价: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