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深耕,不轻易跨领域
文/夜渔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读《白鹿原》,至今读了大概有100来页,到目前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不是白嘉轩,而是他姐夫朱先生。
朱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有点像诸葛亮,会夜观天象。
当然,我还想到了一个人,就是《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
朱先生也是一个对人性了解透彻的人,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精准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朱先生这样的人,在书里被身边人认为是圣人,和丁元英到古城的经历有些相似,前期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怪人,甚至被定义为疯子傻子,后来有些人就会发现,原来他是个高人。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聊起了《遥远的救世主》,我说看《天道》也好,读《遥远的救世主》也好,最多看三遍,最好看两遍,不能看太多遍。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太容易被影响了,有时候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去学习。
学习,当然是好事,但是学偏了,就麻烦了。
我有这样的感受和感悟,主要针对的是我自己,因为我发现我在潜意识当中被丁元英影响,当我脱离自身去观察自己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我们不能跟丁元英学习,如果学习的太多,就会跑偏,就会脱离现实。
倘若我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圣人,那完蛋了,不结婚也不生子,对有钱没钱也不在乎,只能自己生活,融入不了现实社会,因为在大家看来我就是一个怪人。
所以这样一想,世俗一点挺好的,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想结婚想生子,渴望成为有钱人。
人真的太容易被影响,身边都是不努力的人,会影响我们,身边都是努力的人,也会影响我们。
之前我经常写,朋友圈里如果都是非常努力的人,我们就会逐渐被影响,然后成为一个非常努力的人。
当时我只想到了好的一面,但是最近我观察自己,我发现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朋友圈里有很多创业者,他们经常也在朋友圈里分享项目,打打广告,每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项目,是不同的。
比如有做电商的,有做新媒体的,还有做短视频的,看的多了之后,觉得做哪个都能赚钱,于是我就蠢蠢欲动,想要每个都做做。
有这样的想法和心态,我不是个例,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会有,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普遍现象。
这番观察和思考让我想起之前在一个付费的微信群里,一位创业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这位创业者有一位做电商的朋友,主要做的是京东,他有多家京东店铺,稳定月入几十万。
如果他继续围绕着京东去放大,他会赚更多,因为这是他的主赛道,他非常熟悉,也非常了解,知道哪里有坑。
可是后来他看到别人在其他电商平台上赚到了很多钱,于是他就决定在做京东的同时入驻其他电商平台,结果赔了很多钱。
我还看过一位创业者写的文章,他在文章里分享了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他的主赛道是做线上教育,后来他看到很多人做生鲜赚钱,然后他就跑去做生鲜,结果也赔了很多钱。
我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态也是这样,看到别人在他们的主赛道上都赚到了钱,于是我就被影响了,然后我就在思考和反思,不要轻易跨领域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做电商有做电商的思维,做新媒体有做新媒体的思维,做短视频有做短视频的思维,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倘若我们的主赛道是做电商的,那么我们按照做电商的思维去做新媒体,显然是不行的,就会频繁踩坑,不仅浪费时间,关键是金钱成本很高。
所以我觉得,人能专注的深耕一个领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当我们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往往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还有可能跌入深渊。
针对这一点的思考,我认为很重要,不仅仅是做事,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
年轻时要做加法,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主赛道是什么,所以要不断的尝试。
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要做减法,不断筛选,找到适合自己的主赛道,作为一生的事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