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一度读后感摘抄
《零下一度》是一本由韩寒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下一度》精选点评:
●说实话我只记得很好看。比三重门给我的感觉好。
●当年看的时候感觉非常棒
●不喜欢韩寒这本 太偏激了
●有两篇还不错,大部分看不下去,很一般。
●这是初中啊我擦,太遥远了!
●3.5
● 那毕竟是年少轻狂之时,经历过的甜蜜微涩的年代。
●最早接触韩寒时看的就是这本。
●很少有人在他那个年纪就能达到这样的高度,to be honest,佩服!
●对寒寒无爱
《零下一度》读后感(一):度过
若对生活的感悟有十渡,之而才能有气度去普渡众生的话。
此书定为摆脱青涩年代的4度,至于能否看破尘世,与天地习气融为一体,以自己的精神境界为躯壳,化为一朵灵气。就得看韩寒小生的造化了,青春是美好的,但若回忆多了,其现实生活倒可以想想了。
《零下一度》读后感(二):这最起码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一直觉得 韩寒的书 比郭敬明的书有保存价值
这个时代 需要一些人来说话 来说实话
而不是一味的沉浸 在虚无缥缈的 青春里
韩寒的书 代表了 这个时代的一些现象 而后再来看 对这个时代是有影响的 但是郭的书却不然
若干年之后 人们会记得起韩寒 却不一定记得起郭敬明
这就是为什么 好多人说【小四怎么现在这样了 我不像以前一样喜欢他了的原因】
《零下一度》读后感(三):说故事的能力
旧作是没有新作那么有力量,掷地有声。但很多潜能也可见一斑。他真真是一个有说故事天赋和能力的人,无论是小时候村里子的事,初中高中学生时代踢球寝室的事,都在他的叙述中变得有声有色。可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有趣的,和我们普普通通的学生时代又有什么区别么?所以能把大多数人都经历的,明明普通平凡的事,写的有其深意或趣味,的确是他的才华所在吧。
几个短篇很好看。代入感特别强,让人顺风顺水就读完,也不会在过程中游离出故事外想点别的。语言风格化也是亮点。
本对他没有什么想法,最近读过部分作品后对韩寒生出些敬佩和羡慕来。是个很特别也很惊世骇俗不平凡的人。
《零下一度》读后感(四):青年,青年
这是我初二时候看的,没看完,是爸爸为我借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书,他当时说,韩寒的文笔多犀利啊!他读了好多好多的中外名著!我后来放在车篓子里忘了拿,最后搞丢了。后来,爸爸问起来,我也是照实回答,于是,我老头就再也没帮我借过书看了。
其中,有一段描写他在大学里留着长长的胡爪,很是要味,现在就觉得不以为然了。还说他寝室的一个哥们天天练块,来炫耀他的腱子肉。在这一点上我到现在都很赞同,因为我发觉到大学以来白莫斯没学到,却染了一身的病,也让我总结出了一句话——不管是怎么样形式的健康锻炼都是给自己生命在加分!
那时,有一批同龄人都去打牛去了,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韩寒当时留的发型就是当时典型的打牛发型。另一批同龄人就躲在课桌下看这本书,当时我对这种人嗤之以鼻——有板眼你也留个韩寒的发型啊!不过,我现在很理解他们,因为他们都是爸妈的乖乖儿,现在这些脑子里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更加显得熊样了。
不多说了,我终究不能像文学大师一样评价这本书。不过,兴许某些朋友有着和我一样的青年故事,望分享。
《零下一度》读后感(五):被凍結的時光
作為80年代的人,那年作為學生,沒有人不認識韓寒,他像是一個鬧革命的人,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衝破出來,告訴我們這群表面乖戾而內心有充滿反抗的學生,原來應試教育可以反抗,原來世界可以反抗,原來我們可以勇敢地走一條不一樣的人生。
後來的韓寒,我們都知道,他後來從重點高中退學,他也沒有受邀去讀大學,他的落魄或成功,牽動著很多人。作為同輩希望他可以活得更好,讓那些傳統教育好好反思,更希望有人將自己心中那股反叛和熱情走向一個好的人生;作為傳統的體制,教育部和家長聯盟,像看戲一樣等待韓寒的衰落來證明證明他們所要我們走的路才是正確的。
如今的韓寒,我們也清楚,他活得很精彩,寫作、賽車還有做了導演,有不俗的票房,結婚生了個很討人喜歡的女寶貝,還有紅顏知己大方相伴。他是成功了,但那樣無形的抗爭,早已不復存在,我們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叛逆少年,那時候的賭局也沒有贏和輸,大家都在時代的進步中適應著不同的生存方式。當80後成了父母,原來曾經自己反抗的東西,也正是自己所要執行的東西。至於那些權威,在00後的校園里,原來大家都希望將傳統可以繼續執行,但是很多美好的條條框框早被曾經的我們還有現在的他們而變得面目全非。80年後,曾經被標榜著反抗和創新夾雜的一代,讓老師和家長很頭癢,他們想盡辦法希望讓我們在正統中發揮所能,相互間各出奇謀,在競爭中向前。只是,當我們長大,青春就像流星劃過一樣,終究,我們過的都只是時代所賦予的生活模式,我們所有的激情高歌,只在韓寒還讀著高中的那個時候。
最好的韓寒也留在了那時候,他寫的《零下一度》裡面所有文字都是最好的韓寒。帶著那個時代所有學生的特質和氣溫,去探尋社會的種種,包括小苦惱包括愛情的朦朧。字裡行間的幽默和尖銳,讓人看得前翻后仰。還記得自己拿著書,一邊看一邊莫名的大笑,不但看到韓寒那顆有趣的心,更讓自己有去感受日常趣味的興致。當年,大家對於韓寒的書有著期待有著熱愛,也是對書和文字,對精神的一種渴求,大概那時候也是最好的自己吧,那時候的高中生,現在的你們還有多少人還看書?多久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你會記得十多年前的自己穿著校服去等待一本書的模樣嗎?如果記得,那個你是不是很美!
沒有看過讓韓寒大紅大紫的《三重門》,第一本看韓寒的書是這一本,雖然是散文和雜文,但足以讓人覺得那時候的韓寒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