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About Face 3》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About Face 3》读后感100字

2022-05-28 02:07: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About Face 3》读后感100字

  《About Face 3》是一本由Alan Cooper / Robert Reimann / D著作,Wile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6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bout Face 3》精选点评:

  ●The first book I've read through about design. Recommended.

  ●支撑我整个MDes研究的宝典书!

  ●集大成者,理论,实践,方法,细节一应俱全,可以用来自学,也能做参考书

  ●中译太差,还不如坑次的读原文来的流畅

  ●翻了一遍。最有印象的一句话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用户的负荷,认知负荷、记忆负荷、视觉负荷与物理负荷。这句话很实用,就像重构代码里的 Bad Smell 一样,这些负荷是检验设计成果的一种验证与度量工具。

  ●神书,设计必读

  ●= =

  ●理论&枯燥。

  ●2010-08-19 标记的在读,结果回国之后没多久就发现有中文版了,偷懒读的中文版。到现在将近六年,About Face 依然是我心目中关于交互最好的书。

  ●这本书前半部分我给五星,非常实用,非常适合初入产品但不是小白的人看。后半部分,个人觉得实用性没有那么高了不过理论性不错,建议读英语了解术语名称。不过部分内容还是对新产品人太深,或者说太难实践。

  《About Face 3》读后感(一):好书啊!

  aboutface3.0是一本不错的书,介绍了系统科学的交互理论,完全符合教科书的要求,只要老师不故意毁人不倦你基本不会走歪。cooper是个不错的老头,但还是有点吝啬,否则放出点他公司的案例这本书就可以引我登堂入室了。现在看下来某些地方还不甚明了,尤其是角色建模和场景剧本部分的关键技术细节,各位爷有相关资料善本啥别忘分享一下哦。

  《About Face 3》读后感(二):第一章极有价值

  整本书三个章节,第一章极有价值,二三则略有过时,而且内容在其他书中也有提及。 不过即使只买第一章,也值了。

  我拍了一些书的图片,用语音详细说了我的读后感,在:

  《About Face 3》读后感(三):培养交互设计素养之经典

  这本《About Face 3》是交互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因为读英文版比较吃力,所以我读的是中文版。因为翻译的原因,在信息上和英文版某些地方有出入,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度过中文版以后在去读一遍英文版,这样既能够提高阅读英文版的效率,有能帮助理解。

  整本书的用词比较专业,属于工具类书籍,所以第一次阅读理解起来会有点费力。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最适合从事交互设计行业的人参考学习,对于想要了解交互的读者,难度偏大。

  《About Face 3》中的内容是针对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整本书强调的核心要点是交互设计要以目标为导向,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在读之前,我只是从自身(经常是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交互设计,当时认为既然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关系很密切,那么从用户角度去看待交互就是正确的方式。但是读过这本书以后重新审视交互设计,可以发现,单从用户角度去考虑太片面化,从全局考虑可以帮助我开阔思维。

  交互设计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所理解的交互设计是人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的设计,界面设计应该是交互设计的一部分。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交互设计的定义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这里面交互设计的核心词汇是:行为。从全局思考,在我看来像角色转化,也就是多个角度考虑如何让交互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书中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需求分析和软件测试环节都将用户考虑进来,而且整个过程要将设计和开发分开,先设计后开发。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式是切实有效的。

  那么怎么提升交互设计呢?作者认为需要让设计师参与到用户调研的过程中,解答“谁是用户?”“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目标?”的问题。按照Research、Modeling、Requirements、Frameworks、Refinement、Support的过程依次进行。虽然书中是这么陈述的,但是设计师未必会依照这个思路思考,事实上,读一遍根本没有办法把书中详细的东西记下来。就我个人而言,真正有用的是了解大致有几个步骤,提醒自己,不至于明显的错误。纸上学来终觉浅,投入实际使用中自然会记下来。前五个部分设计师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本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整个过程实现的功能就是帮助设计师从用户调研过渡到设计方案。《About Face 3》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概念或者工具,例如设计阶段的人物角色、脚本提纲,以及具体到软件设计中的姿态、流、冻结等。熟悉这些概念能够提升整个过程的专业性。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第二章关于实现模型和心智模型的论述。设计师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哪些知识?知识掌握需要到什么程度?我从书中得出的答案是:设计师需要理解但不用搭建实现模型,设计师需要尽量准确地想象用户心智模型,设计师需要有能力创造表现模型来尽量接近心智模型。具有功理工科思维的设计师,容易朝着实现模型方向偏移,因为实现模型能够带给他们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理解心智模型上,设计师很容易主观化,这也是老师们经常指出的问题,这本书花大量篇幅详细介绍怎样做科学的用户调研,怎样将用户调研转化为设计方案,很重要的原因是避免设计师的主观化猜测;而在表现模型上,书的第三篇全部都是指导设计师怎样设计软件界面。我认为不仅仅是交互设计,实际上这三部分适用于所有设计。

  我并没有读书的第三篇,因为那一部分内容更加像是一个工具书,为软件界面设计提供指导,在实践中阅读会更加有效。总体来看,这本书干货很多,质量很好,不过有些文字比较晦涩,理解起来并不容易。真正操刀的时候作为工具书参考可以当原则性指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