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奶奶醉酒》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白奶奶醉酒》是一部由赵瑞起执导,毛爱莲 / 任宏恩 / 杜朝阳主演的一部喜剧 / 古装 / 戏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奶奶醉酒》精选点评:
●饮酒的名堂真多。配角也都很出彩。 朝阳沟的经典唱段来自这出戏? 可以和贵妃醉酒对比分析。 被埋没的地方剧种。
●
●豫剧更适合拍喜剧
●河南越调可比越剧好听多了~ 河南咋那么多好东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fnb98oVf_M/ 越剧我也不是讨厌,只是觉得一般。有点平。还是尖尖嗓子的东西好听!
●81年制作。艺术很好。然无挽于戏种没落。社会变迁不尽可理解。
●前面实在精彩,后面就平淡了
●毛爱莲老师的嗓音真是太好听了,尤其儿化音,悦耳动听,里面还有大型彩虹屁,真会夸。这出戏百听不厌
《白奶奶醉酒》观后感(一):忽然想起它反映河南当时酒风甚恶,算社会写实
此剧并非很心爱,仍保留未删,不时拿出瞅两眼,开始以为毛爱莲有天生好听嗓音和从容不迫闲雅节奏,出于歌唱之美喜爱。后来想到原来自己是从很恶拼酒环境中过来的,看到剧中人贪酒能饮,且有许多劝酒、饮酒花样,不由亲切,戏剧能从本乡本土中抓住神魄,揭示严重的社会弊端(酒之误事误人),细节写实亲切,为后世做档案保留(现在实不记得许多喝酒的花头,看剧中“三层楼,双开弓,酒量小了就不中”,只能识别,不能自行复原)。本地观众瞅着“长流水”等名堂以及精明一世的白奶奶算计他人,见美酒走不动,逞英雄,结果被灌醉,鸡飞蛋打,醒来虽泼悍也无可奈之何,大约肚中发起暗笑起来,也稍有警惕。这样算是很能吸引人的戏剧了。
(另,早年河南民间和场面上应酬,劝酒极恶,酒量小了是不中,如若剧中人物白奶奶是个随着丈夫四处码头行走行商,守寡后当门立户的人,也许善饮是种职业和生存技能,不得不然呢。吾父无儿,亦不嗜酒,然带着学前的我多出现于酒桌上,我儿时亦能剧饮八小盅而不改色,虽就儿童味蕾,白酒只有辣臭之气,没有享受纯是炫技。而且后来半生从不主动饮酒,尚且不得不素丝沾染如此。)
《白奶奶醉酒》观后感(二):一部将雅与俗完美统一在一起的戏曲电影
明朝万历年间。盐商遗孀白奶奶想攀高结贵,为将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蛮横无知的女儿凤英嫁给富户童公子,费尽了心机。婚期临近,童公子闻知白小姐有些痴呆,想探明虚实。助人为乐的许怀才为协助表兄弄清真相,设计请白小姐来童府为装病的童公子冲喜。许怀才来到白家下书,狡黠的白奶奶明白了童家的用意,慌忙躲起来,不敢与童家来的人相见。许怀才乘机见到了痴呆的白凤英,不禁为表兄发愁。白奶奶没有藏好,终于被许怀才撞见,迫不得已接待了他,并被迫应允了冲喜之事。当白奶奶正为冲喜之事焦虑不安时,穷儒赵常为了独生子的终身幸福,又来向她借债。原来赵常曾向纨袴子弟无赖胡大孬借银50两葬妻,如到期不能还债,则要以女抵债。白奶奶得知赵常之女貌美,竞乘人之危,施展偷梁换柱借女冲喜的诡计。童夫人看见文静、美丽的"白小姐",满心欢喜,责备许怀才无事生非。机灵的许怀才早已看出破绽,准备搞个水落石出。他利用白奶奶嗜酒如命的弱点,大摆酒宴。贪杯的白奶奶自恃量大,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道破借女冲喜的真情。真相大白之后,许怀才又将计就计,在姑母童夫人面前,巧为周旋,促成表兄与赵凤英的婚事。向赵常索债的胡大孬,见凤英已去童府,便赶到童府抢亲。在后花园巧遇来找母会婿的白凤英,误认为是赵凤英,将她抬回胡府成亲。见木已成舟,懊悔不已。
《白奶奶醉酒》观后感(三):地方名伶名下不虚。剧种限制未达很高艺术境地
此剧在近来乱撞着看的河南戏中,不在最为出尖第一阵营,演员与我有乡亲之雅,多有社会间接关连,不胜感慨大约幼年接触过,隔膜不入,把它当落后事物扔掉,兴冲冲只爱看电视上放的“译制片”。近来看了一些地方戏,方发现自己把越调、曲剧误以为是豫剧,一样没落的各剧种各有努力方向,以求存、求演出时漂亮,暂时放这里总结一下粗糙感受。
近来看越调、曲剧、四平剧等,只需看完一部全本戏,就能明显感觉音乐调式单调,大约一两个主要曲牌就能把整台戏词套入。这些主曲牌多只是把剧情述事歌唱化起来,本身并不美丽到可以单独剥离出来欣赏,即:它远达不到歌剧作曲家各逞想象力的旋律天才(100%自由、新异),或昆曲虽严格程式化拘在曲牌中,但曲牌很多,各自在枷锁内极尽细微婉转(螺蛳壳中道场做到90分以上)。河南戏歌唱只是戏剧性的附庸。甚至脑洞大开想:同样使用豫皖共通的方言,各剧的剧情原型又多类似,其实可以把各剧种的主打歌唱调调归纳为几个曲牌,然后打合混成一个统一剧种,如看李少春、周信芳在京剧中唱河北梆子的“拨子”,毫无异样,甚至觉得引进得很恰当。
它的音乐性发展在比较原始或中间阶段,离原始的民间小调不远,大约是采风来,运用得熟练,有时显得很精工而已。
它的人材也不很齐全,看到戏曲电影中班底水平都不低,没有明显充数的要惊奇一下,看到例如越调《李天保娶亲》中旦角都很俊俏,算得上美人,一地最优美女要大大地再吃一惊。因为这行穷没落,几乎不能吸引人有其他职业可能时投身,更无论漂亮得到了如同持有各行业通票的美人肯从业。
就我看到的河南地方戏衰落后又各各奋进残存中较优良作品,暂时归纳其方向为:
1、打磨戏剧性,有趣
如豫剧名丑牛得草先生《三愿意》,另一演员演“财迷”老爷,意欲悔婚,不让妹子嫁给穷书生时唱“穷、穷、穷穷穷!”“一天三顿不冒烟……三天两头回娘家……哥哥你给俺点……他这穷酸帐我填也填不完”,描写人情细微,动机虽不良,十分可信贴切,观众视之大噱,一如看到昆曲《三拉》中胆小的赵宠看到感情很好的新婚妻子被大官拉入后堂的心理挣扎,观众要发笑,赞它写实传神。
2、提炼本乡土特有人物
如《李天保娶亲》中写老鳖一舍命不舍财的财主张忠实,宁可公堂上被板子打死,也不肯破财认罚,在准备挨板子时说:“别慌!把衣服给我撩起来,别让打坏了”。比如他的二妮名叫“小鸾妮”,在索要大姑许给东西时说:“不给,我吆喝你”——其实这是我河南妇女唯一申冤报复方法。我也在这样做。他的妹子泼辣多智,也是我河南一种妇女典型。
本剧中当家寡妇白奶奶歪点子多、不怕事、能闹腾,我们群众很熟悉。她唯一有的一女,被娇惯得有一点不如意,就瞪眼跳脚,我老人家,其实也是这个脾气。无非外在更多一些礼貌和触发燃点要高很多而已。
3、反映群众有共鸣的本地环境中主要社会问题
如曲剧《拉荆芭》,写农民年老了身体衰败,不能干好活,还易流涕多呼噜,招儿媳嫌弃,在家庭矛盾中容易被当做牺牲品的客观现实,以及父母疼爱子女深切,子女未必有同等爱怜之意相报的基因进化本能不相称。观之易流泪。不在形式艺术性有无,而在问题点得切,身边这种情况很严重。
4、歌唱性寻找美妙点
如四平调《小包公》,注意到拜金荣唱得每字都充沛激情,很有歌剧的决绝咏叹调之美(如《游吟诗人》中莱奥诺拉、夜后、《丑角》、《乡村骑士》中女角揭发奸情),虽调式简单,听得很享受。
如本剧中毛爱莲虽中年发胖,由正旦转为贴旦,演起半坏角色,但嗓子保存好,唱得微有水灵灵水漾之美。剧种调子不能为她助力,她自有自家歌唱之美也,虽不大明显。
5、迎合金主需求(主旋律、打闹化、武打戏、师奶剧)
我较喜爱反映农民、市井平民生活的新编剧,然不幸似乎新面世的多是给政府贴当政策门面的宣传剧。细节真而主题假,实在不耐烦,但献宝充D宣政绩后地方政府给拨款,让涸澈有点水,我也能忍耐吧……七八十年代在乡村野台班中看过西游记高老庄一幕,现在没有任何河南剧种说有这等剧目,大约是当年跑乡下戏班迎合农民趣味新编戏吧。类似尝试似乎昆曲也做过,周传瑛在自传中说他们也排了猴子戏。另,看到戏大量是婚姻故事,吾辈师奶最熟悉的领域……另一主题是在家受欺负的弱者通过科举中举向原亲戚雷声大雨点小地报复……大约也是吾等无可奈何细民爱看的白日大梦吧。同类如同河南多演包公戏。群众的渴慕点大约因为公道或清官或有力量的好官于河南普通人是种稀罕物,要心理补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