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诸葛亮》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诸葛亮》读后感1000字

2020-12-01 01:5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诸葛亮》读后感1000字

  《诸葛亮》是一本由罗周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诸葛亮》精选点评:

  ●这个诸葛亮太小气了 我觉得这么斤斤计较的人 是走不到那个位置的......

  ●才华和灵性像泉水一样流淌着

  ● 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找到一本和我三观极符的书,罗周写的《诸葛亮》。光是序言里的那一句『谨以此文,献给生他的阳都、养他的襄樊,敬给他深爱的成都与他永远到不了的、渭水那一面的长安。』就已经被戳中。有生之年,能从成都出发沿着丞相北伐的路线走一遭咩,能去看看丞相长眠的那片土地咩。 2015.09.01.

  ●有陈舜臣的东西了……可惜米后妈……= =不过,的确是女人写的!

  ●这本书让我想起高中时《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曲有误,周郎顾。”(38/50)

  ●是偏事实的,作者的目的也是想要接近事实的,虽然个人不赞同人物形象,不过作为想要写实的一部小说,还是可以的

  ●小说一本,不过作者写的真好!

  ●真的好喜欢好喜欢文子君的文笔~

  ●关于葛相的文看得最认真的就是这篇和《相忘于江湖》了

  ●一看就是小女生+脑残粉写的,但是很认真也很感人,尤其是序言——谨以此文,献给生他的阳都、养他的襄樊、他深爱的成都,与他永远到不了的渭水那一面的长安。站在渭水边,想起这一句,惆怅不已。

  《诸葛亮》读后感(一):惊叹于作者笔下的诸葛亮,更钦佩历史上那位真实的诸葛亮

  偶然之间下载的一本电子书,之前没有看过三国,历史也没怎么学好。看书之初纯粹是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特别佩服,看完本书之后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事情的远见,对人才的重用和珍惜,对刘备的忠心,和老婆之间的互相支持和精神交流。。。。见识了一个人才辉煌的一生, 书很精彩,每个章节都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作者的文字也很优美,古代那种特有的英雄与江山的味道最吸引我了,是当代我们所没有的

  《诸葛亮》读后感(二):孔明啊!

  原来这本两年多前在网上看过的小说也版了,尽管会遭遇这般那般的评价,毕竟这是一个年轻女子写的第一部关于诸葛亮的小说。是想象的成分居多也罢,史实也好,不重要了,她只描绘了大多数年轻人心中或者仅仅只是作者本人心中的诸葛亮就足够了。

  很多时候,你对倾慕的人,无法找到言语去描绘、去形容,因为你总掌握不好距离,那个绝佳的观测点是太近亦或太远在撰写人物传记时尤其难以捕捉,何况,这个美好的男子已经逝去1700多年,留给后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史的人心中有一千个诸葛孔明,那么,就冲这一点,对孔明一直怀有崇敬之情的阅读者,也就无可非议了。

  还看过同一作者写的《情人》,也是关于诸葛亮的小说,里面那个英俊惆怅的男主角,读出点楚留香的味道了,哈哈~~

  《诸葛亮》读后感(三):流变..

  “是啊,你们都教过我了,所以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日本的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

  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

  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子前,

  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就会吓出一身冷汗来.

  那冷汗,就是蛤蟆的油,

  这种油,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或烫伤的珍贵药材.

  而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

  重新审视过自己的从前,

  不觉间也吓出了一身油.

  ——黑泽明

  在我们短短的人生旅途中,

  能够在前20年就遇见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人,

  这无疑是值得感激的.

  如果今日固定的走在明日之前,

  如果我们只线性的以童稚为始,以老朽为终.

  那么第一个我所遇见的人是出现在1994那一年的老郑.

  Age 9

  在固定的时间一定会遇见固定的人,

  或者,我们必须按照指示变成某种人.

  生活是这样子安排我们改变的吗?

  老郑的出现使我从此跨入了”差生”的行列.

  这让我的少年时代变得很不好过,

  我常常会在想,他的出现是不是太早了.

  是否他可以再等我两年,才笑着出现呢.

  这个人在我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给了我最辽阔的梦想

  也让我至今都在为这些梦想而受苦

  我该感激他吗?

  毕竟是他让我在9岁的时候就表现的像个大人,

  这就让我在今后的几十年里都只能是个孩子.

  Age 18

  “回忆”这个词带着一丝伤感,

  也许是我们总是借此来找回从前的温度吧,

  去年的秋风拂过今日的脸庞,

  于是人生也在这来来去去的记忆里有了班驳的色彩.

  我18岁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柠檬色的人.

  这让我后来觉得我们的未来原来早在过去就已经发生了.

  不然为什么我们明明15岁就认识了却要辗转到18岁才相遇呢?

  叶子在风中打转,碰到一下就分开.

  落到地上,反而相遇了.

  她明明是个外来人员,

  却比我还要熟稔的与我的世界相处.

  然后,再探出身来牵我进去.

  那一年,她主动充当了我的领航人,

  然后就当了一辈子.

  当时的我介意吗?

  她的美好那么让人猝不及防.

  Age 21

  21岁这一年,我走进了预设的棋局.

  人类对更高层次的追求也必定带来对自身力量的反噬,

  这,是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终于也变成了一个温和又残酷的人.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这就是我们的生命,

  也是世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就像,

  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抱膝长啸,

  而一旦过了那段轻狂的年少,

  也就褪尽了铅华,变得暮霭灼灼.

  如果时间真的以另外36种方式存在着,

  请让我回到1800年以前.

  去看看那个传奇开始的地方.

  《诸葛亮》读后感(四):北辰星的微笑

  东汉建安五年,隆中。乐山。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仰望苍穹,那颗闪亮的北辰星吸引着他。北辰居于中,而众星拱之,只此一颗,也能够照亮整个天空。于是,他取到了自己的“字”——孔明。孔者,极也;明者,亮也。有多亮呢?像北辰星一样亮。他是诸葛亮。

  其实,多数时候北辰星的微笑得有如春日里的微风,温暖,和煦。

  笑容里的温柔给了妻子,那个史书中记载黄发黑肤的丑女黄舜英。因为她懂他。如果说孔明对天下了然于心,那么舜英便更胜其一筹,因为她对孔明的所思所想都了然与心,她知他的志向,知他的谋略,知其冷暖,亦知其喜悲。相爱的人因为懂得而感到幸福,觉得满足,所以人说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笑容里的慈爱给了儿女,宠溺给了女儿诸葛果,期望给了儿子诸葛瞻,他留下发人深省的《诫子书》,那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的谆谆教诲至今仍能令世人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炯炯目光。

  笑容里的欣赏给了马良,甚至有时自己都觉得给予马良的关爱多过了弟弟均;笑容里的盅义给了刘备,那个甘愿倾其所有辅佐的人;笑容里的放松给了张 ,外表秀美却内心坚毅的男人总可以令他放下疲惫,无话不谈....

  其实,也有些时候北辰星的微笑里带着些许狂妄。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抱膝而坐,嘴角噙着一抹世事了然于心的微笑,流传千古的隆中对自他口中平静地说出,却有似黄钟大吕般的响亮震撼。他甚至没有用一张地图,便将整个天下呈现在刘备面前,告诉他,哪里是谁的,哪里是刘备的,哪里可以得到,哪里应该利用。世上没有一个人会像孔明这般狂妄自大,也不会有谁,能令此后十三年的天下,全按照自己的一番话去运转,他自信,就像相信北辰星能驱散黑夜的阴霾,骄傲到闪亮。

  其实,更多地时候北辰星的微笑宽厚仁慈,让人心生感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悬挂在孔明书房内的警言,时刻提醒自己要宽容、坚忍。隆中对提出的“南抚夷越”代替了“南伐夷越”则是他仁慈的最好的体现。面对蛮夷的抵抗,他多希望自己是聋的,那样他便能好好欣赏这一幕,如樱花零落于空中。可惜他不是。他听到死亡轰然而落。更想做一个教化者,而非一个刽子手,千里率军,深入不毛,不为劫掠,只想赢得信。所以,他归还九丝城,对孟获七擒七纵。他的仁慈让孟获和南中看到了爱。看到了一个能开垦荒蛮,于最冷硬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收获五谷的人,看到了南中繁盛的希望。因为孔明清楚,成全一个人,成全一片天地,令每一种生命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才是智者所为,仁者之怀。

  论谨慎敏锐,没有人比得上孔明;论洞察协调,他亦无人能及;他谦虚的笑容有若藏于云中的月光,尽管被遮掩住,但光芒丝毫未减,显得可亲,可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于完美的男人,却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残酷与孤独。

  其实,北辰星的微笑也会很残酷。

  他欣赏周瑜。公瑾的才气,魄力无一不吸引着孔明向其靠近;公瑾的孤独与寂寞又时时敲击着孔明的心,令他心生悲凉;而公瑾对敌的残酷亦使孔明同他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可不论孔明多么喜爱公瑾刻入赤壁的风姿,多想英雄相惜,也容不得他要和自己一起争夺益州的事实。在孔明心中,天府是蜀汉的,只能也必须在那颗耀眼的北辰星照耀下归顺,他不能让给任何人。所以他微笑着,一封信催走了公瑾。

  战城南。死郭北,卤城战役强大的八阵,一发十矢的弓弩,飞箭如雨,原本干净的原野上,横倒着支离破碎的身体,青草贪婪的吮吸血迹,夕阳似被鲜血染过,分外猩红,拉长了那羽扇纶巾孤独的身影。可他从来不曾停止微笑。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蜀汉的荣耀。

  残酷,将孔明那张冷峻的,理所当然的面孔深深刻入历史的河床。

  其实,北辰星真实的微笑掩不住孤独,藏不住苦涩。

  在世人眼中,孔明如圣人一般,千虑都难有一失。可是,圣人无情,北辰却会孤独。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曾想给朋友们写信,提起笔才觉无人可寄。徐庶已不问世事,安心度老;原本可以无话不谈的张裔已被他逼死;能劝得住他的王连也死了好多年了,来不及看到曾得到允诺的安定的南中;姐姐诸葛铃嫁入庞家,早死,无法看到个媲美管仲、乐毅的孔明;公瑾要争益州,于是他一封信把公瑾推向了黄泉路;后来庞统锋芒毕露,也想抢占头功,又因为赵直为孔明写下的谶语“得之丝,失之龙”,所以他保全自己,用计使庞统死在箭下;马谡丢失街亭,受得一死;马良,那是举世少见的温善如白玉兰的君子,在夷陵战役中为国牺牲,关羽、张飞为荆州身首异处;刘备,他最热爱的君主,最挚爱的朋友呵,也已早早离开……累了这么多年了,长到最后只剩下自己,可他还是要这样继续走下去。但丞相啊!放了手吧,任悠悠日月轮转,春秋往复,平原漠漠延展千年;放了手吧,花依然开落,水依然流淌,风依然飞旋,雨雪也依然纷扬。

  诸葛亮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他可以温暖如春风,可以骄傲如耀眼的太阳,也可以残酷如肃杀的秋风。张裔将孔明比作周代名臣召公,说百年后丞相府将如召公休憩过的甘棠树一样,必受遗爱;蒋琬说,孔明是个光明酷烈的人,口气越淡然,心思越沉重,平静的眉目后藏着比严冬更冷峻的心。

  哲学理论中讲,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自然,矛盾之于诸葛亮,亦是如此。温柔,宽容,慈爱,骄傲.....源于本性;残酷和孤独也源于本性。残酷,本不是他所愿,可战争本就是生在血里,火里的。他需要战争。因为他坚持的,是国家,是蜀汉的天下,为了蜀汉,若需要残酷,他必残酷到底。毫不夸张地说,蜀汉才是诸葛亮真正的爱人。他把他爱入了骨髓,爱入了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他对蜀汉的爱。所以他用了一生的时间为她奔走辛劳,小心翼翼地盼望她更美好些。于是,她回报给他欣慰,成就和喜悦。当然,还有孤独。他为她倾注了所有心血,当她渐渐强大时,当他终于可以稍稍停下来惦记一下朋友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已经都走了。对蜀汉的亲近使他疏离了从前朋友之间心的距离,以至于对他们的离开都是后知后觉。如果将岁月比作河床,英雄就是流水,没有人能占据整个时代,也没有人能长盛不衰。孔明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就算半生的拼搏换来的是胸里一半满足一半失落的五味杂陈,孤独令他生命最后的时光无比凄凉,他还是要继续下去,哪怕只有自己。就像无足鸟,一旦起飞就不再停落,一生只停一次,停下便是死亡。

  这个世界有深蓝的湖水,也有使人窒息的血海汪洋;有广袤无边的黑暗,也有闪耀在高空永不坠落的北辰。可是,山陵总会崩陷,江水也有干涸的那一天,每颗星星都将坠落,每个故事都有个尽头。于是,五丈原成了千秋悲地。它从建兴12年开始下陷,人们说,因为它承载不起那悲伤。

  丞相,在红色的星辰飞坠前,您有没有想起多年前那一段烂漫、闲散、激扬的青春时光?有没有听到隆中飘荡的琴歌?

  有没有看到漆黑天幕中星辰滑落的微光里,北辰星最后的微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