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S (Italy)》读后感锦集
《COLORS (Italy)》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COLORS (Italy)》读后感(一):Introduction
由意大利时装集团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属下传讯研究及发展中心FABRICA出品的《COLORS》,以季刊方式发行,现今已经走到71期,而每期只有一个主题,以人居、种族、艾滋病、精神病、饥饿等弱势群体为中心展开详细叙述和深入讨论,图片震撼人心,战争、死亡、内脏、老人、难民、乞丐……,都是血淋淋的,有图不惊人誓不休的嫌疑。 <br> 别以为《COLORS》后面由时装集团支持就很商业化,而事实上,除了几个BENETTON的广告外,正本杂志是没有一点商业味道,一点也没有。 <br> 近几年,FABRICA在亚洲吸收了很多年轻的创作新血,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因此有很多主题也很亚洲,包括香港的共屋彩虹村、九龙皇帝等,上一期(第70期)还做了一个北京特辑,从这个日新月异首都城市的苍疤出发,讲诉拆迁、贫穷等被大众媒体忽略的渺小个体在变化中所受的内压和挣扎。
《COLORS (Italy)》读后感(二):主题和图片太血腥,有哇众取宠之嫌
虽然杂志界对这本杂志的评价很高,但我却不太喜欢,不是说他们做得不好或者不精彩,而是不喜欢他们过于慑人的图片,死尸、残肢、血衣、监狱、残屋败瓦……让人看得恶心,一直以来,我只买过2本。
这本由意大利时装集团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属下传讯研究及发展中心FABRICA出品的《COLORS》,以季刊方式发行,现今已经走到71期,而每期只有一个主题,以人居、种族、艾滋病、精神病、饥饿等弱势群体为中心展开详细叙述和深入讨论,图片震撼人心,战争、死亡、内脏、老人、难民、乞丐……,都是血淋淋的,有图不惊人誓不休的嫌疑。
别以为《COLORS》后面由时装集团支持就很商业化,而事实上,除了几个BENETTON的广告外,正本杂志是没有一点商业味道,一点也没有。
近几年,FABRICA在亚洲吸收了很多年轻的创作新血,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因此有很多主题也很亚洲,包括香港的共屋彩虹村、九龙皇帝等,上一期(第70期)还做了一个北京特辑,从这个日新月异首都城市的苍疤出发,讲诉拆迁、贫穷等被大众媒体忽略的渺小个体在变化中所受的内压和挣扎。
《COLORS (Italy)》读后感(三):这本65期<<COLORS>>内容
《COLORS》65期主题是言论自由,它的出版是为了纪念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成立20周年。杂志的封面是一个84岁香港老人在公共场所的涂鸦,内容涉及他的家谱,他说他的家庭才是九龙的统治者,和其它的《COLORS》不同,65期封底不是图片,而是黑底白字的警示文字,它提醒读者,这期杂志涉及的内容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是被禁止的,阅读它请自担风险。而且很正式的口吻。
翻开第一页又是大段的attention,提醒你如果读这本杂志会让你处在危险中或是冒犯了你,就停止读它。
正文全部都是血淋淋的文字和事件,让人触目惊心,里面多是各个国家的新闻媒体人员因为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杀害,绑架,威胁的事件,涉及种族,社会,甚至政府,拷问何为言论自由。中国部分有《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四个男人冲进了他在中山的家,切掉了他用来写字的两个手指,他刚刚深度报道了某一贪污事件,最后事件不了了知,唯一知道的是,在中山,取人两个手指的价格是50000元。
书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数据或图片,象在2004年,就有907个记者被逮捕,有1146个被恐吓或杀害,或是政府或是有权势的人可以轻松让人闭嘴或消失掉,图片中印象深刻的有看到14岁的儿子被活活燃烧的母亲绝望的眼神,因为种族屠杀而钙化的成片尸骨,以及脑壳里还在燃烧的死亡儿童,还是海啸后打捞出的那些死难者成堆护照。
总之,<<COLORS>>很言论自由,把一些人对它的埋怨也登了上去,在最后一个故事了。做新闻的人真因该看看,在战场上喂子弹真是好样的。
《COLORS (Italy)》读后感(四):稀奇古怪收藏家
( 顾盼| 文) 这期是季刊《色彩》出版发行第 20 个年头的周年刊,庆生特辑将主题聚焦于收藏家。事先,杂志网站上先公开从世界各地征集收藏家的故事,然后选出了最稀奇古怪的收藏物品登在杂志上。这些收藏系列包括家用电器如吸尘器烤面包机,主题玩具如假树、恐龙、美人鱼,但最叫人匪夷所思的藏品要数那些理应进入垃圾桶的东西,比如飞机上的餐具、泡过的茶袋、香蕉上的粘纸、卷筒纸或者塑料袋。当看到五花八门数量庞大的垃圾货被分门别类悉心收纳时,你不禁会认同这些垃圾真的也可以是收藏品。所以正如几位艺术和设计评论家在杂志撰稿中所言,收藏需以量取胜,藏家需持之以恒。收藏者在收集物品的同时记录了时间,他的个人特质在其收藏中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