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摘抄
《刀锋》是一本由毛姆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5,页数:4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锋》精选点评: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学会如何生活得更好最好更实用的吗?月亮和六便士的另一部作品。
●居然找到了这个译本
●终于找到了
●上海译文版的读到第二章实在不行,mark这个版本
●我很喜欢。游离于世俗价值体系之外的理想生活。虽然心向往之,但要真正做到,我想很难......
●谢谢。在三星和五星间摇摆,名为刀锋,却意外地没有六便士锐利,灵性方面的塑造与探寻既振荡心魂又差强人意
●为审稿读的,这书明年或许要出。“你看,我给报销了!”说了这么一句之后那个空军就死啦。很喜欢这个人物。
●《刀锋》讲述一个美国人的故事,……,这个原始嬉皮士带着(导师)甘内沙先生的祝福回到伊利诺斯,过着“无用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哥已经不想看吉恩·蒂尔尼的那个电影版了
●我实在不爱周煦良老先生的那个版本
《刀锋》读后感(一):忘不了毛姆的莱雷
忘不了莱雷。“他不想升官发财,他无意功名。任何出头露面的事情他都深恶痛绝,因此,很可能他在心满意足地过着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无声无息,一尘不染。他非常腼腆,不会让别人把自己当作榜样来学习,但是也可能他想让几个像飞蛾飞向烛光那样聚拢在他周围彷徨的灵魂,及时地来共享他自己的闪耀着光芒的思想-极乐只能从精神生活中得到。也许他认为,只要他自己排除私心杂念,过着清淡洁白的生活,自我修炼下去,他起作用会和著书立说、向人们讲道有同样的效果。”
《刀锋》读后感(二):让我醒悟的一本书~
曾经对她还有幻想,还想改变自己迁就她,但是当我花了一周时间看完并细细品位《刀锋》之后,我决定“潇洒”的让她离开我。
爱情,我很在乎,但是我更要自己的生活,我在乎爱,更在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怜,可悲的。
看前面的兄弟有人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 ,虽然夜很深,但是还是在网上找了下,买了本,81年版的,嘿嘿,下周又有好书看咯。
《刀锋》读后感(三):最爱的一部
在毛姆的作品中,首先接触的是他的短篇《午餐》
然后是这部《刀锋》,随后还看过《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
最喜欢的是这部
毛姆写实,也从真实的生活中探寻人心的归属
和博尔赫斯不同,博尔赫斯自有天赋,已经不屑写实,爱用隐喻来讲故事
和茨威格也不同,茨威格喜欢那种达到极致的感情世界、细节
我还是爱毛姆,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他也一直在探寻
基本上,《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情节上是有些类似的,放弃了安逸生活的人,在追求什么
《刀锋》读后感(四):我也想做一名闲荡者
读这本书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的确很棒,让我有了读读毛姆的别的书的打算。
整体来说,和《月》一书表达了同一种思想。但是从叙述技巧上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月》。
“我”的这种限知视角的确很麻烦。需要不断地转述别人的话。但另一方面,这样不断的缺失可以引起悬念。
《刀锋》中男主人公作了一名闲荡者。在这样的闲荡之中,他在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如果自我也可以发展的话。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行动。在社会世俗的价值体系之外。这真让人心动。
前面曾经和华丽讨论过《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现在想想,《刀锋》一书的这个名字也值得玩味。
《刀锋》读后感(五):“俗气”的毛姆
毛姆也许不是伟大的一流作家,“俗气”的二流小说家却也不是那么不可爱,是吧。
引用毛姆自己在刀锋结尾写的一段话:“我是个尘世上的人,是俗气的;我只能欣赏这样一个少见的人所放出的光辉,我不能够像有时对待较为普通的人那样,设身处地地完全了解他的内心。莱雷已经像他原来希望的那样被完全卷入到那样熙熙攘攘各色各样的人群之中,这些人迷恋着如此纷繁的利害冲突,为人世的混乱弄得如此懵头转向,如此渴望着向善,表面上如此满目自行,内心如此缺乏信心,如此厚道,如此刻薄,如此对人信任,如此对人提防,如此吝啬,如此大方,这就是美国人民“
”不管那些只爱阳春白雪的人怎样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却都内心里喜欢人人如愿以偿的故事,因此,本书的结局也许并不那么欠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