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嘟嘟》影评摘抄
《观复嘟嘟》是一部由马未都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复嘟嘟》精选点评:
●社会是锅粥、过了坎还有沟
●马未都很有趣。
●马爷这人喂,真不错,我给你说。
●小菜零嘴可消闲
●马爷牛逼
●断断续续看了一学期多的节目,很喜欢听马爷讲故事,可惜现在看一部就少一部了。
●马爷人很正,是国内少有的名人中的君子,思想清晰,节目也颇有趣
●马爷的北京口音还有声音讲起故事来很带感~但是感觉还是更适合跟别人一起聊天,而不是一个人干讲~
●不同于晓说的天马行空,马老用朴实不乏生动的语言组织了一场意味深长的文化类杂谈节目,阅一个人有趣,读老者更有味道。
●跟马爷涨了不少见识和知识
《观复嘟嘟》影评(一):观复嘟嘟
褒贬的是买主,喝彩的是闲人 卖家喊的价不是钱,买家还的钱才是钱。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 张学良 袁克文 溥侗 四鲜:带花的黄瓜 谢花的藕,新娶的媳妇头一宿 床交会 串货 榷场 唐朝的风砚 货币:贝币,战国刀币、布币,秦方孔铜钱,汉武帝中央统一铸币 :计重式五铢钱,唐开元通宝ˉ宝钱不计重,北宋淳化元宝、交子_纸币出现,大明宝钞,大清银元库平七钱二 各国都一样 不足两,王莽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二战以后,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27年后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兑换体系。 瓷器,大维德基金会,大维德有11件汝窑。元青花,景泰蓝(掐丝珐琅),成化鸡缸 唐以前近乎古,宋以后类似今 四合院:前堂后院左右两厢 前廊后厦 广亮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 清:政府下令汉官和汉商搬至南城 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 天棚 鱼缸 石榴树 老爷 肥狗 胖丫头 香港卖古董:荷理活道 摩罗街 皇后大道
《观复嘟嘟》影评(二):一少年眼中的嘟嘟
看观复嘟嘟有两年了,从大二到毕业。刚开始只是觉的有趣,一喜欢古董的咪眼老头,自坐着唠唠着,说些平常很少听到的东西。老头有些喜感,看着也和气,挺风趣,说话带着中国式的幽默。
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看了几期。讲的很好,很涨知识,但也没追,无聊的时候,偶尔看一期。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更喜欢娱乐性的东西,不管有没有营养,看着乐就行,就跟喜欢吃泡面一样,我很喜欢吃泡面。
看着看着,慢慢觉的马老头真的很有趣。觉的老头是个很稀罕的老头,就跟老头自己讲的古董似的,很珍稀。
我想像自己老了时候的样子,很多都在马老身上看到了,开阔,丰富,有趣,和气,能接受新鲜事物,骨子里的东西又不会被社会改变……我没见过现实中的真人,没相互聊过,说的这些都是我自己通过镜头的武断。
随着自己逐渐丰富,也进了社会。看着这个社会,再看观复嘟嘟,挺佩服马老的,马老讲的是这个国家的文明,几千年的文明,而这些现在根本没什么人关心,社会有些方面也乱的有些荒谬,这应该是马老做节目的初衷(我自己的推测)。马老有一期节目讲过英国一个叫史密斯的,这人无偿送美国座博物馆,理由很简单,就觉的你土。有些事总得有人,总会有人做,不一定要改变什么,只是让人看见就好。
看着现在这个社会,会觉的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文明缺失有点严重,各方面都缺,抗日打废了一些,文化革命又废了些,开革开放后又都只认钱。不是说改革开放不好,富强很总要,拳头很重要,道理再大不过拳头,特别是在跟外国讲道理的时候。今天我能平安自在的在这写评论,很感激。
物质很重要,文化也很重要,文明也重要,尽量都别丢,丢了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创造,往好的方向创造,多些信任,多些光,多些美。
《观复嘟嘟》影评(三):54期,为什么读书?
自古以来社会上对于读书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读书有用论,一种是读书无用论。前者往往出现于我们的父母跟老师,后者往往出现于社会人士。首先说第一种,从小我们的父母跟老师都会叫我们好好读书,什么知识改变命运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什么的。等我们从学校毕业以后,这种读书有用的理论就消失在99.9%的家长口中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毕业了,该为生活奔波为家庭担起责任了。理性的回头看,你会清楚的发现,当年父母口中的读书有用是有很大局限的,他们所谓的好好读书,是指好好上学,没错,是上学,是接受教育。接受完教育读书就跟你没关系了。而学校里的老师更简单:读书=成绩。第二种读书无用论,很多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人士会告诉你,我他妈小学没毕业,现在的大学生都在为我打工,读书有什么用?读书人都在给不读书的人打工。这是成功人士的态度,那么非成功人士的态度又如何呢,巧得很,他们的态度很成功人士出奇的一致,他们会说那个谁谁谁,小学没毕业,现在很多大学生吧啦吧啦。 综上所述,我们从小接受的关于读书的观念都是很狭隘的,不管读书有用还是读书无用,这两个不同观点的人在核心上居然是一致的,他们对读书的定义都是:上学,受教育。出了学校就跟读书无关了。所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读书,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读什么书,这就是目前社会上对于读书的主流观点。 那么,什么是读书? 这里我赞同马未都先生的观点:读书是为了学习一种方法,不是为了学习一种知识,知识随时可以更新,只要会学习的方法就能拥有更多的知识。今天很多土豪土财主凭着一股无上的勇气(这是最值得敬佩的)赶上时代变革,发了大财,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当社会进入正轨的时候,你一定要有知识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原因。 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现在中国的教育注重数理化,缺失人文教育,历史文学类的背下来就好了,数学学好了,出社会以后做生意赚钱好算账,语文历史该背的能背下来应付考试就行。为什么背?你不用管! 应该读什么书? 马先生的观点是读专业书读教科书都不算读书,比如医生读医学书不算读书,如果他读史学书哲学史就算读书。现在很多做销售的、开工厂的人也好读书,他们觉得做生意的人就该看点关于生意的书,什么成功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我认为这就不算读书,从功利的角度去读书不叫读书,那叫受教育,那是教科书。有年轻小伙子兴冲冲的跟我说,我也喜欢读书,我说你都读什么书?发照片一看:做人不要太老实,老狐狸成功学,如何年入五百万等等。请你相信我,所有成功的人都不读成功学。没人靠读成功学而获取成功的。陈安之说:我有一个学生叫杰克,有一天他说陈老师,我给你一百万,你教我怎么在三个月内变成一辆劳斯莱斯,然后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教他,在第三个月我的学生杰克买到了人生中第一辆劳斯莱斯。这种漏洞百出的鬼话只要是个有常识的人就不会相信。赚钱没那么简单,把别人的钱合理合法的从别人兜里掏出来放你口袋里是天底下第一难事,不要被那些社会毒瘤给害了。 读书要杂,均衡营养,专业的要读,文学类历史类科学类的书也要读。读书会让人变得理智,知识掌握越多判断越理智越冷静。为什么人会被骗,因为没有科学精神。怎么判断事物对错?靠科学精神,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愿意信外人不愿意信亲人。 什么是科学精神? 马未都先生从科学的角度分享过一个关于睾丸的话题。有人会觉得我老在朋友圈发表一些儿童不宜的内容,不文明。有很多人在听说屎屁尿的时候掩着鼻子,高贵文明的说:好恶心!回家之后脱下鞋子第一件事就是闻一闻今天脚臭不臭。 马先生说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四肢都是对称,睾丸也是对称的?不,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他参观过古希腊的雕塑发现那些雕塑的睾丸都是一高一低,这个事情有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但是艺术家注意到这一点。大部分人左低右高,那么***凭什么左低右高?你看动物都是平衡的,就像猪,你从后面看那俩睾丸都是平的。这个问题在书上找不到答案,马先生推论:人站立起来两个睾丸夹在中间,挤的慌,所以必须一高一低,人平时左腿先迈,先把地空出来,所以逐渐进化成左边比较低。这就是科学精神! 我再分享一个关于睾丸的知识,睾丸是生产精子的,精子生成的温度是35度左右,比人体核心温度低2度。所以他如果是生长在体内的话就会把精子活活蒸死。包着睾丸那个袋子叫阴囊,上面有很多褶皱,他的作用是升降,当体内温度高的时候他会自动下坠离身体远一点,当他觉得冷的时候又会自动上升靠身体近一点取暖。洗冷水澡跟洗热水澡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因为你没有科学精神,所以你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果有一天你头晕不知道有没有发烧的话,通过观察睾丸的高度就能知道了。这就是科学精神。 而读文学书可以让你多一份情感,让情感变得非常细腻。文学不好词汇匮乏的话,看见什么就只会说一个好!什么大海真大,长城真长,高山真高。如果多看文学书表达不一样,吸引人的程度不一样。多读哲学书的话,回头看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相对来说会变得清晰一些。学会用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凡事只要他出了宏观的框子,微观就毫无价值。 年轻人读书要过量,多读一些不同门类的书,均衡营养,不能沉迷一类不能自拔。偶尔写写东西,没读过书一定写不出东西,读书越多,写东西越轻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现在社会把有钱当成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是很狭隘的。不管成功的定义有多少种,读书一定能帮助你更快的成功。 ps:以上言论大量引用马未都先生观复嘟嘟第54期的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