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读后感精选
《一九八四》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九八四》精选点评:
●终于读完了奥威尔的传世经典,这本书寓意之深内涵之远我们不用明言就可以看见,它几乎是预言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发生在各个国家的相同的事件,而这类现象现在不仅没有消散的迹象反而越弥越浓。无论是对思想的清洗,对欲望的禁锢,对自由的束缚,对真理的曲解,对人权的颓丧,被无数双眼盯梢的世界永远没有一丝可以喘息的余地,于是在这个无法改变的一九八四,只有作为忠诚的愚者怀着对老大哥由衷可笑的爱戴心甘情愿的死去才是被冠以政治犯虚名的党员的唯一出路。我们不得不为之发指,难道只有背叛只有蒙昧只有慵懒只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吗?这难道还具有一个公民的义务? --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你不存在! --老大哥在看着你... 也许这个世界还将继续蒙昧下去吧...至少是现在
●于是午休时间从各个出口流出吃饭人潮,一堆一推走在空中联结为陆地的桥道上,男性一律西装领带,女性裙子套装,我们像闯入未来某个宇宙基地,又或是欧威尔的一九八四。
●如果有希望的话,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大概十年前看了这部小说。每经历一些事,就令我对奥威尔更加钦佩一些。
●这明明是一本禁书,告诉我们不只动物园里才有真象。
●作为名著,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敢给低分。其实这书不是不好,只是最近读的几本书正好让我可以有个比较,算是自己悟出来的感受。能成为名著,必然有很大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可以是文化价值,可以是文学价值,还可能是社会价值、观念价值、科学价值。1984应该是属于承载着革命性的社会价值,读起来有震撼的地方,有时候突然让人感到一种隐秘的恐惧感,如果现实生活是这个样子,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生在这个国家(你懂的),以及朝鲜鲜明的例子,其实很明白书中描述的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控制并不是夸张的虚构。我一直期待结局会是一种光明,可惜不是。结局带来一种更大的恐惧,仿佛本希望有一股气能从心中散去迸发出力量,最后却在涌动中堵在心口,只变成一种憋闷。1984是值得读的,但是读起来却并不让人欢欣鼓舞。
●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做什么样的人。
●看到最后真心难过。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看一遍的小说。不转不是中国人……好讽刺。
●逆向民族主义和自作聪明的类比充斥着评论区。
●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一九八四》读后感(一):毛骨悚然
和动物农场一样,是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书。如果动物农场说的是一个阶级如何夺取政权,这就是如果进行独裁统治了。如同预言书一般,让我想到了苏联、我们的过去,和朝鲜的现在。。。还好我们已经脱离了那个时代了。
《一九八四》读后感(二):我们离自由还相当遥远
虽然没有电幕,但是我们有摄像头。
虽然没有老大哥,但是我们有各种权威。
虽然没有2+2=5的强迫,但是我们仍然言不由衷。
我们离自由还相当的遥远。
再过半个世纪以会不会更好呢。
《一九八四》读后感(三):批判和讽刺
对他国历史和政治的批判讽刺是英国人的特长,也是乔治大叔的专长。书中的欧亚国便是苏联,老大哥就是斯大林。身为共济会员的奥威尔,当然是资本主义的喉舌。苏联的政体是很多缺陷和丑陋,但此书的手法和文体并不高明。
《一九八四》读后感(四):只为了心里清楚
作者是个社会主义者
他反对极权主义(任何带有极权色彩的主义实体,不只是变种的社会主义,也有资本主义以及变种的资本主义)
我很同意他的观点
《一九八四》读后感(五):可怕的世界
之前是因为看了别人的书评,才买了这本书,刚看的时候提不起兴趣。今天终于看完了,里面描写的政治制度很荒谬,又觉得有点熟悉,…………这事一则寓言,这样的权利压制了人的本能,人根本不能叫做人了。必然是不会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