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读后感精选
《一九八四》是一本由[英]乔治·奥威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并不能算作传世的不朽作品,只不过其所讽刺和质疑的东西在任何世代都有其值得警醒的价值。但是这书写的实在是很拖沓,而且我觉得讽刺的是最后他说的那个新话的使用我觉得十分的合理
●吐血推荐!!!最喜欢的一本反乌托邦作品。看到最后,男女主都背叛了彼此,洗脑重回老大哥怀抱,觉得“自由即奴役”五个字精妙至极。
●所谓民众高涨的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狂潮,都只不过是性本能的延续——被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们利用起来为自己不灭的权势提供能源
●奥威尔的伟大不在于他的文学性,平心而论,作为小说的构架语言人物塑造都并没有什么丰富的,然而这种反极权的思想才是本书最珍贵的地方,他设想的寡头政治格局,密不透风的生活,自欺欺人的“双重思想”等等都与现代世界有某种对应,尤其是最后,深层恐惧下,对自己的背叛,对一个人彻底的分裂结果,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可以看出,奥威尔受到卡夫卡影响颇深。
●“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最初以为这句话象征着希望,没想到却是绝望。从思想上毁灭温斯顿,植入新的思想给他,让他背叛自己的人性和灵魂,使他成功被洗脑改造,让他纯洁无暇的死去。最后,篡改现实让这个人从来不存在。书中的极权社会让人深深的感到恐惧,人活着像行尸走肉,而且永远孤独。党就是老大哥,在最后你感觉不到任何一丝希望。
●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太庞大了,除非你已将自己历练成真的足够强大的生命体。
《一九八四》读后感(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从书入手到看完,几乎经历了2年的时间,开始是草草翻翻,大部分时间里,这本书就躺在那里,原因在于开篇压抑氛围的营造及本书政治寓言小说的定位着实提不起我的兴趣。从前两周开始,我决定看完这本书,读后觉得真该早点看
《一九八四》读后感(二):越读越精彩
读到一半还有点对温斯顿嗤之以鼻,拜托这样一本传世作品的男主竟然只是栽在了美人关?!读完才明白,与裘丽亚的结合只是温斯顿思想不屈的一个表象。即使他没有与裘丽亚搞在一起,总有一天,党仍会以另一个原有抓捕他改造他抹杀他。
《一九八四》读后感(三):中国人喜欢看《一九八四》,想来是有切身的真实感受......
这本书虽写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竟能够做出如此的政治寓言,人性的另一面被不断挖掘。 不过这个版本现在能正式出版的确是有点让人诧异,但据说这本应该是有删节版的。。。
《一九八四》读后感(四):一九八四——我们都活在正义的谎言下
一本《一九八四》
一本《44号孩子》
一部《海贼王》
外加这个神奇的国度 ……
极权主义让人不寒而栗。
表现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充满正义的。
事实告诉我们,统治者都是极端黑暗的。
《一九八四》读后感(五):无产阶级的1984
虽然说这是个现实的恐怖小说,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个恐怖现实之中,老大哥的电幕,新话,双重思想,乔治·奥威尔预言的这一切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发生着,并没有打算停下来的意思,无产阶级读这本书仿佛被重重的抽了一鞭,我们就是想书中写的无产阶级那样像动物一样活着。